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行政法視角下商標局核準注冊商標行為定性之爭:是商標授權,還是商標確權

2012-11-17 04:19:08沈俊杰華東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曹蕙上海交通大學國際合作與交流處
電子知識產權 2012年7期
關鍵詞:主體法律

文 / 沈俊杰 / 華東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 / 曹蕙 / 上海交通大學國際合作與交流處

行政法視角下商標局核準注冊商標行為定性之爭:是商標授權,還是商標確權

文 / 沈俊杰 / 華東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 / 曹蕙 / 上海交通大學國際合作與交流處

實踐中,商標局主管商標申請注冊的核準工作,對于商標局的核準行為的性質,學術界一直存在“授權還是確權”的爭論。從行政行為法基本理論出發,通過比較行政授權行為、行政許可行為以及行政確認行為三者的差異,結合商標法以及民法基本原理,最終得出商標局核準注冊行為在性質上應界定為商標確權行為的結論。

商標確權;商標授權;行政確認;行政許可

一、 問題的提出

一般而言,經營者將自己創設的商業標識向商標局申請商標注冊以獲得獨占權利已經成為商業上的一種慣例。經營者一旦設計出新的商標第一反應就是必須要去相應行政機關申請注冊,否則該標識可能得不到保護。由此可見,在人們心中,商標和商標局的關系非常密切,使得人們往往會有“行政機關的授權產生當事人的知識產權”的強烈感覺【1】。甚至存在“取得商標專用權利的先決條件是必須向商標局申請,商標權的取得有賴于商標局的‘授權’,一旦商標局不予核準,那么商標所有人將不能獲得商標權”的想法。也就是說,實踐中有公眾將商標局核準注冊的行為視作將商標專用權“授權”給注冊申請人的行為。

那么,商標局核準注冊行為是否屬于商標授權?不僅在學術界存在諸多爭議,連現有的立法也無法給出一個明確的解釋。

對于“授權”和“確權”之爭,從我國現有的法律規定上看,并沒有一個明確的判斷。《商標法》第2條規定:國務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商標局主管全國商標注冊和管理工作;該法第3條規定:經商標局核準注冊的商標為注冊商標……商標注冊人享有商標專用權,受法律保護。僅從字面上看,立法機關似乎給出了一個略偏向于商標授權的答案。然而,在2010年4月出臺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標授權確權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中,全文出現“授權確權”一詞共計11處,不難看出,司法機關將“授權”和“確權”完全不同的概念合并為一起不加以區分,從而回避了對商標局核準行為的法律性質的爭議。

二、 學術界對核準注冊行為的三種不同主張

那么,行政機關的核準行為究竟是不是“授權行為”?學術界對該行為的法律性質存在一定爭議。主要有以下三種不同的觀點。

第一,行政授權說。該觀點認為(以下簡稱授權說),商標局核準行為屬于商標授權。除不動產及個別動產外,一般財產所有權的原始取得不需要國家機關的特別授權,而知識產權則不同,大部分知識產權產生的法律事實不僅包括創造者的創造性行為,還包括國家機關的授權行為。這是最終獲得權利主體資格的必經程序。為使該項權利的排他性得到充分的體現,國家在通過“行政授權”的同時,又做出行政公告,公示該項權利的具體內容,使不確定的義務人得以明確該項權利的存在,規范自己的行為【2】??偟膩碚f,這一觀點的主張者認為行政機關在商標權取得過程中作為一個授權者,將商標權授予申請人。

行政授權行為定義的演變沒有改變的一點就是行政授權的對象只能是具有一定社會管理職能的行政機關或非行政機關,而不是在日常經營活動中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的經營者?!?/p>

第二,行政許可說。第二種觀點和授權說比較相似(以下簡稱許可說),即對于該“授權”行為可以理解為行政許可行為,即行政主體根據商標申請人的申請,以頒發商標注冊證的形式賦予相對人行使商標權的具體行政行為。

