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純剛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鄉鎮文化站建設,投入40億元建設鄉鎮綜合文化站站舍,又設置了綜合文化站設備專項資金。文化部等有關部委抓住不放,采取了一系列有關措施,目前,鄉鎮綜合文化站已全面建成,并配備了相應的文化設施,鄉鎮綜合文化站的設施、站舍達到了建國以來的最好水平。如何發揮公共文化資源的作用、利用文化站良好的條件開展好各項文化服務,讓廣大群眾真正享受到黨和政府文化惠民的溫暖,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應引起重視。
一、文化經費不能保障
1、文化站經費不能列入鄉鎮財政預算。由于鄉鎮認識不到位和財力有限,文化站普遍不被鄉鎮重視,經費投入嚴重不足,其活動經費列入不到鄉鎮政府財政預算中。一般都是組織一次活動打一次經費報告,憑領導意見決定批多少經費,如果領導繁忙或其他原因報告擱置下來,活動就無法開展,這種不穩定的批款方式嚴重影響了文化活動的開展,文化站無法制定全年活動計劃,甚至連正常運轉也難以保證。
2、國家下撥的免費開放經費不能按時足額到位。2010年,國家開始下撥文化站免費開放經費,但據筆者了解,這筆資金文化站不能足額及時使用,其原因是無論是鄉鎮還是文廣局管理這筆經費都要以各種“充足”理由占用或截留一些,致使文化站擔心經費問題不能放開手腳開展工作。
二、文化隊伍嚴重缺乏
2003年的鄉鎮機構改革中,文化站基本被撤銷了,以我縣為例,32個鄉鎮只保留了三個建制鎮文化站,全縣60余名專職文化干部只保留4人繼續在崗工作,其余人員或辭退或退休或買斷。全縣32個文化站建成后實際上是有房無人。為了應對上級檢查,各鄉鎮急抓文化站工作代理人:有的讓宣傳委員代理,有的讓鎮小學老師代理,有的讓退休人員代理,找不到人的只好找個能看大門的也行。這些臨時代理人員不懂業務,也不可能沉下心去學習文化站業務,沒有基本的文化活動組織能力、陣地宣傳的設計、寫畫能力和文藝節目的輔導能力、開展工作十分困難。
三、文化活動難以開展
1、由于文化站缺乏專職工作人員和經費拮據以及管理缺失,工作不能按部就班開展,短安排長計劃都無從談起。大型文化活動組織不起來,小型文化活動不積極組織,就連文化站的圖書借閱、文化資源共享室也不能正常開放,上級檢查時才開門應付了事。農村存在的看書難、看戲難、娛樂難的問題沒有得到很好解決。
2、一些農村成為空殼村。由于青壯年人員均外出務工,現在農村留守的多為老年人和兒童這樣的弱勢群體。老人擔負著照看兒童干農活的重任,閑暇時候很少,由于生活壓力和體力不支,參與文藝活動的積極性不高,這一現象成為新農村文化活動的突出問題。
四、思考及建議
鄉鎮文化站是政府設立的從事群眾文化普及與提高、保護與創新等一系列工作的公益性事業機構,是黨聯系群眾、教育群眾、團結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是繁榮新農村文化生活的最前沿陣地,是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最基礎部分,是為最基層群眾服務的文化門戶。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農村文化站曾十分紅火,在宣傳黨的方針政策、普及科學文化知識、群眾體育健身、活躍文化生活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黨的十七大以來,文化軟實力越來越受到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投入巨資完善農村文化設施,為人民群眾創造了優越的實現文化權利的條件。但是,硬件好了不等于農村群眾文化真正繁榮了,發揮好硬件作用更是當務之急。筆者認為:
(一)建立經費保障機制
