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文/范 明
塔里木河畔的守望者
○ 圖文/范 明

值班員工余興春和張顯龍在認真檢查防靜電設施。
東經83度90分、北緯41度25分,塔河油田采油一廠采油三隊AT17井坐落在這片綿延起伏的沙包中,周圍是早已敗落的紅柳叢。不遠處,我國最長的內陸河塔里木河從這里蜿蜒穿過,數九寒天,胡楊樹上掛著潔白的霧凇,成了這里唯一的景色。
“油壓3.1兆帕、油嘴3.5毫米;罐位1.2米、拉油一車33立方米、剩余油20立方米”……由于該井離隊部有60公里之遙,原油輸送一直用罐車運輸。為保障自噴井的安全生產,交班人員楊振道和余興春對著報表數據,在現場一一比對,同時共同進行一次巡回檢查。

春夏秋冬,周而復始,罐車的車轍與巡井工的腳印踩出了一條清晰的道路。

“阿黃”是值班員工最可愛的“工友”。

寒冬時節,塔里木河厚實的冰雪,為值班員工們帶來了業余的樂趣。
“我們待在這么遠的地方,為的就是守衛油井,為油田的建設出把力?!眴尉蛋鄦T工余興春用最純樸的一句話,表達著對石油事業的熱愛。
這些24小時一輪班的普通員工甘于寂寞、執著守望,正像塔里木河邊的胡楊樹,不畏風雪嚴寒,不懼沙塵侵襲,貢獻自己的點滴力量,平凡之中創造著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