第三,行政確認說。第三種觀點則主張(以下簡稱確認說),該行為屬于“商標確權”。商標權本質上是一項財產權,決定商標權的取得或撤銷的程序,相當于認可或剝奪財產的程序【3】。行政主管機關根據法律的規定撤銷原已授予的商標權,也是行政確認的行為,是重新確認權利歸屬的行為。也就是說,商標局只是對商標所有人業已享有商標權進行確認,商標局并不存在授權的行為,只是對商標所有人合法享有商標專用權的證明。對此,行政法將上述情形界定為行政確認行為,即商標局對相對人享有商標權這一法律關系進行證明并予以宣告的具體行政行為。

這幾種截然不同的觀點爭論的焦點,從行政行為法基本原理出發,歸納起來就是商標局的核準注冊行為是屬于“行政授權行為”還是“行政許可行為”抑或是“行政確認行為”的問題。從理論上出發,商標局核準注冊的行為應當被認定是行政確認行為而不是行政許可行為,即該行為是“確權”而不是“授權”。

三、 核準注冊行為不是行政授權行為

(一) 行政授權定義

商標局核準注冊的行為絕不可能是行政授權行為。關于行政授權的基本定義,傳統的觀點認為行政授權行為是指憲法、組織法以外的單行法律、法規將某項或某方面的行政職權授予行政機關以外的組織,被授權者以自己的名義實行行政管理活動和行政職權,并由自己對外承擔行政活動的法律責任【4】。從該定義中不難看出,這里行政授權的對象,是行政機關以外的組織。隨著社會的發展,學者發現現實生活中存在行政機關的派出機構甚至是派出機關都獲得了法律、行政法規授予的行政管理職權,于是,傳統的行政授權的定義發生了改變,不少學者主張上述被授權“組織”應當不受限制:可以是行政機關,也可以是非行政機關;可以是一級行政機關,也可以是非一級行政機關【5】。但是,行政授權行為定義的演變沒有改變的一點就是行政授權的對象只能是具有一定社會管理職能的行政機關或非行政機關,而不是在日常經營活動中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的經營者。更重要的是,行政授權中的“權”是指行政管理職權,也就是行政權。根據憲法和行政法的傳統理論,國家行政權只能賦予行政機關,其他組織或個人均無權行使。但是,在現代社會中,國家干預社會生活的深度和廣度都在加強,使得行政權的范圍日益擴張。另外,隨著行政管理的專業性、技術性的加強,行政機關由于專業所限已經難以滿足行政管理的需要。因此,行政機關將一部分行政權通過授權的方式授予一些組織行使,以便及時、有效地實現行政管理目標【6】。而這也是行政授權存在的動因。

(二) 行政授權不能作為核準注冊行為系商標授權觀點的理論基礎

事實上,行政授權和商標“授權”的差異顯而易見。

第一,兩者客體不同。行政授權的客體是行政管理職權,是行政主體依法享有的對某一領域或者某一方面行政事務按照一定的方式進行組織和管理的行政權力,這是一種“權力”而不是“權利”,是公權的體現。商標局的“授權”行為的客體是商標專用權,是商標權人對其商標獨占享有的排他權利,這是一項民事權利,是典型的私權。

第二。兩者主體不同。商標授權的“授權”主體系行政機關,但行政機關是不可能授權的,只有法律法規才可能授權。行政授權行為的授權主體只能是具有法律、法規制定權的機關【7】。行政授權行為中的另一方主體,根據對行政授權行為廣義的理解,那就是行政機關或社會組織。然而,在商標局核準注冊商標的行為中,產生法律關系的主體則是商標局和商標權人兩個主體。此外,個人不能成為行政授權的對象,實踐中,除了如行業協會等少數組織取得集體商標或證明商標以外,絕大多商標權利人均屬于個人,這不符合行政授權行為的基本規則。

根據《商標法》的相關規定,商標局作出的核準注冊行為屬于行政訴訟的受理范圍。行政訴訟法學理論一般認為,只有具體行政行為才構成行政訴訟的受理范圍,所以,商標局頒發商標注冊證的行為,只能是一種具體行政行為。”

