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生,郭芙茉
(1.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體育教學部,浙江 杭州 310018;2.浙江工業(yè)大學 體軍部,浙江 杭州 310014)
高校體育活動風險的識別、評估與應對策略研究
于永生1,郭芙茉2
(1.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體育教學部,浙江 杭州 310018;2.浙江工業(yè)大學 體軍部,浙江 杭州 310014)
采用文獻資料、問卷調查、專家訪談和統(tǒng)計分析等方法,借鑒風險管理理論來探討高校體育活動的風險問題。從教師因素、學生因素以及管理因素三個維度對高校體育活動風險進行識別,并在對風險發(fā)生的可能性、嚴重性和可控性進行評估的基礎上,通過對風險發(fā)生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針對性地提出了高校學生體育活動的風險應對策略。
高校;體育活動;風險
因體育教學活動、課余體育競賽、運動隊訓練以及體質測試活動的開展,高校體育活動時有傷害事故發(fā)生。如:2009年浙江省某高校網(wǎng)球課的課堂教學中,在進行發(fā)球練習時一名學生被對面發(fā)來的網(wǎng)球擊中眼睛,導致一段時間失明;2007年黑龍江省某高校一名學生在課余練習雙桿時從杠上意外摔下,造成脊椎骨折而導致終生癱瘓;近幾年的高校學生體質測試中,在1 000m/800m測試后部分學生出現(xiàn)嘔吐或者暫時性休克的情況,以上均屬于體育活動中的傷害事故。如何避免或減少體育活動中傷害事故的發(fā)生是確保體育教學活動穩(wěn)定開展的基礎,也是體育教學管理的重點。
風險是指“不好的或不利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1]”,體育活動風險是指學生在參加體育活動過程中可能發(fā)生不好或不利事件的概率。傷害事故的發(fā)生說明從事體育活動是具有一定風險的,而避免傷害事故發(fā)生的有效途徑就是通過對體育活動中風險因素的識別與評估,了解和掌握不同風險產(chǎn)生的原因、條件,發(fā)生的可能性以及所具有的特征和影響程度,在此基礎上,制定出風險的防范和應對策略,從而降低體育活動的風險。本文通過對浙江省在校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和統(tǒng)計分析,借鑒風險管理理論,從學生因素、教師因素和管理因素三個維度對高校體育活動的風險進行識別和評估,并針對性地提出了大學生體育活動傷害事故的風險應對策略。
1.1文獻資料法
收集、整理與分析學校體育的安全問題案例和體育管理學、體育心理學、安全科學、風險管理學等相關學科的文獻資料,為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
1.2問卷調查和專家訪談法
本研究依據(jù)海因里希(W:Heierch)(1931)提出的“事故因果連鎖模型理論(Accident一causing Theory)[2]”編制測試量表,并采用了非概率抽樣的方法,隨機抽取浙江省在校大學生及體育教師發(fā)放開放式問卷,并進行了統(tǒng)計分析。綜合開放式問卷的調查結果,在對部分體育工作的專家和教師進行訪談的基礎上,剔除鑒別性較差的題目,最終制定了《高校體育活動風險識別量表》和《高校體育活動風險評估量表》。其中,《高校體育活動風險識別量表》共發(fā)放問卷319份,回收有效問卷290份,有效率為90.9%;《高校體育活動風險評估量表》共發(fā)放問卷116份,回收有效問卷102份,有效率為87.9%。
1.3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采用Excel軟件對回收的調查問卷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主要分析方法包括因素分析(EFA)法和“列表排序法[3]”。對初次調查的量表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EFA),并采用列表排序法對風險發(fā)生可能性、后果的嚴重性以及風險的可控性進行評估。
2.1高校體育活動風險的識別
風險識別是指對風險進行判斷和甄別,以確定風險的存在。事故因果連鎖模型認為,“事故的發(fā)生不是孤立事件,盡管傷害可能在瞬間突然發(fā)生,但卻是一系列事件相繼發(fā)生的結果,如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tài)是事故發(fā)生的直接原因,管理失誤是間接原因[2]”。基于此,本研究最終把大學生體育活動風險因素來源界定為學生因素、教師因素和管理因素三個維度。其中,教師風險分為教學經(jīng)驗風險、教學技術風險和自我管理風險;學生風險分為心理風險、行為風險和體能風險;管理風險分為場地、器材、醫(yī)療設施等客觀條件導致的風險和管理人員主觀因素導致的風險。
2.2高校體育活動風險的評估
風險評估是指對風險發(fā)生的可能性進行估測和評價,對風險進行評估的主要目的是確定風險發(fā)生的可能性及其影響程度。對大學生體育活動風險因素進行評估的主要是一線的體育教師和教練員,原因是他們本身直接要面對的是參加體育活動的學生,對于學生在體育活動的過程中出現(xiàn)的人身傷害事故情況最了解。評估采用里克特五級評定法,風險計算的公式是:Rv=P·S·C。公式中P為風險發(fā)生的可能性,S為風險發(fā)生的嚴重性,C為風險發(fā)生的可控性[4]。
