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林

在公眾的視野中,美國第一夫人米歇爾·奧巴馬一向以友善、高雅、清新的形象出現。她是時尚的風向標,是美國甚至全球媒體的寵兒。最近由《華盛頓郵報》發起的一項投票中,73%的美國民眾表達了對米歇爾的喜愛。
然而,《紐約時報》記者喬迪·坎特日前出版的新書《奧巴馬家庭》,卻顛覆了這名受人歡迎的第一夫人的形象。該書將米歇爾描繪成一個強硬的政治角色,并驚曝內幕稱,雖然米歇爾在公開場合一直表現友善的面貌,呈現白宮的軟形象,但是私底下卻經常“后宮干政”,她多次因不滿白宮團隊而力促丈夫“換人”,性格火爆的她甚至“像女王一般”經常在白宮內“大發虎威”。
最新一期《國民問詢報》更披露,由于不滿新書“虎妻”負面形象,日前米歇爾竟痛哭失聲,沖進辦公室和丈夫奧巴馬大吵。經歷了一連串打擊后,米歇爾或許壓根就不想讓丈夫當總統,甚至根本就希望奧巴馬連任失敗。不過美國當地時間2012年1月12日,米歇爾卻在美國社交網站推特(Twitter)上閃亮登場,助夫君競選連任,狠狠地反擊傳言一記巴掌。
“她認真聆聽他說的每一個字,時不時地點點頭,她的眼睛因他的話而閃爍。”在《奧巴馬家庭》一書中,喬迪·坎特描寫道。2011年1月12日晚上,奧巴馬在美國圖森市亞利桑那州大學的槍擊案受害人悼念儀式上發表了飽含感情的演講,而他的妻子就坐在悼念會的第一排。米歇爾的目光一直堅定地追隨著他。
當總統奧巴馬形容幸存者吉福茲議員第一次睜開眼睛的情形時,米歇爾閉上眼睛,長時間地沉默起來,以表現出她丈夫演講中所傳遞的一種寬慰。好像她的配合可以給在座的人帶來一些激勵并推進她丈夫的演講一樣。演講結束后,米歇爾表現出一種深深的滿意。“她臉上得意地寫著:這就是我想讓你成為的總統。”
然而,這位記錄美國第一家庭的記者很快筆鋒一轉,向讀者呈現了美國總統夫人的另一面:私底下,米歇爾對自己的丈夫有著強烈的控制欲,總是向他宣泄著她的各種不滿。如米歇爾一向認為奧巴馬團隊過于狹隘、缺乏戰略,但她從不直接與團隊溝通,而是通過奧巴馬表達她的意見,也因此在許多會議上,會聽到奧巴馬說:“米歇爾覺得我們的方向不對。”
2010年1月,當共和黨人斯科特·布朗于馬薩諸塞州贏得了參議員愛德華·肯尼迪的職位后,民主黨通過人員改組致使一些高級顧問離開,而米歇爾就是當中最強勁的幕后推動力。
“非常焦慮和缺乏安全感”的米歇爾也會和丈夫的核心團隊直接發生沖突。坎特就在書中詳細描述了米歇爾與前白宮辦公廳主任拉姆·伊曼紐爾及前白宮發言人羅伯特·吉布斯之間的激烈爭論。
有一次,伊曼紐爾在沒有咨詢過米歇爾的情況下,就替她答應出席一場活動,為此米歇爾十分憤怒。作為報復,此后半年,她缺席了中期選舉的所有活動。2010年9月,伊曼紐爾辭職,轉而參選芝加哥市市長,并取得了勝利。
坎特寫道:“米歇爾對奧巴馬任職總統有著很深的影響,她有意地告訴丈夫自己的感覺,她對機會與和平的狂熱信念,用她的世界觀來產生力量,她愿意做不受歡迎的事,并為此支付一定的政治成本。”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坎特并未直接采訪過奧巴馬夫婦本人,而是聽取了33位白宮工作人員的描述。此外,得益于參議員妻子的身份,坎特常年和白宮打交道,也因此能夠獲知白宮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
據《國民問詢報》披露,米歇爾獲悉坎特書中的內容后,一方面對白宮助手泄露她的“負面情報”感到非常憤怒,一方面對丈夫奧巴馬的無能深感不滿,認為身為總統的他居然無法管住白宮職員的嘴巴,任由不利于第一夫人的傳聞滿天飛。
為了挽救負面影響,奧巴馬趕緊囑咐白宮新聞發言人杰伊·卡尼在白宮的例行記者會上指責《奧巴馬家庭》一書“過度渲染事件并與事實脫節”,并稱媒體“不負責任”。而也許并非巧合的是,就在今年1月9日米歇爾“大鬧白宮”的當天,奧巴馬手下干將、白宮辦公廳主任比爾·戴利突然辭職。
但在10日接受哥倫比亞廣播公司《今晨》節目采訪時,米歇爾為自己的角色進行了辯護。她說:“從貝拉克宣布(競選總統)之日起,人們就一直試圖將我描繪成這樣一種形象,就是說,我是一個憤怒的黑女人。”
