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鋒 任雅芳 袁尚紅
慢性便秘影響了生活質量,日久不治可以引起痔瘡、肛裂、肝性腦病、乳腺疾病、阿爾茨海默病等和盆腔結構的改變,嚴重時可引起死亡率高的糞性結腸穿孔。因此,保持大便通暢是十分必要的。筆者于2010年3月~2011年6月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50例慢性便秘患者,取得較好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100例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組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齡21~68歲,平均41.3歲;病程1~8年,平均3.8年。對照組50例,男35例,女15例,年齡20~65歲,平均38.6歲;病程1~6年,平均3.2年。
1.2 診斷標準 (1)排便費力,想排而排不出大便,干球狀便或硬便,排便不盡感,病程至少6個月;(2)排便次數 <3次/周,排便量<35 g/d或排便費力;(3)全胃腸道或結腸傳輸時間延長。全部病例經腸鏡檢查,排除器質性病變;無精神病及腹部手術史,無各種腸梗阻、糖尿病及其他全身性疾病[1]。
1.3 方法 治療組口服六味安消膠囊,3粒/次,3次/d,聯合莫沙必利,5 mg/次,3次/d,餐前30 min口服,療程為1周。對照組口服莫沙必利,用法及用量同治療組。
1.4 療效評定標準 顯效:排大便1次/d,質軟,成形及臨床癥狀消失;有效:排大便1次/2 d,質稍硬,臨床癥狀消失;無效:3 d后仍未排大便[2]。每天記錄大便情況,治療前后檢查血常規、肝功能及腎功能各一次,進行不良反應監測。
1.5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療效比較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2%,對照組總有效率為64%,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詳見表1。
2.2 不良反應 治療組2例大便不成形,但能堅持服藥,1例服藥后腹痛加重,經排便灌腸后緩解。對照組6例腹痛脹加重,經排便灌腸后緩解。兩組均無肝、腎功能異常情況。

表1 兩組治療后療效比較(n,%)
慢性便秘是消化科常見病、多發病。中醫認為,便秘的病位在大腸,系大腸傳導功能失常所致,但與肺、肝、脾、腎關系密切。西醫認為,習慣性便秘主要是生活、飲食及排便習慣的改變以及心理因素等原因導致的。筆者以寬中理氣、潤腸通便及增強胃腸蠕動功能為治則,自擬六味安消膠囊聯合莫沙必利治之。方中土木香辛苦而溫,以健脾和胃燥濕溫中的方式達健脾導滯、行氣止痛之功效;用大黃之苦寒,降瀉清熱,達泄熱攻積、活血祛瘀之功;兩藥合用,可收脾胃兩調,氣血并行之效應。現代研究表明,大黃含有大黃酸,為瀉下的主要成分,能刺激大腸,增加蠕動而排便,作用溫和,口服后6 h左右排稀便或軟便;以溫中消食止痛之山萘,助土木香健脾導滯、行氣止痛;又以功效為清熱降火利竅的寒水石助大黃以瀉熱攻積,祛臟腑積熱,達六腑皆通,以通為補之目的。訶子具澀腸下氣之功,一則可防土木香、山萘各辛溫之藥燥傷胃津,二則防大黃、寒水石過于寒涼傷中,致泄瀉之副作用。堿花,是藏族民間習用之藥,有協同上諸藥作用。莫沙必利是新一代胃腸動力藥,為高選擇性5-HT4受體激動劑,通過激活胃腸道的膽堿能中間神經元及肌間神經叢的5-HT4受體,使之釋放乙酰膽堿,從而促進消化道平滑肌運動,恢復或增強腸道推進性運動,有利于大便排出體外。
本研究表明,莫沙必利結合六味安消膠囊治療慢性便秘的療效優于單純使用莫沙必利,值得臨床推廣。
[1]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分會胃腸動力組.中國慢性便秘的診治指南[J].中華消化雜志,2007,27(9):619.
[2]江蘇新醫學院.中醫內科學[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77: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