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永鋒 (中南民族大學體育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4)
李 欣 (華中師范大學體育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9)
羽毛球雙打運動員競賽狀態焦慮水平與血乳酸濃度變化關系研究
桂永鋒 (中南民族大學體育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4)
李 欣 (華中師范大學體育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9)
為了解羽毛球雙打運動員競賽狀態焦慮水平和血乳酸濃度之間的關系,在不同運動情境下對羽毛球雙打運動員的競賽狀態焦慮水平和血乳酸濃度進行測試和分析。研究結果表明,羽毛球雙打運動員在訓練情境條件下,競賽狀態焦慮的3個維度處于正常水平,而血乳酸濃度與運動員在訓練過程中的運動強度有關,血乳酸濃度與競賽狀態焦慮水平之間不存在正相關關系;羽毛球雙打運動員在競賽情景條件下,血乳酸濃度與競賽狀態焦慮的3個維度都處于較高水平,血乳酸濃度與競賽狀態焦慮水平之間呈正相關關系。
羽毛球運動員;競賽狀態焦慮水平;血乳酸濃度
影響羽毛球雙打運動員競賽成績的因素較多,“基于技戰術互補基礎上的心理默契”被認為是羽毛球雙打運動的制勝心理因素。在羽毛球雙打比賽中,由于運動員對“心里默契”的另一半并不能確切把握,導致賽前普遍存在焦慮現象。研究發現,耐力和阻力(力量)訓練可以延緩人的焦慮狀態[1]。然而,對具有主體二元性特點的羽毛球雙打運動項目沒有進行相關研究[2]。為此,筆者對羽毛球雙打運動員在不同運動情景下的血乳酸濃度和競賽狀態焦慮水平進行測試,探討運動員狀態焦慮變化的影響和與血乳酸濃度之間的關系,從而為羽毛球運動員的科學訓練提供依據。
1.1試驗對象
選取參加2008年全國羽毛球錦標賽雙打比賽的28名運動員為試驗對象,其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

表1 試驗對象相關信息表
1.2試驗方法

表2 試驗分組與各運動情景分類情況
依據文獻[3]的方法對運動員進行血乳酸濃度測試,依據文獻[4]的方法對運動員競賽狀態焦慮水平進行測評。將運動員分成A、B組(每組各14名運動員),試驗分組與各運動情景分類情況如表2所示。
血乳酸濃度檢測與競賽狀態焦慮問卷調查同時進行。選用便攜式血乳酸測試儀(京都LT-1710)和競賽狀態焦慮問卷對研究對象實施測評。血乳酸檢測數據當場記錄,對競賽狀態焦慮測試問卷利用李克特5點計分法記分(1~5分表示焦慮程度由低到高)[4],選用統計學軟件SPSS11.5對獲取的有效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2.1訓練情境條件下運動員競賽狀態焦慮水平與血乳酸濃度檢測結果分析

表3 訓練情景條件下運動員競賽狀態焦慮水平測評與血乳酸濃度檢測結果
針對試驗A組在訓練情景條件下運動員競賽狀態焦慮水平與血乳酸進行測評,結果如表3所示。從表3可以看出,當運動情景為A①和A②時,運動員血乳酸濃度水平和競賽狀態焦慮的3個維度(認知狀態焦慮,軀體狀態焦慮和狀態自信心)均處于正常水平;當運動情景為A③時,競賽狀態焦慮的3個維度處于正常水平,只是血乳酸濃度較高,這可能與運動員在訓練過程中的運動強度有關。
2.2競賽情境條件下運動員競賽狀態焦慮水平與血乳酸濃度濃度檢測結果分析

表4 競賽情景條件下運動員競賽狀態焦慮水平測評與血乳酸濃度檢測結果
針對試驗B組在競賽情景條件下運動員競賽狀態焦慮水平與血乳酸進行測評,結果如表4所示。從表4可以看出,當處于競賽狀態時,3種運動情景條件下的血乳酸濃度與競賽狀態焦慮的3個維度都處于較高水平。
2.3訓練情景條件下運動員血乳酸濃度與競賽狀態焦慮水平相關系數分析
對訓練情景條件下運動員血乳酸濃度與競賽狀態焦慮水平相關系數進行分析,結果如表5所示。從表5可以看出,在訓練情境條件下,運動員的血乳酸濃度與競賽狀態焦慮水平之間不存在正相關關系。
2.4競賽情景條件下運動員血乳酸濃度與競賽狀態焦慮水平相關系數分析
對競賽情景條件下運動員血乳酸濃度與競賽狀態焦慮水平相關系數進行分析,結果如表6所示。從表6可以看出,在訓練情境條件下,運動員的血乳酸濃度與競賽狀態焦慮水平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

表5 訓練情景條件下運動員血乳酸濃度與競賽狀態焦慮水平相關系數分析結果

表6 競賽情景條件下運動員血乳酸濃度與競賽狀態焦慮水平相關系數分析結果
1)羽毛球雙打運動員在訓練情境下,競賽狀態焦慮的3個維度都處于正常水平,而血乳酸濃度與運動員在訓練過程中的運動強度有關,血乳酸濃度與競賽狀態焦慮水平之間不存在相關關系。
2)羽毛球雙打運動員在競賽情景下,血乳酸濃度與競賽狀態焦慮的3個維度都處于較高水平且呈正相關關系。
[1]袁海軍.近20年乒乓球雙打科研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J].學理論,2009(14):217-218.
[2]王斌,李欣,馬紅宇,等.馬術運動員制勝心理研究[J].體育科學,2008,28(1):29-30.
[3]馮連世,張漓.優秀運動員訓練中的生理生化監控實用指南[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7.
[4]周成林.運動心里測量與評價[M].呼和浩特:內蒙古文化出版社,2000.
[編輯] 李啟棟
10.3969/j.issn.1673-1409.2012.01.048
G80-32
A
1673-1409(2012)01-N14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