張 敏 王艷玲 金艷芳
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針灸科,吉林長春130021
針灸治療學PBL教學效果觀察和體會
張 敏 王艷玲 金艷芳
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針灸科,吉林長春130021
目的探討PBL教學在針灸治療學中的應用效果和心得。方法將45名大三學生隨機分為傳統教學組(LBL組)、PBL教學組(PBL1組)和PBL結合“復合多媒體病人”教學組(PBL2組),每組15名,分別進行針灸治療學教學后,通過問卷調查以及考試成績評價教學效果。結果3組學生在自我評價和教師評價的調查問卷中顯示,PBL 1組和PBL 2組均優于LBL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P<0.01);3組理論考核成績比較顯示,PBL 2組優于其他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P<0.01)。結論將“復合多媒體病人”模式應用于針灸治療學PBL教學當中能顯著提高學生學習效果。
針灸教學;PBL教學法;復合多媒體病人;學習效果
PBL教學法(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從20世紀80年代引入國內,近幾年來在中醫院校教學過程中也有廣泛開展。該教學法是以問題為基礎,以醫學生為主體,以小組討論為形式,在輔導教師的參與下,圍繞某一醫學專題或具體病例的診治等問題進行研究的學習過程。我們在《針灸學》的治療學病例介紹部分應用PBL教學法,并設計“復合多媒體病人”,以增強PBL教學法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從長春中醫藥大學全日制2007級本科中醫骨傷專業學生中選取自愿生45名,其中,男24名,女21名;將學生隨機分為傳統教學組(LBL組)、PBL教學組(PBL1組)、PBL結合“復合多媒體病人”教學組(PBL2組)等3組,每組15名。3組學生在針灸治療學授課前進行摸底考試,卷面成績顯示,3組學生考試成績相近,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1 傳統教學組(LBL組)
在傳統教室內進行傳統針灸治療學授課,即教師講授為主,向學生介紹疾病包括中醫、西醫相關全部信息,可借助常規多媒體課件,之后由教師給予中、西醫診斷、針灸辯證論治、其他療法和注意事項等。
1.2.2 PBL教學組(PBL1組)
將15名學生分為3個自主學習小組,每組5名,授課基本步驟如下:基本程序分為選擇病案-自學(提出問題)-實訓討論(含精講)-實踐操作-教師總結-考核等幾個步驟。實行組長負責制,組長明確教學內容和導師的要求,告知小組成員時間安排及考評方式。
1.2.2.1 課前準備課前由教師選擇2~3個疾病并提出問題,提前2~3 d告知學生問題及復習相關內容,學生查閱資料,包括教材《針灸學》(石學敏主編,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網絡及專業文獻資源。復習內容包括疾病的中醫內容:誘發因素、病因病機、四診要點、中醫診斷、針灸辯證論治(證型、治則、針灸處方、方義、操作、其他療法、注意事項等);西醫內容:流行病學特征、臨床表現、既往史、體征、輔助檢查、西醫診斷。
1.2.2.2 課題討論先由各組學生組內討論,運用病案、多媒體、圖表等,每組選出1名代表發言,深化討論內容,突出重點、難點,弄懂弄通。之后教師提供一個具體的病案資料,采用口述結合常規多媒體課件等方式。在看完病案后,教師通過詢問、提問和反問等方式引導學生圍繞主題展開討論,組內達成共識,并寫出初步中西醫診斷、辨證論治要點、針灸治療的原則、針灸處方、并模擬操作、中醫其他治療方法等。然后全體進行集體討論和交流,集體討論結束時,教師就病案討論的結果進行指導、總結。
1.2.3 PBL結合“復合多媒體病人”教學組(PBL2組)
分組方法及課前準備同PBL1組。不同處在于,課堂討論環節在教師提供1個具體的病案資料時,采取的方式以“多媒體復合病人”為背景,學生在此環節可獲取患者的信息并了解整個診療過程,之后進行小組討論和全體討論過程同PBL1組。
采取調查問卷與期末考試相結合的方法。
1.3.1 調查問卷
依據梅志剛等[1]報道的方法,本次調查問卷分為三部分,(1)學生滿意度調查:課程結束時,以匿名問卷形式實施滿意度調查,備選答案為滿意、一般、不滿意。(2)學生自我評價:學期末時,以量表形式對學生進行自我評定,每項總分為2分,分優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級,級差為0.5分。(3)教師評價:指導老師依據學生課前導學情況,課堂討論與發言表現,教改測評考試成績等,給每位學生計分評價,評分標準同上。
1.3.2 理論考試成績
治療學課程結束后針對全部針灸治療學內容自擬試卷,分為客觀題(40分)、主觀題(30分)、病例分析題(30分),共100分。其中,與PBL教學方法相關疾病內容考試成績占40分,用于評估教學效果。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兩兩比較采用LSD-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班共發放45份,收回45份,回收率為100%。
LBL組為45.2%,PBL1組為69.9%,PBL2組為82.8%,3組間比較,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0.01)。
