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琳
(尤溪縣林業局坂面林業站,福建 尤溪365100)
尤溪縣位于福建省中部,戴云山脈北段西側,境內以中低山地和丘陵、山澗沖積谷地為主,全縣林業用地面積278667hm2,占土地總面積的81.6%,區劃界定生態公益林面積為68888hm2,占林業用地面積的24.7%,境內有庫容18.24億m3的閩湖水庫和庫容1.0762億m3的水東電站及福銀高速、206省道、在建的向莆鐵路貫穿境內,境內的公益林既是涵養水源、防止水土流失、水庫保護的第一屏障,也是綠化、美化縣城環境的主體。
近十年來,尤溪縣為了建設工業強縣,大面積進行土地開發利用和采伐森林,造成環境逐步惡化,自然災害、水土流失嚴重,為了改善環境和打造生態縣城形象,該縣正開始實施“兩沿一環”林分改造森林建設工程,構建和恢復“多樹種、多層次、多色彩、多功能”的植物群落。本文對現有公益林結構、功能與存在問題及科學地開展林分改造工程建設進行分析和探討。
該區域地貌屬低山、丘陵,海拔60~1100m,成土母巖多為花崗巖、流紋巖、玄武巖分化發育而成的紅壤和黃紅壤,山的上部土層薄,質地粗,石質性強,腐殖質少,肥力差,山的中下部土層較厚,有機質含量高,水濕條件好,土壤肥力中等。
該區域屬中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8.9℃,平均降雨量1600mm,氣候暖熱,雨量充沛,自然條件優越。
該區域典型植被為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2],由于長期的人為干擾,原生植被逐年減少,現有7個植被型,11個群綱,205個群系,533個群叢。建群種以殼斗科的常綠種類占優勢。人工植被主要種類有杉木、馬尾松、木荷、檫樹、油茶、茶葉、柑桔等。
尤溪縣公益林分布區位是“一區、三庫、二條線”,一區是含有國家級重點保護的野生動植物類型的保護小區,面積6384hm2,占9.3%;三庫是水口、閩湖、水東庫區周圍一重山,面積18622hm2,占27%;二條線分別是閩江干流一級支流尤溪河兩岸一重山,面積10751hm2,占15.6%,另一條是206省道、高速公路兩旁一重山,面積1440hm2,占2.1%。此外是零星分布于山體坡度大于36°、巖石裸露、土層薄、森林采伐后難以更新或難以恢復的山場地塊,面積31691hm2,占46%。
尤溪縣共有生態公益林68888hm2,占林業用地面積的24.7%,其中國家級生態公益林53179hm2,占77.2%,省級公益林15697hm2,占22.8%;集體林面積48865hm2,國有林面積20023hm2。具體分布情況見表1、表2。
(1)公益林中林分結構不合理,常綠闊葉林僅占公益林面積的53.9%,針葉純林還較多,作為調節氣候、涵養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生態環境為主要經營目的森林類型的功能削弱。
(2)庫區周邊、高速公路、省道沿線一重山,公益林樹種結構不合理,針葉林多,闊葉林少,單層林多,混交林少,樹種單調,缺乏季相和色彩變化,難以形成彩化、美化的景觀效果。
(3)道路沿線的公益林針葉樹種多,經濟價值高,又處于人口密集的位置,交通相對方便,但在公益林管護時,監管難度大,容易被盜伐,破壞整體林相;局部地方村民為了發展經濟,貪圖便利,擅自侵占林地種茶種果,影響生態功能。

表1 尤溪縣生態林地分級面積現況統計 hm2

表2 生態林林分各亞林種面積蓄積現況統計 hm2
(1)林分改造對象的確定。重點安排在庫區、城區周邊,尤溪河、公路、鐵路沿線一重山的山場,主要針對無立木林地,郁閉度0.3以下的疏林地,生長衰退無培育前途的多代萌生林、灌木林地,遭受嚴重火災及病蟲害的殘破林分,人工造的生長不良、低產的殘破近熟針葉純林??偨Y起來就是低產林、低質林、低效林(簡稱“三低林”)[3]。
(2)林分改造的方式,是確保林分改造成效的技術保障,歸納起來主要有:①封山育林,對現有低產闊葉林及天然次生林或坡度較陡、土層較薄的林地,實行全封育林,減少人為的干擾,促進其鄉土樹種的自然生長,增加其生物多樣性。②撫育改造,對因重造輕管形成樹種單一的殘次針葉純林和疏林地通過采取補植、密度調整、樹種調整等撫育改造措施,提高林分質量。③全面改造,對“三低林”采取全面改造的方式,改造時應保留山場現有的闊葉樹種,盡量避免大砍大造,要改變傳統的“遇低必改,凡劣必砍”的思維模式,從技術選擇上保證林分改造的成功。
(3)改造樹種的選擇要堅持“適地適樹”的原則,同時兼顧美化、香化、彩化,提高公益林質量,要做到分區域配置,一個區域一種特色,綠帶與彩帶相結合,主體樹種與搭配樹種相結合,堅持做到全面規劃,分步實施,以植樹造林為主,美化樹種、香化樹種、灌木花草有機搭配,形成自然景觀與人造景觀有機結合。
(1)科學地進行林分改造區劃是保證林分改造成效的基礎,從合理利用林地、保護生物多樣性、水源涵養、水土保持、森林旅游、生態健康與安全等多種功能出發,根據當地氣候、地形、土壤、社會要求等條件在林種結構、樹種配置、改造方式、時間、技術、管理措施等方面制定出具體可操作性強的規劃,并嚴格按照規劃進行設計、組織、施工,杜絕隨意性,確??茖W規范。
(2)將生態公益林改造規劃納入到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中去,充分認識到林分改造工程是生態建設與生態安全的重要內容,是地方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建設的具體行動,納入地方財政預算,從資金上確保林分改造的順利有序開展。
(3)制定林分改造技術標準或規程及評價標準、工程質量評定標準,必須廣泛汲取國內外林分改造經驗與做法,建立績效評價與資金管理相結合的管理制度,制定有針對性的技術規程,引導、指導、約束與規范林分改造行為,確保生態公益林林分改造的合理、有效開展。
(4)完善管理機制,改變過去“重造輕管”的做法,建立與落實“權、責、利”相結合的林分改造承包責任制,充分發揮林分改造資金的引導作用,讓當地群眾參與林分改造工程,按一定比例分期分批投放改造資金,一部分用于當年施工,一部分用于后期管護,確保生態公益林的管護落到實處。
生態公益林林分改造本著高起點、高標準、高品味的目標,憑借植物個體和群體,調整森林結構,在保持水土、涵養水源的同時,改善森林景觀質量,增加森林融景度,充分體現森林季相豐富、視境“步移景異”、“三季有花,四季長青,五彩繽紛”的森林景觀效果。為打造生態縣城奠定良好的環境基礎,產生巨大的社會和生態效益。
[1] 尤溪縣人民政府.尤溪縣人民政府關于下達2012年造林綠化任務的通知 尤政文[2012]21號[R].尤溪:尤溪縣人民政府,2012.
[2] 紀成儉,張文勤,林昭宇,等.尤溪縣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現狀及對策[J].尤溪林業探索,2002,3(1):21.
[3] 林曉軍,姜鳳岐,范志平,等.如何看待我國的低產林問題[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2000,31(3):258~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