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詠梅
(西華師范大學 生命科學學院,四川 南充637000)
環境容量是指自然環境和環境組成要素對污染物的承受量和負荷量。在目前的環境容量研究中,主要開展的是區域環境要素中污染物的環境容量計算,它可得出污染物總量控制的關鍵參數并可作為環境目標管理的依據。從“九五”開始,我國已開始實行《全國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計劃》,使環境質量管理從濃度控制逐步轉為總量控制,國家環保總局從2002年起在全國范圍內啟動了113個重點城市的大氣環境容量核定工作。南充市積極貫徹落實國家環保總局和省環保局的部署,在全市范圍內進行了大氣環境容量核定工作。通過環境容量核定,全面調查分析南充市大氣環境現狀,摸清了主要環境問題,提出了科學有效的控制方案,為南充市的環境管理、規劃與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1996)、《環境空氣質量功能區劃分原則與技術方法》(HJ14-1996)并結合南充市地理環境、經濟狀況和發展規劃來確定南充的大氣環境功能區,總的規劃面積為12479km2,其中一類功能區253km2,占全市幅員面積的2%,二類功能區12226km2,占全市幅員面積的98%,無三類功能區。
再根據《容量核定的8項技術說明》,南充市城區控制區按1000m×1000m網格化,得72個網格,制作出《南充市大氣容量測算城區控制區網格圖》。
南充市城區控制區設置5個空氣質量監測點,其中石油學院監測點為清潔對照點,點位布設情況見表1。坐標以南充市大氣容量測算城區控制區網格圖左下角溫家村為原點,原點經度106.05°,原點緯度30.07°。

表1 監測點位一覽
南充市城區控制區5個環境空氣監測點,分別對SO2、NO2、PM10進行監測,其環境空氣主要污染物為可吸入顆粒物,其次為二氧化硫。污染受季節氣候影響較大,污染季節變化順序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
此次大氣容量測算以市區工業企業污染源調查為重點,并對市區學校、醫院、賓館、第三產業和居民的燃料結構進行統計調查;完成機動車情況調查。根據以上調查,篩選出區屬、市屬以上重點大氣污染源企事業有85家,其中煙囪高度大于30m的點源有14家,第二類面源69家。85家企事業有鍋爐41臺(點源14臺,第二類面源27臺),窯爐36座(第二類面源),大灶6座(第二類面源),主要分布在城區控制區。由于南充市機動車排放污染程度S<7,可不做線源分析。
采用A值法計算城市的理想大氣環境容量,城區控制區的環境容量在A值法的基礎上,應用P值法或各類多源模式進行調整,得出實際環境容量。在城市劃分中,南充市被劃分為第四類城市,綜合考慮容量核算基礎工作薄弱等因素,南充市選取P值法進行城區控制區實際環境容量的計算。
AP值法氣象條件確定就是總量控制系數A值的確定。根據國家標準GB/T3840-91中的區域劃分,各城市地理區域性總量控制系數(A值)統一按照A=Amin+0.1×(Amax-Amin)確定。南充市屬于第6類地區,A值范圍為2.8~4.2,計算后得出南充市總量控制系數A=2.94。
5.3.1 容量核定指標
按國家環保局下發的《城市大氣環境容量核定技術報告編制大綱》的要求,結合南充市的實際情況,特選取SO2、PM10、NO2作為本次大氣容量核定的指標。
5.3.2 城區控制區理想大氣環境容量計算公式
用A值法公式求取城區控制區及其分區的理想大氣環境容量:

式中:Q城區為城區控制區某種類污染物年允許排放總量限值,104t/年;A為地理區域性總量控制系數,104km2/年;S為城區控制區域總面積,km2;Si為城區控制區第1個分區面積,km2;Ci為第1個區域某種污染物的年平均濃度限值,mg/m3;C0為城區控制區的本底濃度。
P值法計算公式如下。各片區內某種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系數由式(2)計算:

式中:Aki為第i片區某種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系數,104t/年·km;Cki為GB3095-96等國家和地方有關大氣環境質量二級標準的年日平均濃度限值,mg/m3;C0為區域背景年日平均濃度值,mg/m3;A為地理區域性總量控制系數,104km2/年。
總量控制區內面源(幾何高度低于30m的排氣筒排放或無組織排放源)大氣污染物年排放總量限值由式(3)計算:

式中:Qbk為建成區內某種污染物面源年允許排放總量限值,104t;Qbki為第i片區面源某種污染物年允許排放總量限值,104t,其計算方法見公式(4)。b為面源排放總量下標。
各片區面源污染物排放總量限值按式(4)計算。

