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松軍
隨著社會的發展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已成為嚴重威脅我國人民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1]。糖尿病需要接受終身治療,健康生活方式、早期規律的治療可減少50%的嚴重并發癥[2]。本文旨在探討社區管理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生命質量改善的干預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抽取本院內科于2007年5月~2010年1月收治的2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168例,女92例;年齡33~78歲,平均(57.4±10.6)歲。所有入選病例符合以下2型糖尿病標準[3]:空腹血糖≥126 mg/dl,餐后 2 h 血糖≥200 mg/dl。將26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n=130)和干預組(n=130),對比兩組調查對象的性別、年齡分布、體重指數、文化水平、合并癥、糖尿病病程、吸煙飲酒史、血糖控制情況、血壓及血脂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入選對象建立一份完整的檔案,記錄患者的一般情況、日常生活習慣、遵醫囑行為、血糖控制情況、用藥方案、飲食結構、運動習慣等。對照組定期復診、復查血糖情況,調整用藥,常規心理護理。干預組患者均接受社區管理及健康教育。治療并觀察12個月,對比兩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況、生命質量(QOL)改善情況。
1.3 社區管理內容 給予干預組患者系統化的糖尿病社區管理措施,管理方式可采用定期舉辦講座、一對一指導、發放宣傳冊子、個體化心理咨詢、家庭訪視、電話隨訪、集體隨訪等。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血糖控制。定期檢測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根據血糖控制情況調整降糖藥物的品種、劑量,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胰島素,社區管理組人員應給予宣教,讓患者明確各種降糖藥物的作用機理、適應證、服用劑量及服藥間隔。(2)飲食及運動管理。根據患者的個體情況給予飲食指導、運動指導。對于輕型糖尿病患者,控制飲食是重要的治療方法[4]。選擇患者合適的運動療法,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呼吸循環系統、內分泌系統、神經系統等多器官功能,對血糖控制具有長期的積極影響。(3)心理護理。由專業心理咨詢師對患者進行一對一服務,掌握患者可能存在的不遵醫囑行為、不良心理、消極情緒,給予個體化心理干預,教導患者正確疏泄情緒、自我調節,積極健康的態度有助于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治療依從性。
1.4 觀察項目 (1)血糖水平:治療前、隨訪12個月后檢測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2)生命質量(QOL):隨訪12個月后,參考王文娟[5]的方法,用健康調查簡表(SF-36)評估兩組患者的生命質量。
1.5 統計學處理 用SPSS 12.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進行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血糖控制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血糖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隨訪12個月后,對照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分別為(8.11±1.36)mmol/L、(9.21±1.58)mmol/L,干預組分別為(6.41±1.24)mmol/L、(8.25±1.57)mmol/L,干預組血糖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生命質量 干預組患者生命質量評分總分優于糖尿病中國常模,同時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對兩組糖尿病患者的QOL評分情況(±s,分)

表1 對兩組糖尿病患者的QOL評分情況(±s,分)
注:與中國常模相比,*P<0.05;與對照組相比,△P<0.05
91.8±10.6社會功能(SF) 82.4±24.0 85.1±23.6 83.3±24.6生理角色(RP) 71.6±38.9 79.5±36.1 73.0±37.5肢體疼痛(BP) 83.7±21.8* 90.4±18.1*△ 77.9±23.1心理健康(MH)79.1±18.2 89.4±16.0*△ 77.1±19.4情感角色(RE)70.4±39.0 89.7±26.0*△ 67.8±40.0生命力(VT) 70.9±20.6 73.8±21.3 72.8±20.1總健康(GH) 78.5±22.6* 88.4±16.4*△ 70.0±21.9總分 617.8±133.0 695.7±121.6*△中國常模生理功能(PF) 80.4±16.3* 92.4±10.4△項目 對照組(n=130)干預組(n=130)613.9±131.3
在我國,社區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糖尿病及相關并發癥已經成為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除了遺傳因素,糖尿病的發生與生活方式有密切關聯。治療糖尿病不能依靠單一的藥物治療,應該注重“運動、飲食、健康教育、自我檢測、藥物治療”綜合管理方法[6]。由于糖尿病患者大多數時間在社區、家庭中渡過,因此社區規范管理及防治工作成為糖尿病治療工作中的重要環節。
藥物治療是控制糖尿病血糖水平的主要方法,但是大部分患者對疾病認識不足,依從性較差。社區管理加強對患者的教育及護理干預,同時指導患者調整生活方式、膳食結構、運動習慣,有助于輔助藥物治療,提高了機體功能,從而有效的控制血糖、減少并發癥。本研究結果顯示,對社區糖尿病患者進行社區管理及健康教育,血糖控制效果滿意,能夠有效提高生活質量,具有臨床推廣意義。
[1]曾果.2型糖尿病患者膳食模式現況調查[J].現代預防醫學,2006,33(1):27 -29.
[2]陳曉明,吳可貴,謝良地,等.門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研究[J].中國糖尿病雜志,2008,9(4):342.
[3]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編寫組.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26-28.
[4]高峰.38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社區行為干預的體會[J].內蒙古醫學雜志,2007,39(2):242 -243.
[5]王文娟.SF-36量表在糖尿病患者生存質量測量中的應用[J].中國臨床康復,2002,6(7):932 -934.
[6]周海虹,杜雪平,李燕娜,等.2型糖尿病社區管理與內科門診治療的效果比較[J].中國全科醫學,2004,7(15):1067 -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