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菊芳

摘要:新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過程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教師應引導學生主動地從事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從而使學生形成自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有效的學習策略。”因此與生活相關的、有趣的和探索性的數學學習活動將成為數學課程內容的有機組成部分,特別是小學階段,數學課更應該多開展課堂活動,讓學生動起來。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課堂活動;創新個性;合作交流
一、貼近生活,感悟數學就在身邊
新《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實踐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在教學中,我盡可能地把數學問題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從生活中來,又到生活中去,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生活離不開數學。
案例:教學“確定位置”時,我發給每個學生一張座位卡,說:“今天老師要給你們重新排座位,好嗎?”學生一聽,很興奮。我話鋒一轉:“不過這個座位要你自己根據老師發的座位卡來找,你們有信心嗎?”學生們個個躍躍欲試,異口同聲地回答:“有信心!”我笑著說:“老師相信你們,不過,在找座位前,你有什么問題嗎?”細心的小朋友一看手中的卡片,其中有的小朋友就說:“怎么有第5組、第6組、第7組、第8組呢?(我們以前只分四大組)老師這組到底是怎么分的?”我趁機說:“是啊,誰知道老師這組到底是怎么分的?”學生們稍作思考,就有答案了。原來老師是把每一大組又分成了兩個小組,所以現在一共有8個小組。明白了這一點,學生們紛紛開始找座位,當然有的找得快,有的找得慢,有的還要請別人幫忙。等學生坐定后,我讓找得快的同學介紹一下,你是怎樣很快找到座位的。同學們紛紛說:先看一看自己是第幾組,然后再看一看是這一組的第幾個。我趁機又問:“想一想,你們能用一句話來說一說現在自己所在的位置嗎?同桌相互說一說。”然后我讓大家一起看,班長坐在哪里?你的好朋友坐在哪里?……并板書:第( )組第( )個。通過這樣一系列貼近學生生活的活動,學生對“確定位置”已經有了一定的體會,下面的教學活動開展起來也不難了。數學只有與兒童現實生活密切聯系時,數學才是鮮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我把本來不容易掌握的“確定位置”用排座位引入,使這一內容生活化,學生體會到了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了親切感.。
二、主動探索,開發學生的創新個性
民主、和諧、寬松、自由的氛圍,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人的自由創造的才能。 教學中,教師要特別注意和學生交朋友,要以一個大朋友的身份融人到學生之中,教師的語言和藹可親,自然幽默。如“誰來做一回小老師”“誰來幫忙”等,教師不僅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而且是教學活動的參與者、合作者,要和學生一起觀察,一起操作,一起討論,打成一片,融為一體。
案例:一個圓的半徑擴大3倍,直徑擴大( )倍,周長擴大( )倍,面積擴大( )倍。
在舊教材將這類題目的時候,多數老師都是告訴學生結論:半徑,直徑,周長擴大的倍數是相同的,而面積是擴大它們的平方倍。我也是同樣如此,但得到的效果卻不顯著。每遇到這種題目做對的也就60%左右。造成這種正確率不高的原因,就在于學生只是強化記憶,隨著時間的推移,部分學生當然會忘記這個結論。
在新教材教這種題目的時候,我先讓學生先去做。發現答案無非有這幾種:
半徑擴大3倍,直徑擴大(6)倍,周長擴大(12.56)倍,面積擴大(28.26)倍;半徑擴大3倍,面積擴大(6)倍;半徑擴大2倍,直徑擴大(2)倍,周長擴大(2)倍,面積擴大(9)倍。
前面2種都是錯誤的答案,這也是我預料到的。最后1種才是正確答案。做正確的人數并不多。接著我就讓學生說說自己寫的答案是怎么想出來的。學生都能說的頭頭是道。那肯定有人是對的,有人是錯的。誰對誰錯,請同學們填完表格就見分曉。
等學生自己填完表格,很多學生豁然開朗,把之前做錯的答案改了過來。最后我讓學生總結變化規律。
生1:半徑擴大一定的倍數,直徑,周長擴大相同的倍數,面積擴大平方倍。
師:總結的很好。那如果是直徑擴大一定的倍數,其余的怎么變化?
生2:直徑擴大一定的倍數,半徑,周長擴大相同的倍數,面積擴大平方倍。
師:非常好。那周長先變化呢?
生3:周長擴大一定的倍數,半徑,直徑擴大相同的倍數,面積擴大平方倍。
師:非常棒。但老師覺得說的還是多了點,誰能用一句話總結這個結論。
一個星期以后在一次數學練習中出現了類似的這種題目,正確率達到了90%。這足以說明告訴學生結論這種強化記憶短時間能收到成效,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會慢慢的忘記,也就是暫時記憶;而讓學生自己探索,動起來,總結結論,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當學生再遇到類似的題目,學生會回憶當時學習的情景,這樣有助于學生長時間記憶,也就是長久記憶。
三、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
著名教育家顧泠沅說:“在課堂教學范圍里對教師最有意義的是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也就是要使學習的內容讓學生感興趣,對有了興趣的事學生就會認真地把它學好。”在課堂上,我們發現,當學生喜歡某種活動時,他們便會全身心投入,還會獲得最高的學習效率和最好的學習效果。
知識經驗呼喚人的相容與合作,合作是現代社會的需要,許多發明創造是多人合作的結果,是集體智慧的結晶。采用合作學習是培養創新意識的有效途徑,它可以充分發揮學生各自的個性特長和群體智慧,使不同層次的學生互相啟發,互相促進,共同提高。
總之,在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小學數學學科的特點,創造一切條件,盡可能多地給學生提供共同參與學習的機會,創造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使學生樂學、會學,愛學,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作者單位:揚州市解放橋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