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
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帶動了教學模式的變革,多媒體教學已經成為學生學習和發展的堅實平臺。下面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說說多媒體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一、運用多媒體 誘發興趣
教育家顧泠沅說:“在課堂教學范圍里對教師最有意義的是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也就是說要讓學生對教師授課的內容產生興趣,只有感興趣了,學生才會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如我在教學《變色龍》這篇課文時,為了讓學生了解變色龍的特點,我準備了變色龍的圖片、視頻,還有一些圖片資料。學生通過學習,認識了活生生的變色龍,對變色龍的偽裝術、捕獵術等了如指掌,而且學生在課堂上見到了離自己很遠的變色龍,興趣也很濃,教師無須組織教學,學生就個個跟著老師去認識變色龍。具體過程如下:
師:大自然是個奇妙的世界,里面蘊藏著許多奧秘,今天讓我們一起去走近它,好嗎?
(生齊聲說好)
師: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偽裝專家,能猜猜是誰嗎?
生交流,有的學生說是蝗蟲偽裝成稻葉;有的學生說是綠青蛙潛伏在浮萍之下;有的學生說到小丑章魚隱藏在海底;也有學生說到變色龍會偽裝,但具體的偽裝術還說得不太清楚。
師:變色龍是偽裝高手,想不想了解它的偽裝術?
生(齊):想。
于是教師首先出示一張變色龍的圖片,問學生認識它嗎?說說它留給你的第一印象。
生:有的說是四足蛇,有的說是怪物。
師:這就是剛才你們提到的偽裝高手——變色龍。下面老師播放一段視頻,請大家去尋找變色龍。(在播放視頻的過程中,每個學生都睜大了眼睛,緊緊地盯著屏幕,生怕錯失哪個細節。)
師:你們在哪發現了變色龍?
生:在綠葉叢中我發現了綠色的變色龍,在泥土上我發現了棕色的變色龍。
師:你們的眼睛很厲害,但你們還是沒有變色龍的偽裝術厲害,你們還沒有全部找出視頻中的變色龍。(于是教師再放視頻,在有變色龍出現的地方點了暫停,學生看著看著,都被變色龍高超的偽裝術吸引了,一個個坐得端端正正,希望從課堂上獲得更多的關于變色龍的知識。)
……
這一節課,我借助多媒體輕松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這是傳統教學費盡口舌也無法達到的境地。
二、 運用多媒體 再現情境
在語文課本中,有一些教學內容離學生的生活太遠了,如果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是機械地講述,學生幾乎不會入情入境,只會覺得枯燥無味;但是如果在教學中教師能夠運用多媒體再現當時的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學生的情感就很容易受到熏陶,理想的教學效果也比較能夠輕松地達到。如我在教學《虎門銷煙》一課時,就很好地運用多媒體再現了情境。過程如下:
師:同學們,聽說過“虎門銷煙”的故事嗎?
生(齊):聽說過。
師:那你們知道這里的“煙”指什么?
(好多學生一起說是鴉片)
師:你們知道吸食鴉片的危害嗎?(這次沒有幾個學生舉手了)
師:讓我們看完一組圖片后再來回答這個問題好嗎?(課件出示朝廷官員、軍隊士兵、普通百姓吸食鴉片的畫面,出示吸食鴉片后個個面黃肌瘦,骨瘦如柴的畫面,出示有些人為了吸食鴉片搞得家破人亡的畫面。)
師:現在你們知道吸食鴉片的危害了嗎?
生1:嚴重傷害身體。
生2:給家庭帶來災難。
生3:使國家走向貧窮。
師:鴉片的危害真是太大了,它給我們的民族帶來了恥辱和災難。同學們,要使我們的國家不再沉淪必須怎么辦?
生(齊):必須銷毀鴉片。
師:對,只有銷毀鴉片,才能救國救民,這一天終于來了,讓我們一起乘坐穿越時空的列車來到1839年6月3日。(教師用多媒體出示虎門銷煙的畫面)
……
學生仿佛來到了那個時期,看著被洋人迫害的人們,內心無比的憤慨,有效地激起了學生的情感共鳴。
三、運用多媒體 拓寬思維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的靈魂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作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但自主學習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習。在自主學習環節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借助多媒體拓寬思維,教師提出學習任務后,讓學生上網搜索,讓學生從多媒體網絡中海量的信息里獲得更多知識。這種教學模式可以沖破課本的束縛,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欲望,從而使教學效果達到最佳。如教學《變色龍》一課后,可以讓學生去搜索自然界其他具有偽裝術的動物。這樣,學生通過多媒體學到了很多課本之外的知識,拓寬了學生的思維。
運用多媒體的作用很大,除了可以誘發興趣、再現情境、拓寬思維,還可以突破重難點、激發想象力、豐富學生的積累等等,語文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去搜集和教材匹配的、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的信息媒體,在適當的時機用不同的手段呈現給學生,一定會使語文教學的效果達到最佳。
(作者單位:貴州省大方縣大山鄉柿樹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