2.2.1 學生因素導致體育活動風險評估分析。對大學生自身因素導致傷害事故風險評估采用列表排序法和問卷調查法,對教師和學生分別進行問卷調查,并對評估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處理,風險因素類內排序結果如下,見表1。

表1 學生因素導致體育活動風險評估表
其中,類內排序第1、2、8項屬于心理風險,類內排序第3、4、6、7、9、10項屬于行為風險,類內排序第5和第11項屬于體能風險。按照風險發(fā)生的平均量(Rv)進行統(tǒng)計,學生的心理風險是導致風險發(fā)生的首要影響因素,達41%,其次為行為風險和體能風險,分別占32%和27%。
2.2.2 教師因素導致體育活動風險評估分析。采用問卷調查方法和列表排序法對教師因素導致傷害事故風險評估進行統(tǒng)計分析,風險因素類內排序結果如下,見表2。

表2 教師因素導致體育活動風險評估表
其中,類內排序第2、5、6項屬于教師教學經(jīng)驗風險,類內排序第4和第10項屬于教學技術風險,類內排序第1和第3項屬于教師自我管理風險。按照風險發(fā)生的平均量(Rv)進行統(tǒng)計,教師因素導致體育活動風險發(fā)生的影響因素依次為教師自我管理風險、教學經(jīng)驗風險和教學技術風險,分別為36%、33%和31%。
2.2.3 管理因素導致體育活動風險評估分析。管理因素導致傷害事故的主要影響因素。其中,類內排序第1、2、7項屬于場地、器材、醫(yī)療設施等客觀條件導致的風險,占51%,類內排序第3、4、5、6項屬于管理人員主觀因素導致的風險,占49%。見表3。

表3 管理因素導致體育活動風險評估表
2.3高校體育活動風險的應對策略
體育活動的風險應對是指依據(jù)體育活動過程中風險發(fā)生的規(guī)律以及解決的方法和途徑,提出相應的防范策略和管理辦法。根據(jù)本文的統(tǒng)計結果,導致體育活動風險發(fā)生的影響因素的前五位依次為學生的心理風險、學生的行為風險、管理的主觀因素、客觀因素導致的風險以及學生的體能風險,教師因素對風險發(fā)生的影響程度小于學生因素和管理因素,排在后三位。
格雷格·阿爾斯通在《怎樣才算安全》一書中指出,人為差錯或其他人為因素約占所有事故的90%[5]。本文針對以上調查研究的結果,從教學管理的角度提出了高校體育活動風險的應對策略。
2.3.1 學生因素導致風險發(fā)生的應對策略。
2.3.1.1 重視學生的心理風險隱患。綜合以上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學生的心理風險是導致體育活動風險發(fā)生的首要因素。文章認為,學生的心理風險集中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即自身防范意識薄弱、對場地、器材的使用不謹慎以及忽視運動保健和康復知識。首先,部分學生剛從高中的緊張學習生活中脫離出來而處于一個相對自由的狀態(tài),在體育課堂上會處于一種比較興奮的情緒,容易出現(xiàn)思想、警惕性放松的情況。所以,教師在體育課堂上應該適時向學生灌輸并且強調,參加體育活動具有傷害的風險。其次,學生活動前對體育設備、場地等周圍環(huán)境進行認真的了解,對一些體育器械的使用方法、說明等要認真研讀,盡量避免因錯誤操作而導致的傷害事故。第三,學生應該掌握常見運動損傷的基本處理方法,如關節(jié)脫落、挫傷、骨折等損傷的基本處理原則并能進行簡單的處置。
2.3.1.2 重視特異體質或疾病的學生群體。在學生因素導致體育活動風險評估表中,特異體質或疾病導致的風險分別排在類內排序的第一和第三位,可見,從體育教學管理角度這類學生群體應受到廣泛的關注。近幾年發(fā)生多起高校學生在體育活動中猝死的情況,經(jīng)排查,原因是部分學生患有心臟病或者高血壓等疾病但未告知教師,運動負荷過大導致。教師在課堂上要向學生提醒,確認患有某種不適于參加體育活動的疾病應及時匯報,在不確定的情況下要進行自我排查,同時要到醫(yī)院去做正規(guī)的身體檢查,盡可能的把自身有特異體質或疾病的影響因素降到最低。
2.3.1.3 重視培養(yǎng)學生對體質測試的正確心理認知。在對待體質測試的問題上,學生要有明確的認識。根據(jù)開放式問卷調查的結果,有47.7%的學生并沒有因為體質健康測試而增加體育鍛煉的次數(shù),僅有28.6%的學生認為體質測試課程的開展對參加體育鍛煉有一點影響;在800m/1 000m測試中,有40.9%學生是不做準備活動的。在平時不參與、或參與較少體育鍛煉的情況下進行強度比較高的無氧和有氧結合的耐力性項目,測試后學生出現(xiàn)胸悶、惡心、腹痛、甚至嘔吐等現(xiàn)象普遍存在,這是不經(jīng)常進行體育鍛煉、準備活動不足等引起的身體的一種應激反應。作為學生要認識到,體質測試課程的是以對學生的體質與健康狀況進行監(jiān)控和反饋,促進學生自覺參加體育鍛煉,幫助和督促學生實現(xiàn)體質健康目標為主要目的的。學生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參與體育鍛煉的意識,了解體育保健的基本知識,根據(jù)運動項目合理安排準備活動,進而避免體育活動中的傷害事故的發(fā)生。
2.3.2 教師因素導致風險發(fā)生的應對策略。在體育活動風險的調查表中,學生的行為風險僅次于心理風險排在影響因素的第二位。在大學體育教育中,無論是體育教學、俱樂部或者是體育社團,學生一定程度上是在教師的指導或引導下從事體育活動的,教師在學生的體育活動行為選擇這一問題上起到了主導的作用。所以,加強對學生體育行為的規(guī)范,要從教師因素著手。首先,教師要加強自我管理,認真、踏實地對待體育教學工作,不可有麻痹大意的心理,要時刻保持警惕,具有高度的風險意識;其次,要加強教學技術、技能的提高,對自身教學專業(yè)的技術、技能,體育保健、康復的理論知識以及運動損傷的緊急處理和救治等實踐操作能力的要求要不斷提高,以防范和應對體育教學活動中不可控因素導致的風險;第三,要加強教學經(jīng)驗積累,善于總結、提高自身的風險防范意識和風險應對能力。