1、文化站經費納入鄉鎮財政預算。鄉鎮人民政府要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基層文化建設的指導意見》,認真落實指導意見中提出的“各級政府每年對文化事業撥款的增長幅度要高于當年財政預算增長幅度的1-2個百分點”的要求,在確保文化站人員工資、辦公經費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增加制度化的大型文化活動、站辦文藝團隊、藝術培訓等專項業務經費。文化部《綜合文化站管理辦法》第四章第十八條對文化站經費也做了嚴格規定:文化站經費應列入縣鄉財政預算,不得隨意挪用核減,中央省市對文化站應以經費幫助。
2、按時撥付文化站免費開放經費。文化站免費開放經費也要保證足額及時撥付到文化站,代管經費的鄉鎮或文廣局不得截留或占用,建立財務公示、審計制度,以保證??顚S谩?/p>
(二)培養群文專業隊伍
1、解決人員編制。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文化建設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指出:“加強基層文化建設的主要任務在縣市區人民政府。”縣文化行政管理部門對鄉鎮文化站實行垂直管理,將鄉鎮綜合文化站業務、人事工資等關系從鄉鎮中剝離出來,交由縣文化行政部門管理,實行定編、定崗、定員。經過公開考試錄取,強化培訓后上崗工作。
2、加強文化站工作人員業務培訓。提升文化干部業務能力是開展好文化站工作的重中之重。文化干部對音樂、戲曲、書法、美術、器樂等都要學習研究,至少精通一門專業,即所謂的“萬金油”,無論開展何類型的活動都不外行,達到能組織、輔導群眾的水平。通過省市縣文化館各級不斷舉辦培訓班和送文化站干部到專業藝術院校學習深造等方法讓文化站人員業務能力不斷提高,甚至成為某一領域的專家,使他們在開展工作時得心應手,成為群眾喜愛的文化干部。
3、理順管理關系,激發文化站自身積極性。上世紀80年代以后,文化站的人財物屬于當地鄉鎮政府所有,文化站成為當地政府的一個部門,其目的在于依托當地政府的優勢加強文化站建設,切實保障群眾文化權利和文化站各項工作的開展,但從實際效果看情況并不理想。文化站納入免費開放范圍后,還應由文化行政主管部門管理文化站比較科學。從業務關系方面文化館對其指導輔導、行政管理方面歸口文廣局,這樣,便于了解情況、及時指導工作。
4、建章立制加強績效考評。要按照國家文化部制定的《文化站管理辦法》等法規強化文化站管理。落實各項工作任務,制定完善服務制度,通過加強制度管理,保障文化站的正常高效運行??h級文化主管部門要制定績效考評辦法對文化站工作嚴格考評,通過考評督促文化站工作,表彰先進鞭策后進,促進文化站服務能力快速提升和文化活動常態化全面開展。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
1、創新工作思路。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現代傳媒技術、現代生活方式不斷進入鄉村,農村和小集鎮的民俗民風正在發生改變,我們要跟上時代的進步和變革,改變老的工作思路,用新的活動方式吸引群眾參與。把文化服務與農民實際需求結合起來、把健身與健腦結合起來、把找樂與致富結合起來、把傳統與現代結合起來,讓大型活動年年有、中型活動月月辦、小型活動不斷線。
2、把農民群眾作為文化活動的主角。當前,我國農村已從溫飽型向小康型轉變,農民群眾文化需求強烈、熱情高漲,文化站要多組建適合他們的文藝團隊如戲曲隊、民舞隊、建身秧歌隊、曲藝隊等團隊,吸收他們參加進來;還可組織球類、棋類、書畫類、科普類等活動小組吸引各類群眾參與活動,給他們提供交流、展示、表演的平臺。
3、還要注意對不同年齡段人群開展特色活動。如對留守老人、兒童,舉辦適合他們的活動,給他們以精神的慰藉生活的關愛,文化站還要多動腦筋想辦法,想方設法把他們吸引到文化站來。
4、引導幫助建立更多的村文化大院。文化大院是農民家門口的樂園,它建立在村里,在農民的身邊,離農民最近,功能齊全的文化大院集娛樂、健身、科普等為一體,能讓農民足不出村享受到文化服務,對老弱群體參與文化活動十分方便,文化站要積極努力幫助輔導鄉村建立更多的文化大院,以延伸文化站的功能。
(作者單位:安徽省太和縣城關鎮綜合文化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