PBL1、2組學生在學習興趣、團隊合作精神、專業資料獲取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諸方面自我評價得分均顯著優于LBL組學生(P<0.05或P<0.01);而在課堂內容理解記憶及針灸診療操作能力得分中,PBL2組與PBL1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3組學生自我評價情況比較(±s,分)

表1 3組學生自我評價情況比較(±s,分)
注:與LBL組比較,*P<0.05,▲P<0.01;與PBL1組比較,●P<0.05
組別人數(n)學習興趣團隊合作精神專業資料獲取能力課堂內容理解記憶語言表達能力針灸診療操作能力LBL組PBL1組PBL2組15 15 15 1.44±0.83 1.75±0.34▲1.87±0.66▲●1.13±0.45 1.76±0.56▲1.89±0.44▲●1.08±0.33 1.65±0.82▲1.68±0.11▲1.52±0.13 1.77±0.32*1.84±0.73▲1.29±0.76 1.69±0.32▲1.70±0.43▲1.64±0.36 1.78±0.59*1.89±0.64▲●
教師評價結果顯示,PBL1、2組學生在各項評分中的平均積分與LBL組學生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P<0.01);而PBL2組與PBL1組在各項評價中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特別突出表現在學習興趣方面,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2。
表2 3組學生教師評價情況比較(±s,分)

表2 3組學生教師評價情況比較(±s,分)
注:與LBL組比較,*P<0.05,▲P<0.01;與PBL1組比較,●P<0.05,#P<0.01
組別人數(n)學習興趣團隊合作精神專業資料獲取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針灸診療操作能力LBL組PBL1組PBL2組15 15 15 1.21±0.66 1.47±0.21*1.67±0.34▲#1.37±0.22 1.67±0.44▲1.78±0.27▲●1.35±0.34 1.74±0.78▲1.83±0.20▲●1.22±0.25 1.45±0.65*1.64±0.63▲●1.37±0.88 1.57±0.89*1.63±0.21▲●
3組理論考試總成績結果顯示,PBL1、2組與LBL組之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PBL1、2組之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PBL教學法相關內容考試成績結果顯示,與LBL組比較,PBL1、2組顯著高于LBL組,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0.01),PBL1組與PBL2組成績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3組學生理論考試成績比較(±s,分)

表3 3組學生理論考試成績比較(±s,分)
注:與LBL組比較,▲P<0.01;與PBL1組比較,●P<0.05
組別人數(n)總成績PBL教學法相關內容成績LBL組PBL1組PBL2組15 15 15 79.38±3.88 84.82±2.63▲87.40±3.05▲31.77±1.08 36.43±3.54▲38.08±4.90▲●
中醫學的教學方法從最初的師承式的教學方式到現在的學院式教學,中醫教育者一直在探索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最佳道路[2]。由于中醫學學科的特殊性和現代大學教育的大形勢影響,中醫學的教學始終存在教與學的脫節、學與用的脫節、理性認識與感性認識的脫節。因此,如何將中醫學這一源于臨床的實踐性學科歸還于臨床實踐已成為中醫學教學中亟待解決的問題。針灸學是中醫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針灸治療學,是臨床與理論聯系最為密切的教學部分,查閱文獻顯示,相關課程主要集中在《針灸治療學》和《實驗針灸學》兩門課程中應用較多,從文獻報道中可看出其教學結果均顯示有很好的提高學生領會課題內容和調動教與學的積極性的作用[3-6]。而關于針灸治療學中應用PBL教學法的文獻報道中較少見到具體的實驗設計和數據支持。因此,設計出一套專業性極強的針灸治療學PBL教學法的實驗研究和科學性報道將十分有意義。
“針灸治療學”是針灸專業的后期臨床課程,是針灸臨床各學科的基礎臨床課,作為一門實踐性強的臨床課程,與其他學科相比,具有專業性較強、內容涉及面廣、與中醫基礎理論、經絡、腧穴等基礎學科聯系緊密,學生很難記憶等特點。其課堂教學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學生中醫臨床辨證思維的建立與培養。在有限學時的教學中要使學生能較全面系統地掌握教學內容,在頭腦中建立起一個較牢固扎實的知識框架,為醫學生今后的臨床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是針灸臨床課堂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此階段采用PBL教學法,特別是將我們設計的“復合多媒體病人”理念應用到其中,能大大加快學生融入臨床的速度?!皬秃隙嗝襟w病人”模型是本教研室前期工作和科研中使用的一種較為全面的模擬真實患者的模式,由以下元素組成:(1)教師提供和隨時補充患者的詳細信息;(2)來自附屬醫院針灸科真實的臨床患者的動、靜態多媒體資料,包括圖片、聲音、視頻等資料,內容包括患者問診、查體和中醫望聞問切等全部過程;(3)診療相關操作在智能針灸模型上進行。這一概念是將臨床典型病例全面真實展現在學生面前,有效拉近理論與臨床的距離,是很好的增加中醫學生治療學科PBL教學效果的手段。