簡言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首先把課程相關的安全要求與注意事項告知學生,對于不適于參加劇烈體育活動的學生建議選修保健課;教師要根據(jù)授課的內容和學生的身體狀況合理安排教學活動內容,如果安排游戲、競賽或者其他的鍛煉內容作為準備活動,要明確告知學生參與的規(guī)則、方法、易出現(xiàn)的傷害情況以及防范、規(guī)避的辦法;在講解和示范動作技術要領的同時,也要注重保護與幫助知識和技能的傳授,特別是因錯誤技術而導致的風險以及防范和應對的措施等。
2.3.3 管理因素導致風險發(fā)生的應對策略。在體育活動風險的調查表中,管理的主觀原因和客觀條件對體育活動風險的影響高于教師因素,排在影響因素的第三、四位。可見,在體育教學管理中要重視加強對教學條件的管理。
2.3.3.1 完善運動場地、器材、設施等硬件條件的建設。學校管理部門或體育教學機構應派專人定期檢查和維護體育場地等設施,實行嚴格的崗位責任制。對于有可能造成傷害事故的設備要逐一排查。例如,拓展課程中高空項目使用的設備、游泳池的救生設備和大型體育館的消防設備等。發(fā)現(xiàn)不安全因素應及時采取措施消除隱患,為體育教學、訓練與學生課余體育活動營造一個安全、舒適的體育環(huán)境。
2.3.3.2 建立傷害事故應急預案、預警機制,降低主觀因素導致風險發(fā)生的可能性。高校應該建立體育傷害事故應急預案、預警機制,預案應包括風險識別、評估和應對的相關信息。例如,醫(yī)院為學生體檢后,應為體育教學管理機構提供身體情況有異常學生的檢查報告,根據(jù)報告的內容為特異體質的學生安排相應的體育活動;設置預警機制,包括傷害事故發(fā)生后的現(xiàn)場急救工作,部門之間的配合等,大型活動前有條件的學校可進行傷害事故處理程序的演練[6]。
綜上,隨著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如何防范和應對體育活動傷害事故的發(fā)生已經(jīng)成為體育研究的重要課題。高校教師或研究人員應加強相關領域的研究,從理論上構建包括風險識別、評估和應對策略的風險防范體系,并從實踐上加以貫徹和實施。
[1] 石巖.體育活動風險研究之思考[J].體育與科學,2008(2):4.
[2] 隋鵬程,陳寶智,等.安全原理[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5:35-50.
[3] 邱菀華,等.現(xiàn)代項目風險管理方法與實踐[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
[4] 石巖.我國優(yōu)勢項目高水平運動員參賽風險的識別評估與應對[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5:1-3.
[5] 格雷格·阿爾斯通.怎樣才算安全[M].北京:中國民航出版社,2007:7-9.
[6] 馬定國.高校公共體育管理[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6:226-233.
TheDiscussionabouttheRiskIdentification,RiskAssessmentandRiskTreatmentcausedbyCollegeSportsActivities
YU Yong-sheng1, GUO Fu-mo2
(1.P.E. Department of Hang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lectricity, Hangzhou 310018, China; 2.Sports and Military Department of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gzhou 310014, China)
This thesis discusses the risk of injury accidents caused by college sport activities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material, questionnaire, expert interview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at the same time using the risk management theory for reference. On the basis of classifying and analysing the risk of college sport activities, from considering three dimensions:teacher, student and management, this thesis points out the coping strategies to deal with injury accident caused by college sport activities.
college; sport activities; risk prevention
浙江省教育廳科研項目(Y201121605)
2012-02-11
于永生(1978-),男,黑龍江蘭西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
1004-3624(2012)02-0080-03
G807.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