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洪珊(中石油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第四采油廠,黑龍江 大慶 163511)
基于Gptmap的單砂體注采關系圖形化實現
孫洪珊(中石油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第四采油廠,黑龍江 大慶 163511)
剩余油類型識別是油田開發后期井網綜合調整挖潛的關鍵。目前,開發動態分析人員往往不能直觀、精準、快速的識別剩余油類型,明確挖潛方向,編制挖潛方案。綜合考慮油層發育狀況、油藏數值模擬、井組注采關系、動態監測資料等剩余油類型主要控制因素,自主編制單砂體注采關系計算程序及與Gptmap軟件接口程序,實現數據共享,成功繪制剩余油綜合圖幅,可快速、準確地識別剩余油類型,為動態方案調整余油類型制定個性化挖潛方案提供依據。
Gptmap;單砂體;注采關系;綜合圖幅;剩余油
編制單砂體注采關系計算程序,要打破原有按井網類型確定控制井點的局限,采用砂體類型確定控制井點,連通方向按象限確定,象限可以隨意賦值,快速生成“單砂體注采關系信息庫”,然后依據Gptmap軟件繪制線段的原理,將注采連通關系線視為具有2點信息的線段,自主編制程序接口將“單砂體注采關系信息庫”數據處理成Gptmap軟件加載線段的格式,將線段數據導入Gptmap軟件成圖,形成井點之間帶箭頭的線段即為注采關系連通線,將注采關系連通圖與剩余油飽和度等值圖、沉積單元相帶圖、動態監測資料相疊合,生成剩余油綜合圖幅,從而明確各沉積單元、各單砂體剩余油類型、具體位置及數量,制定挖潛措施[1-3]。

表1 剩余油飽和度數據庫
2.1數值模擬剩余油飽和度數據生成等值圖
將油藏數值模擬生成的剩余油飽和度(見圖1)場數據按井點所在的網格坐標進行提取,構建單井單層剩余油飽和度數據庫(見表1),然后導入到Gptmap軟件中生成剩余油飽和度等值圖(見圖2)。
2.2注采連通關系圖的繪制
2.2.1優化設計計算程序
以Vfp為編程環境,優化設計了單砂體注采關系控制程度計算方法,應用Oracle和Sql技術,快速生成“單砂體注采關系信息庫”。
1)按照距離法嚴格控制連通注水井數 打破原有按井網類型確定控制井點的局限,根據砂體類型確定控制井點,同一砂體類型在最大控制距離為400m的限制范圍內,射孔即連通。
2)應用象限法最優化選擇連通注水井 以油井為中心,按照注水井與中心井夾角確定象限,按照“同砂體、同層系、距離最短”的原則每個象限內選擇一口連通水井進行計算,象限可以隨意賦值。
3)全過程自動化 在整個計算過程中,只需要提供需要計算的井號就可自動完成,集成化程度高。
2.2.2編制Gptmap接口程序,實現數據共享
編制接口程序將“單砂體注采關系信息庫”轉換成Gptmap軟件加載線段的格式。如油井1(坐標為x1,y1)與水井2(坐標為x2,y2)、井3(坐標為x3,y3)、井4(坐標為x4,y4)相互連通,則將井點1與井點2、井點1與井點3、井點1與井點4之間的3條注采關系連通線,視為3條由2點坐標控制的線段:即線段1(x1,y1;x2,y2)、線段2(x1,y1;x3,y3)、線段3(x1,y1;x4,y4),然后通過自主編制的程序接口將注采關系連通數據處理成Gptmap軟件加載線段的格式,最終實現注采關系連通在Gptmap軟件中的繪制。

圖1 數值模擬剩余油飽和度

圖2 剩余油飽和度等值圖
2.3多圖幅疊合,生成剩余油綜合圖幅

圖3 剩余油綜合圖
將注采關系連通圖與剩余油飽和度等值圖、沉積單元相帶圖、動態監測資料相疊合,生成剩余油綜合圖幅,從而明確各沉積單元、各單砂體剩余油類型、具體位置及數量,制定挖潛措施。
筆者應用該成果完成了X區塊390口井、88個沉積單元剩余油綜合圖幅的繪制(見圖3),從表2中的數據可以看出,X區塊剩余油類型主要包括6種,其中以薄差儲層、注采不完善、層間干擾型剩余油為主,針對這幾種剩余油類型,下步將采取油井壓裂、補孔、水井補孔和細分等挖潛方案充分挖掘剩余油。剩余油綜合圖幅為動態方案調整人員有針對性地對不同剩余油類型制定個性化挖潛方案提供依據。通過應用該成果,X區塊方案符合率達到了98.21%,平均單井壓裂日增油5.4t,達到了示范區產量不降、含水不升的目標。

表2 X區塊數值模擬剩余油潛力調查結果
[1]趙筱艷,杜春龍,任戰利,等.應用地質-動態分析法預測剩余油分布[J].西北大學學報,2008(4):622-626.
[2]楊勇.剩余油分布規律影響因素分析研究[J].石油天然氣學報(江漢石油學院學報),2009,31(1):100-103.
[3]李音,張立秋,丁一,等.提高特高含水期油田剩余油描述精度的方法[J].大慶石油地質與開發,2011(2):65-70.
[編輯] 洪云飛
TE321
A
1673-1409(2012)05-N113-02
10.3969/j.issn.1673-1409(N).2012.05.036
2012-01-17
孫洪珊 (1983-),女,2007年大學畢業, 助理工程師,現主要從事油氣田開發方面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