本研究發現,僅有不到一半的學生對LBL教學法感到滿意,更多的學生對PBL教學感到滿意,說明學生對傳統的填鴨式的教學模式越來越失去興趣,而對強調從問題提出入手,激發自我學習潛能的PBL教學方法較感興趣。當然,在PBL教學實施過程中也存在許多困難,如課程學時有限、教學內容多、學生人數多、查閱資料難、配套設施差、師資力量少等,這些都大大限制了PBL教學法的推廣和應用。因此,在針灸治療學中實訓課中選擇性的介紹部分典型病例是較為可行的一種方法。
[1]梅志剛,楊會軍,陳濤,等.基于網絡環境的PBL法與LBL教學法在方劑學教學中的應用比較[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5(7):100.
[2]劉飛.高等中醫教育課堂教學與教學督導體會[J].中國醫藥科學,2011,1(21):145-146.
[3]李艷慧,羅丹娜,詹珠蓮.PBL教學法在針灸治療學課程中的應用[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0,8(13):55.
[4]盧巖.PBL教學模式在實驗針灸學教學中的應用[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10,12(8):813-815.
[5]王威,王穎,吳兆利,等.PBL教學模式在中醫針灸內科學教學中的應用[J].當代醫學,2011,15(10):58.
[6]龐春江,王威,吳兆利,等.以問題為引導的PBL教學模式在針灸臨床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2,6(5):47.
Observation and experience of app lication of PBL teaching method in acupuncture acology
ZHANGMin WANG Yanling JIN Yanfang
Department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the Affiliated Hospital to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ilin Province,Changchun 130021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effect and experience of 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in acupuncture a cology.M ethodsFourty-five students were devided into 3 groups,each group including 15 students,one group was teached by LBL teachingmethod(LBL group),one group was teached by typical PBL teachingmethod(PBL1 group),one group was teached by typical PBL teachingmethod combined with"compound multimedia patient"(PBL2 group),and the teaching effect were evaluated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examination results after the acupuncture acology teaching proceed separately.ResultsCompared with LBL group,PBL groups gotmore score in evaluation of themselves and teachers by questionnaire,the difference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or P<0.01);PBL2 group got the highest score in theory test,the differenc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or P<0.01).ConclusionPBL teachingwith the model of"compound multimedia patient"can enhance the students'learning effects remarkable in acupuncture acology.
Acupuncture teaching;Problem based learning;Compound multimedia patient;Learning effect
R246
C
1674-4721(2012)09(a)-0152-03
2012-05-31本文編輯:袁成)
中醫藥高等教育學會臨床教育研究會臨床教學科學研究課題。
張敏(1977-),女,吉林省長春市人,博士,針灸專業,主治醫師;主要研究方向:針灸臨床與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