式中:Qbki為第i片區面源某種污染物年允許排放總量限值,104t;Qaki為第i片區某種污染物年允許排放總量限值,104t;a為面源排放分擔率。查GB/T 3840-91中表1,取0.15。各片區點源污染物排放總量限值由式(5)計算:

式中:Qpki為第i片區內某種污染物點源允許排放率限值,t/h;Pki為第i片區內某種污染物點源排放控制系數,t/h·m2,計算方法見公式(6)。He為排氣筒有效高度,m,計算方法見公式(11)。
點源排放控制系數按式(6)計算:

式中:Pki為第i片區內某種污染物點源排放控制系數,t/h·m2;βki為第i片區某種污染物的點源調整系數,計算見公式(7);βk為總量控制區(建成區)內某種污染物的點源調整系數,計算方法見公式(8);Cki為見公式(2)定義,但使用日平均濃度限值,mg/m3;P 為地理區域性點源排放控制系數,查GB/T 3840-91中表1,取中值62.5。各片區點源調整系數按式(7)計算:

式中:βki見公式(6)定義,若>1則取=1;Qaki為第i個片區某種污染物年允許排放總量限值,104t;n為片區總數;i為建成區內各片區分區的編號;a為總量下標;k為某種污染物下標;Qbki為見公式(3)定義;Qmki為第i功能區內某種污染物所有中架點源(幾何高度大于或等于30m、小于100m的排氣筒)年允許排放的總量,104t。總量控制區點源調整系數按式(8)計算:

式中:βk見公式(6)定義,若>1則取=1;Qak為建成區某種污染物年允許排放總量限值,104t;Qbk為見公式(3)定義;Qmk為總量控制區內某種污染物所有中架點源(見公式(7)定義)年允許排放的總量,104t;Qek為總量控制區內某種污染物所有高架點源(幾何高度大于或等于100m的排氣筒)年允許排放的總量,104t。各片區各點源污染物初始允許排放量由式(9)計算:

式中:Qpkii為第i片區內某種污染物點源允許排放率限值,t/h;Cki為見公式(6)定義;P 為地理區域性點源排放控制系數,查GB/T 3840-91中表1,取62.5。He為排氣筒有效高度,m,計算方法見公式(11)。各功能區內大氣污染物中架點源的年允許排放總量由式(10)計算:

式中:Qmki為第i片區內某種污染物中架源年允許排放總量限值,104t/年;Qppki為見公式(9)定義;8760為控制周期為1年,即8760h。排氣筒有效高度按式(11)計算:

式中:H為排氣筒距地面幾何高度,m。ΔH 為煙氣抬升高度,m。當煙氣熱釋放率Qh大于或等于2100kJ/s且煙氣溫度與環境溫度的差值ΔT大于或等于35K時,ΔH使用式(12)計算:

式中:n0為煙氣熱狀況及地表狀況系數;n1為煙氣熱釋放率指數;n2為煙筒高度指數;Qh為煙氣熱釋放率,kJ/s;H 為見公式(11)定義;Pa為大氣壓力,hPa,取鄰近氣象站年平均值;Qv為實際排煙率,m3/s;ΔT為煙氣出口溫度與環境溫度差,K;TS為煙氣出口溫度,K;Ta為環境大氣溫度,K,取排氣筒所在市(縣)鄰近氣象臺(站)最近5年平均氣溫;Va為煙囪出口處環境平均風速,m/s。
以排氣筒所在市(縣)鄰近氣象臺(站)最近5年平均風速,按冪指數關系換算到煙囪出口高度的平均風速。

式中:V1為鄰近氣象臺(站)Z1高度五年平均風速,m/s;Z1為相應氣象臺(站)測風儀所在的高度;Z2為煙囪出口處高度(與Z1有相同高度基準),m;m為查GB/T3840-91選取,大氣穩定度為B時,城市風廓線冪指數值m取0.15。凡地面以上10m高處年平均風速Va小于或等于1.5m/s的地區使用式(17)計算抬升高度:

Qh為煙氣熱釋放率,KJ/S,見公式(13)定義。
通過公式(1),得出南充市的理想環境容量,結果見表2。

表2 南充市理想環境容量測算結果
由于城區控制區執行二級控制標準,城市控制區98.4%的面積執行一級控制標準,從計算結果可看出,受一級控制標準的限制,城市控制區SO2的容量較小。
通過公式(5~17),可以得出城區控制區實際環境容量,見表3。

