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據報道,現在有樣產品在網絡上賣得不錯,是那種貼身佩戴的、可供冒充孕婦用的假肚皮,根據買家的說法,這是為了戴上之后可以冒充孕婦,從而得到讓座的待遇。是不是真的很難說,買家很可能是在調侃。您想想看,這大夏天的肚子上綁這么個東西,您倒是不怕起痱子。再說,現在姑娘們的衣裙又不是那種長袍,您總不能戴著這玩意兒坐在辦公室里吧?到了單位總要拿下來的,然后您就像穿著一個面口袋。我想很多人可能寧可站在公交車上,也不會用這個形象面對公司的同事。
但這事兒有意思的地方在于,雖說我個人并不相信這是個普遍現象,甚至不相信這是真的,確有些話可以從這里發揮一下。
用欺騙的方式得到原本不屬于自己的優惠條件,而這種優惠條件的前提是人們的善良,大概應該算是消費善良了。咱們這里消費善良的情況不算少,從大的領域來說,某些慈善機構把大伙兒的錢忽悠過來,然后自己賬目不清、任意花銷。從小的方面說,這兩天看到一個新聞,說是某人扶了一個不是自己撞到的老太太,最后因為被老太太家人訛詐20萬元,居然就服毒自殺了。
說這話的意思很簡單,咱們這地方有一個令人欣慰的地方在于,即使出了這么多事兒,民間依然還是有善良存在的,比如暴雨之夜,民眾自發的救援舉動就是證明。不太令人樂觀的地方在于,消費善良的人可能未必有多少,但對于善良這種稀缺品的消耗作用還是挺驚人的,比如說現在就有不少人表示,看見有人倒地,想去扶起來之前要琢磨一下了。
分析這種狀態成因恐怕是這篇小文力所不逮的事情,簡單來說,社會風氣走向這件事與民間關系不大,主要還是有權勢的人當婊子立牌坊的事兒干太多而導致的。我倒是想起這么個問題:在這種情況下,碰到自己拿不準的善事應不應該做?
這么說吧,碰到不知道真假的孕婦我肯定是要讓座的,碰到倒地的人士,拿出手機打個急救電話也是能做的,降低自己的為善成本,然后不至于辜負自己的那點兒良心。順便說一下,堅決不再給某慈善機構捐款也是我要做的事兒,降低為善成本之余,也要對得起自己的錢包。
選自《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