第三,救濟方式不同。行政授權行為中的被授權人為該項行政職權的法定行政主體,依據法律的授權被允許以被授權組織自己的名義對外履行行政管理職責。但是,這種授權行為是不可訴的行為,事實上,這種授權往往不允許受到質疑,質疑該授權的本質是對現行法律的質疑。如果認為現行法律存在缺陷只能通過《立法法》有關的規定向有關部門反映,但行政相對人絕不能通過民事或行政訴訟尋求“救濟”。但是,對于商標局的核準注冊行為,依據我國《商標法》第43條規定,當事人對商標評審委員會的裁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人民法院應當通知商標裁定程序的對方當事人作為第三人參加訴訟。該條文表明這種核準行為是可訴的。起訴的對象實質是商標局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而不是授權本身。如果行政相對人不服該核準行為從而進行申訴,那么商標局將成為行政復議中的被申請人或者是行政訴訟的被告。

(三) 切勿混淆《商標法》第2條

需要強調的是,《商標法》第2條規定商標局依據《商標法》的授權,享有并行使對商標的注冊和管理職權。這一條的規定是典型的行政授權行為,但不能借此認定商標局核準注冊行為的法律性質屬于行政授權。事實上,商標局能夠主管商標注冊并頒發商標注冊證的權力來源于《商標法》的直接授權,法律相當于授權方,商標局相對于受權方,權力在法律和行政機構間流轉。但是,商標局的核準注冊行為,商標局作為行政主體,商標權人作為行政相對人,商標局和商標權人共同成為該行政法律關系的主體雙方。通俗的講,是商標局和商標權人之間的關系。這和商標局接受法律授權相比,不僅一方主體發生變化,商標局的法律地位也有一定的差異。本文的討論對象是商標局頒發商標注冊證行為的法律性質,而不是商標局受權主管商標注冊工作的權力性質,二者不能混淆。如果因為《商標法》第二條屬于行政授權行為從而將商標局核準注冊行為視作行政授權,這無疑是偷換概念。

(四) 商標局核準注冊行為定性之爭核心:行政許可還是行政確認

根據《商標法》的相關規定,商標局做出的核準注冊行為屬于行政訴訟的受理范圍。行政訴訟法學理論一般認為,只有具體行政行為才構成行政訴訟的受理范圍,所以,商標局頒發商標注冊證的行為,只能是一種具體行政行為。上文已經論述對該行為的法律性質定性絕不能認定為行政授權,但事實上,如果一定要將商標局核準注冊的行為定義為“授權”行為,那么,運用行政許可基本原理似乎更為適合。一方面,商標局同相對人產生法律關系,由于商標局屬于行政主體,這一關系必須是行政法律關系。另一方面,行政許可的可訴性也符合具體行政行為的這一條件。最重要的是,行政許可是一種授益性行政行為。行政許可準予申請人從事特定活動,申請人從而獲得了從事特定活動的權利或者資格,行使許可的權利并獲得相關利益【8】。這一點更符合“授權說”的核心思想。

行政授權行為從字面上似乎代表“授權說”觀點,但其真正涵義和“授權說”實則南轅北轍,若將“授權”和“確權”之爭定義成“行政授權行為”和“行政確認行為”是不恰當的。行政許可理論是唯一可以代表“授權說”觀點的法理依據。所以要真正回答商標局核準注冊行為的法律性質這一問題,其本質就是“行政許可”和“行政確認”之間的爭論。

三、 行政許可和行政確認區別——兼論核準注冊行為應定性為商標確權

行政許可,是指在法律一般的禁止情況下,行政主體根據行政相對人的申請,通過頒發許可證或執照等形式,依法賦予特定的行政相對人從事某種活動或實施某種行為或資格的具體行政行為【9】。而行政確認是指行政依法對行政相對人的法律地位、法律關系或有關法律事實進行甄別,給予確定、認定、證明(或否定)并予以宣告的具體行政行為【4】114。