她稱自己很少涉足包括總統辦公室在內的白宮西翼,而且從未與前白宮辦公廳主任伊曼紐爾或前總統新聞秘書吉布斯發生口角:“我不與我丈夫的下屬談話。我不參加會議。”
米歇爾表示:“我是奧巴馬的頭號密友,但他身邊有非常多睿智的人才。我和他都希望,他能和最有專長的幕僚討論政治議題。”但她同時坦承,這并不表示她和奧巴馬不會互相討論和對話。“如果我不同意某件事,就會告訴我的丈夫。”她說。
據悉,米歇爾接受哥倫比亞廣播公司《今晨》節目采訪并非專門針對坎特的新書,而是早已有之的安排,只不過節目排期剛好排到了現在。而坎特也在隨后接受了哥倫比亞廣播公司《面向全國》節目的采訪。她維護了米歇爾的形象,稱自己并未在書中將米歇爾描述為“憤怒的黑女人”,相反,在她的心目中,米歇爾非常堅強,而且表現要遠勝于總統奧巴馬。
著名的專欄作家凱瑟琳·帕克在《芝加哥論壇報》上發表文章,稱米歇爾的形象被誤解了。她說,“誰說第一夫人不可以生氣?如果她在鏡頭前不微笑,或是不專注,人們就會說她是一個憤怒的女人。”
“事實上,我采訪過的官員都無一例外地聲稱,自己非常佩服她。她的確是我所見過的第一夫人中最美麗、和藹、智慧、優雅、樂于奉獻的妻子和母親。”帕克以高度贊譽的筆調寫道。
誠如坎特所言,面對深不可測的華盛頓政治,奧巴馬入住白宮后就像“從天上回到了地上”,但米歇爾與之相比,表現卻遠遠超過人們對她的期待。
不為公眾所知的是,2008年選舉結束后的幾天里,米歇爾對要搬到華盛頓感到十分憂慮。她本來想的是在女兒完成學業之前一直都呆在芝加哥。2004年,奧巴馬當選參議員時,米歇爾就拒絕把家搬到首都和他團聚。她對于通過政治來改變生活水平不抱有什么希望,同樣她想讓自己的孩子遠離華盛頓這個太過現實的世界。
然而,當奧巴馬明確地說他需要她和女兒們時,她改變了她要一直呆在芝加哥的想法。自此,米歇爾開始在公眾面前轉變。
她不得不在各種儀式上盡到人們所期望的第一夫人應盡的職責,即便心里抗拒,也必須和國會議員的妻子一起參加乏味的年度午餐;她沒法再送女兒上學,有時候甚至都沒法去觀看她們的足球賽;此外,因為女兒們也備受聚光燈關注,這讓她感到很不安;她不再僅僅扮演妻子和母親的角色,奧巴馬每五分鐘都會有日程安排,突然間她需要轉變成他的助手。
因此,服裝成了米歇爾“快樂的補償”,因為她對人們心中一成不變的高雅自信的第一夫人形象感到壓力重重。她跟鄰居說:“如果我不得不參加聚會,我就要買一條新裙子。”然而,在艱難的經濟時期,她卻因此而備受非議,在她買生活用品時,大家把焦點都集中在她穿的515美元的運動鞋上。
就連米歇爾在丈夫競選獲勝后發表感言稱自己“第一次為國家感到自豪”,都備受詬病:“難道她以前沒有為自己的國家自豪過嗎?”當她提出為減少肥胖兒童數量的減肥計劃時,她又受到了相當惡毒的“禮遇”——其形象被反對國民減肥計劃的漫畫家丑化成了嗜吃漢堡包的發福暴食者。
的確,過去幾年來,身為第一夫人的米歇爾一直承受著巨大的精神壓力,一方面,她的丈夫奧巴馬由于經濟政策屢屢受到國內民眾的譴責,另一方面,她的兩個女兒甚至也在學校遭到同學的奚落,再加上焦頭爛額的奧巴馬最近一直忙于政事,很少陪妻子女兒享受家庭生活。
有傳言稱,米歇爾對奧巴馬下了最后通牒,說她已經受夠了白宮的生活,如果他還要競選連任總統,她就帶著兩個女兒——13歲的瑪麗婭和10歲的薩莎返回芝加哥,并和他離婚。
但在采訪中被問到是否對第一夫人這個“職位”不滿時,米歇爾回答:“我喜歡這份工作,如果我有任何焦慮,那也是為了女兒們的成長。但是我和貝拉克都是成年人了,無論順境還是逆境,我們都會承受。”
談及丈夫的連任問題。她說:“如果不考慮我是他的妻子這個身份,我們也需要他繼續執政,他做得很好。”華盛頓當地時間12日,米歇爾還開通了屬于自己的推特賬號,助奧巴馬競選連任,短短幾個小時之內就獲得了超過20萬人的關注。而如果奧巴馬連任成功,米歇爾或許將又一次改變白宮的走向。因為如果家中沒有米歇爾,奧巴馬也許會成為一位很出色的法學教授、暢銷書作家等,但絕不是美國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