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齊尚 吳浪
龔世萍生態建言終不悔
本刊記者/齊尚 吳浪
組成自然生態系統的水、土、大氣、森林、草地、海洋、生物等各個基本組成部分仍面臨污染、流失、退化等問題,國家生態安全仍面臨巨大挑戰。
“我們要用行動昭告世界,中國絕不靠犧牲生態環境和人民健康來換取經濟增長,我們一定能走出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之路?!?012年3月5日,溫家寶總理在報告中提出的這句擲地有聲的話,振奮了與會代表和委員們的心,更振奮了全國人民的心。生態安全,早已成為了擺在執政者案前的重要問題。作為一名長期關注生態安全問題的兩屆全國政協常委,民革遼寧省委會主委龔世萍,用十年履職的責任與堅持,踐行著總理的話語,為生態建言而終不悔。
早在十年前,龔世萍委員就先后前往遼寧省阜新、康平、彰武、義縣、北票、建平等縣(市)就風沙災害和防沙治沙工作,進行了全面的調研、考察,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資料,并相繼向全國政協提交了《關于遼西北地區防沙治沙問題的建議》等提案,呼吁要高度關注遼西北防沙治沙工作,有計劃地改造沙化土地。2010年,歷經幾年的大規模建設,一條綿延1110多公里、寬度不小于2公里的大林帶,在沙窩窩里沿遼寧西北部邊界豎起了一條千里綠色屏障,阻擋著科爾沁風沙的南侵。
今年兩會,龔世萍委員圍繞生態安全問題,帶來了通過精心調研形成的《關于進一步加強我國生態安全的建議》、《關于借鑒遼河流域污染治理經驗解決我國“三河三湖”治理問題的建議》等提案。
龔世萍委員認為,盡管“十一五”期間國家扎實推進保護生態安全的各項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問題依然十分突出,組成自然生態系統的水、土、大氣、森林、草地、海洋、生物等各個基本組成部分仍面臨污染、流失、退化等問題,國家生態安全仍面臨巨大挑戰,因此必須強化對我國生態安全的保護工作。她建議:增強全民生態安全意識,促進公眾參與和監督;進一步加大力度推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推選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建立完善國家生態安全監督管理和預警防護體系;全面加強生物多樣化的保護;積極參與生態安全保護的國際合作。
作為來自遼寧的全國政協委員,龔世萍非常關注“三河三湖”的治理及經驗推廣?!叭尤笔侵高|河、海河、淮河和太湖、巢湖、滇池?!叭尤绷鹘浳覈丝诔砻艿木奂?,這些重點流域的水污染治理事關我國接近半數的省市社會經濟發展,以及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是我國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
從調研中,龔世萍委員了解到,“三江三湖”之一的遼河,近幾年在環保部的高度關注和大力支持下,治理成效顯著,取得了重大階段性成果。遼河流域污染治理首先以造紙企業為突破口,強化工業污染源治理。從2008年開始,全部關停了417家造紙企業,其中269家被徹底關閉。其次是建設了99座污水處理廠整治生活污水,全省城鎮污水處理率由過去的不到50%提高到74.2%。三是設立自然封育帶,實行生態修復。將過去由當地農民承包經營的60多萬畝河灘地,從農民手里租回退耕還河,形成一條綿延500公里的生態綠色走廊,經粗略估算,這條自然封育帶每年能減少使用化肥約3萬噸,除草劑約12萬升和農藥15萬升。四是創新管理機制,建立科學的管理制度,強化政府監管職責。五是強化各級人大的監督作用,省人大常委會全面視察,重點推進,開展專項檢查,加強跟蹤監督,并制定了《遼河保護區條例》。因此,龔世萍委員呼吁國家認真總結遼河流域治理的成功經驗,切實解決我國“三河三湖”的治理問題。

龔世萍1945年6月生,廣東番禺人,漢族,畢業于北京鋼鐵學院金屬熱處理專業。全國政協常委,民革中央常委、遼寧省委會主委,遼寧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