行政許可和行政確認雖然都是有賴于第三人申請的被動行為,但二者卻存在一定的區別,而正是這區別,決定了商標局核準注冊行為只能是一種行政確認行為,即該行為屬于“確權”而不是“授權”。

(一)兩者的內容不同

行政確認的內容是對法律事實的存在與否作出認定,并不直接創設權利和義務。而行政許可的內容則是審查申請人是否具備從事某種特定活動的條件和能力,直接影響申請人的權利義務【6】263。按照“許可”說觀點,商標權利人取得商標專有權是基于商標局的核準注冊行為,商標局做出的行政行為賦予了商標權人在一定期間內享有并獨占行使具有壟斷性質的商標專有權利,直接為商標權人創設了權利。那么商標局的核準注冊行為有沒有為相對人創設權利義務便成了研究該行為法律性質的關鍵。

對于知識產權權利來源的探討,學術界有一定爭議。國內外大體存在以下兩種觀點。一種是知識產權自然權利觀念【10】。該種觀念認為,知識產權和有形財產權一樣,來源于勞動,并且是一種自然權利。另一種則是知識產權法定觀念。知識產權法定觀念來源于物權法定觀念。這種觀念認為,知識產權的種類、內容、限制等重大內容都應當由制定法明文規定,凡是制定法沒有明文規定的權利或者利益,就是知識創造者不應當享有的,應當屬于公共領域中的財富,由社會共享【11】。對于商標權,從權利來源論,它是一種“自然權利”,創造性活動是知識產權產生的“源泉”(source);從權利依據論,它是一種“法定權利”,法律規定是知識產權產生的“依據”(origin)【12】。對于商標權權利的來源,到目前為止很難給出一個清晰的判斷,但是,無論哪一種觀點成為主流,都能說明一點,商標權權利的取得,與行政機關的設置或審查并不發生必然的聯系。

對于商標權權利來源之爭,筆者認為,“自然權利說”似乎更占上風。理想狀態下,商標權作為一項民事權利,應當自創造活動發生這一事實行為而產生,法律規定的有無并不是民事權利產生的依據。以《合同法》為例,在《合同法》尚未出臺前,合同雙方基于真實意思表示締結的契約對雙方均有約束力,合同的效力在雙方簽字的那一剎那產生(在不考慮欺詐,顯失公平,附條件、期限等影響合同效力的情形下),而不是法律的有無。即使沒有合同法,也不能認為當事人對生效的合同不享有合同的權利。人身損害賠償之債亦是如此,債權在損害行為這一事實行為發生時產生,法律只是將這種基本原則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加以細化并考慮免責事由罷了。權利的來源絕不是法律。但商標權和普通民事權利(尤其是債權)不同,它是具備壟斷性質的權利。因此,法律在權利取得的制度設計上必須額外規定新的條件體現出更多的干預和調控。這種“額外的”干預和調控使得商標權的產生和法律的關系顯得更為密切,也就有了知識產權法定的理論觀點。

對于商標權權利來源之爭,“自然權利說”似乎更占上風。因此,商標局的核準注冊行為沒有為商標權人創設任何權利義務,可將這一行為歸為行政確認行為?!?/p>

既然商標權并非源自商標局,也就是說,商標局的核準注冊行為沒有為商標權人創設任何權利義務,這一點上將這一行為歸為行政確認行為更為適宜。另外,根據我國《商標法》第13條規定,未注冊的馳名商標也受到法律保護。也就是說,商標權除了通過注冊取得這一傳統模式外,對于馳名商標,不經行政機關注冊也能獲得商標權。這也間接說明商標權取得與商標局核準注冊行為沒有必然的聯系。