表3 南充市城區控制區實際環境容量
6.3.1 SO2測算結果分析
在現有煙源布局不變、排放狀況不變的情況下,城區控制區內SO2允許排放量是2738t/年。而實際排放量是3336.42t/年;其中點源允許排放量是1616t/年,實際排放量是2294.10t/年,面源允許排放量是1122 t/年,實際排放量是1042.32t/年,顯然點源污染相對較突出。從近三年環境空氣質量監測數據分析可知:城區控制區環境空氣SO2有超標現象,在全年平均風速較低、氣象條件不利時,污染物難于擴散,容易造成局部污染(表4)。

表4 城區控制區各類源SO2實際排放量和允許排放量比較
6.3.2 NO2測算結果分析
在現有點源、面源和線源布局不變的情況下,城區控制區環境空氣NO2的允許排放量是5093t/年,實際排放量是763.7t/年,其中點源允許排放量是3596t/年,實際排放量是602.3t/年,面源允許排放量是1497t/年,實際排放量是161.4t/年,說明該市環境空氣受NO2的污染較輕,容量資源還比較多,近三年的環境空氣質量監測數據也表明了建成區NO2日均值無超標現象,且遠低于標準值(表5)。

表5 城區控制區各類源NO2實際排放量和允許排放量比較
6.3.3 PM10測算結果分析
經測算,城區控制區PM10的允許排放量為6361t/年,而實際排放量為3386.46t/年,點源的允許排放量為4492t/年,而實際排放量為1340.60t/年;面源的允許排放量為1870t/年,而實際排放量為2045.86t/年,顯然實際排放量超過允許排放量,這說明對環境空氣PM10的貢獻有相當大的部分來自面源(表6)。

表6 各類源PM10實際排放量和允許排放量比較
由于城區控制區環境空氣SO2有超標現象,且點源污染相對突出,因此針對點源制定如下削減方案。
南充美亞絲綢集團、太極南充制藥廠等點源均規劃進行煤改氣,即可減排SO2300t/年;南充鹽廠規劃改為煤氣混燒,如果排放量按削減30%計算,則SO2排放量可削減80t/年;南充成華礦機廠規劃煤改電,可減排SO270t/年;南充煉油廠規劃采取干氣脫硫措施,如果排放量按削減30%計算,則SO2排放量可削減50t/年;其他點源均規劃改進脫硫設施,進一步降低SO2排放量,如果排放量按削減20%計算,則這部分點源SO2排放量可削減300t/年;以上共計可削減800t/年。綜上分析,城區控制區內點源的SO2排放量將控制在1500t/年左右。這個排放量處于點源實際環境容量之內。
城區控制區PM10的削減主要應針對面源進行。面源實際排放量達2045.86t/年,而實際環境容量只有1870t/年,顯然實際排放量超過允許排放量,根據以上PM10污染的特點制定削減方案如下。
(1)針對第一類面源。進行“三產業”煤改氣工程和全市民用氣改造工程,PM10排放量可削減80t/年。
(2)針對第二類面源。南充市大氣污染治理規劃要求所有燃煤鍋爐、窯爐全部上除塵設施和對無組織粉塵排放源加強管理,如果按30%的除塵率計算,則這部分排放源PM10排放量可削減430t/年。
(3)針對揚塵。根據污染源分析,南充市城區控制區環境空氣受揚塵污染較為突出,由于該市的基建位居四川省第二位(僅次于成都市),是造成南充市PM10超標的重要原因,但也是無法量化削減的。只能建議相關部門加大對揚塵污染的執法力度,通過控制揚塵來進一步削減PM10。由于無法量化削減量,故采取削減點源來平衡揚塵污染:點源(南充美亞絲綢集團、太極南充制藥廠、南充鹽廠、南充成華礦機廠)煤改氣、煤改電,PM10排放量可削減260t/年;其他點源消煙除塵按30%的除塵率計算,則這部分PM10排放量可削減330t/年;點源合計可削減590t/年。
綜上分析,城區控制區面源的PM10排放量一共可削減1100t/年,即將面源排放量控制在950t/年左右。這個排放量遠小于面源的實際環境容量。可使PM10監測數據滿足達標90%的保證率。
通過容量測算,NO2容量較多,此次可不考慮削減。
通過大氣環境容量的核定及相應削減措施,南充城區空氣質量均能達標,符合要求,見表7。

表7 城區控制區理想環境容量、實際環境容量及實際排放量匯總
[1] 陸書玉.環境影響評價[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城市環境容量核定工作方案[R].北京:國家環境保護總局,2003.
[3]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城市大氣環境容量測算模型簡介[R].北京:國家環境保護總局,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