(二)兩者性質不同

行政確認的內容本質上是一種證明行為,現實生活中,婚姻登記是最典型的行政確認行為,這種登記只是對申請人合法婚姻事實的確認,對其婚姻法律關系的證明。而行政許可實際上是對于一般禁止的解除,因此是一種賦權行為。律師協會批準律師執業申請就是行政許可行為。一般的,公民不得以律師身份進行代理訴訟活動,也就是說,公民在未經批準下不得以律師身份執業。這種禁止義務是由法律事先規定的。行政許可的本質在于產生解除這種禁止義務的效果。

在商標局實施核準注冊行為之前,對于符合《商標法》規定的注冊條件的商標,該所有人對于該商標依然享有使用權,該商標的識別作用依然能在相關產品競爭上得到發揮。也就是說,法律本身并不禁止經營者使用商標,只要該商標不侵犯他人權益或違背社會公益,那么該商標就可以由設計者任意使用。而注冊商標的要求則略高,不僅要滿足前面兩個條件,同時也必須符合《商標法》對注冊商標的額外規定,如三維標志的限制等。但需要注意的是,法律對注冊商標的要求比允許使用的商標要略高,這就存在一個空當,也就是說,對于在允許使用和允許注冊區間范圍內的商標,雖然不允許被注冊但是可以被使用的。所以,法律并不禁止商標設計者等主體在商品或服務上使用商標,即使沒有商標局的核準注冊行為,并不影響對商標的使用。那么,商標局的核準注冊行為并不是對禁止的解除,不宜被界定為行政許可行為。相反,這一行政行為恰恰是一種證明行為,即行政主體對相對人法律地位或者權利義務的確定和證明。

有學者認為,對于專利權和商標權的審定是一種經濟行政確認【6】263。絕大多數行政法學者也認為,商標局頒發商標注冊在的行為屬于行政確認。根據法律規范和行政活動的實際情況,行政確認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幾種:確定。即對個人、組織的法律地位與權利義務的確定。如在頒發專利證書、商標專用權證書中確認專利權、商標權,等等【8】211。行政確認包括對產品標準化的行政認證和計量器具檢定、產品質量認證;對商標和專利權的審定;對著作權的確認;對動植物檢疫的確認等【13】。

(三) 兩者體現羈束性程度不同

行政確認是羈束性行為。行政主體必須嚴格依法定范圍、條件、標準、形式、程序等實施行政行為。商標局的核準注冊行為鮮明的體現出羈束性的特點。羈束行政行為和自由裁量行政行為是行政法學上對行政行為的基本分類之一。這一劃分是根據行政行為受法律拘束程度不同為標準的。羈束行政行為,是指法律規范對行政行為實施的條件、范圍和方式、數額等有詳細明確的規定,行政主體必須嚴格按照法律規定實施的行為。自由裁量行為,是指行政法律規范文件對行為的條件、范圍、方式、幅度的規定留有一定余地,或只規定了一定的范圍和幅度甚至于原則,行政主體可以在法定范圍內或根據原則來具體斟酌、選擇而實施的行政行為【6】118。兩者最大的區別在于,對于羈束行政行為,行政主體沒有任何選擇的余地,法律怎樣規定,行政主體就只能怎樣執行。例如《稅收征管法》第32條,納稅人未按照規定期限繳納稅款的,扣繳義務人未按照規定期限解繳稅款的,稅務機關除責令限期繳納外,從滯納稅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滯納稅款萬分之五的滯納金。稅務機關必須嚴格按照“萬分之五”的標準追繳滯納金,不得降低也不得提高該標準。但對于后者,法律允許行政主體在一定范圍內享有自由裁量權。例如《治安管理處罰法》第69條的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處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這是典型的自由裁量行為,允許處罰機關可以依據自己的判斷在“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 的范圍內對違反治安法律的第三人進行行政處罰。

確權,往往只是第三方對某法律關系的確認,在商標權屬中,體現為對民事主體享有商標權這一法律事實的確認。該權利并不來源于確認者,權利人權利來源可能是依據法律行為或是事實行為?!?/p>

羈束性,是對特定法律事實和法律關系是否存在的宣告,某種法律事實或法律關系是否存在,是由客觀事實和法律決定的,行政主體沒有自由裁量的余地,只能嚴格按照法律規定和技術鑒定規范進行【14】。商標局審查注冊商標申請時,完全受制于客觀材料反映出來的事實狀況,沒有自由裁量的空間。只要申請的商標符合法律規定的允許注冊的條件,那么該商標就成為注冊商標,反之則不能。對于某些行政許可行為,存在自由裁量的余地,在有限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有限公共資源的配置、直接關系公共利益的壟斷性行業的市場準入等,往往采取特許這種許可方式,即行政主體可以在若干個符合基本條件的申請人中選擇最終的受許人。羈束性并不是行政許可的特征,從這一點上,將其定性為行政確認更為合理。

有學者認為,由于商標權和專利權屬于工業產權,其具有更強的獨占性、排他性,不論多少相同構思的表現產生,法律只保護其中的一個【2】,據此認為這是一種授權活動,因為商標局對符合條件的申請商標進行選擇。筆者不同意這種觀點。從表面上看,商標局享有自主決定權,和特許行為無異,但實質上,商標局并沒有自由裁量的可能。在特許情形下,結果則具有不確定性,綜合條件最優的申請人未必獲得授權,最終獲得特許的“幸運兒”直接依據行政主體的意志,結果不能根據規定簡單得出。而對于商標局核準注冊行為,依據《商標法》第29條規定,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商標注冊申請人,在同一種商品或者類似商品上,以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申請注冊的,初步審定并公告申請在先的商標;同一天申請的,初步審定并公告使用在先的商標,駁回其他人的申請,不予公告。也就是說,如果在商標注冊申請審查時發現類似商標以至于商標局至多只能向一個申請人頒發商標注冊證,對此,《商標法》已經明文規定申請人商標獲得注冊的先后順序,商標局只能嚴格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和方式進行判斷,商標局只需運用最基本的邏輯推理就能確定最終的受權人。推理結果是唯一的,也是申請人根據法律規定事先一定能夠判斷得出的??梢?,行政主體仍沒有自主決定的特權。

四、 余論

(一) 民法理論視野下對授權確權之爭探討

從民法角度上進行出發,也同樣能夠得出上述結論。授權和確權,兩者在民法上最本質的區別在于權利的來源不同。授權的前提條件是權利從授權方向受權方流轉,也就是說,授權人必須是原先權利的合法享有者,如果“授權方”本身不享有權利,在民法上對這種情形稱為無權處分,是對真正權利人造成損害的侵權行為,對于該行為很難認定為授權。確權,往往只是第三方對某法律關系的確認,在商標權屬中,體現為對民事主體享有商標權這一法律事實的確認。該權利并不來源于確認者,實施確認行為的行政主體本身并不享有權利,權利人權利來源可能是依據法律行為或是事實行為,但和行政主體沒有任何關聯性。事實上,一旦將該行為定義為授權行為,就必須首先滿足商標局享有商標專有權并將該權利授予申請人的前提條件。然而,商標局本身不可能享有商標權。當然,由于職務行為或設計者將該標識轉讓等原因,該標識相關權利會由設計者以外的主體繼受,但該繼受主體肯定是作為經營者的民事主體而不會是作為行政主體的商標局,所以商標局不可能享有原權利,其“授權”行為也就缺乏理論上的依據。所以,從民法角度出發,商標局核準注冊行為只能是一種確權行為。

(二) 《行政許可法疑難問題解答》的暗示

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在2004年1月發布的《行政許可法疑難問題解答》(以下簡稱《解答》)中認為,“行政許可是行政機關對經濟和社會事務的管理行為,不包括對民事權利、民事關系的確認。因此,植物新品種權的授予,組織機構代碼、商品條碼的注冊,產權登記,機動車登記,婚姻登記,戶籍登記,抵押登記等,不是行政許可;而城市籌劃管理中選址意見書的批準,土地管理中對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的批準,是行政許可?!敝参镄缕贩N權的授予和商標權授予有著一定的相似性和參照性,《解答》明確規定該行為不是行政許可,從某種角度而言也可以推導出商標注冊不是行政許可的觀點?!督獯稹冯m然沒有直接明確商標注冊行為屬于行政確認,但卻否定了將該行為定義為行政許可的觀點。另一方面,《解答》中“不包括對民事權利的確認”似乎暗含法制辦認可該行為宜界定為行政確認的觀點。令人惋惜的是,《解答》的制定機關只是國務院法制辦公室,相當于行政機關對《行政許可法》作出的行政解釋,法律位階過低甚至都不能算是法律淵源。

(三) 結論

綜上所述,對商標局核準注冊行為法律性質的探討,基于該行為系由行政主體作出,因此從行政行為法理論角度出發無疑是最佳的途徑。行政授權說無法代表商標授權的觀點,本不應在本文中探討,但由于字面上容易引起誤解,故在此贅述。

商標授權抑或是商標確權,在行政法角度本質上是行政許可與行政確認之爭。通過對上述兩種具體行政行為特征比較,以內容、性質、羈束性程度為切入點,在行政授權、行政許可以及行政確認中,通過對比三種行為的定義以及特征不難推導出行政確認是在理論上唯一能較好解釋商標局頒發商標注冊證這一行為的理論依據。

【1】任英菊.知識產權:不是行政授權【J/OL】. (2001-12-19) .http://wenku.baidu.com/view/6f2dd908763231126edb11e6.html.

【2】王曄.論公示公信原則與知識產權保護【J】.知識產權,2001(5).

【3】李琛.商標權的程序保障芻議【J】.人大復印報刊資料《民商法學》,2001(1).

【4】皮純協.行政法學【M】.北京:群眾出版社,2000:113.

【5】應松年.行政法專題講座【M】.上海:東方出版社,1992:183.

【6】沈??。u榮.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86.

【7】葉必豐.行政法學【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136.

【8】羅豪才,湛中樂.行政法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180.

【9】姜明安.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82.

【10】易繼明.知識產權的觀念:類型化及其不足【J】.法學研究,2005(2).

【11】李揚.知識產權總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2.

【12】 L.Ray Parrerson, Stanley W. Lindberg. The Nature of Copyright: A Law for User's Right【M】.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 Press, 1991.

【13】張正釗,胡錦光.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142.

【14】陽平.商標行政授權行為是一種“備案”【J】.中華商標,2004(7).

猜你喜歡
主體法律
法律推理與法律一體化
法律方法(2022年1期)2022-07-21 09:17:10
論自然人破產法的適用主體
南大法學(2021年3期)2021-08-13 09:22:32
從“我”到“仲肯”——阿來小說中敘述主體的轉變
阿來研究(2021年1期)2021-07-31 07:39:04
法律解釋與自然法
法律方法(2021年3期)2021-03-16 05:57:02
法律適用中的邏輯思維
法律方法(2019年3期)2019-09-11 06:27:06
技術創新體系的5個主體
中國自行車(2018年9期)2018-10-13 06:17:10
讓人死亡的法律
山東青年(2016年1期)2016-02-28 14:25:30
懷舊風勁吹,80、90后成懷舊消費主體
金色年華(2016年13期)2016-02-28 01:43:27
“互助獻血”質疑聲背后的法律困惑
中國衛生(2015年1期)2015-11-16 01:05:56
論多元主體的生成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在线免费无码视频| 亚洲综合天堂网| 日韩中文字幕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成人在线| 毛片免费在线| 日本一区高清| 国产精品专区第1页| 亚洲高清中文字幕| 玖玖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 亚洲无码精彩视频在线观看| 91最新精品视频发布页|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日本| 性欧美精品xxxx| 亚洲欧美日本国产综合在线| 19国产精品麻豆免费观看| 99久久精品视香蕉蕉| 特级aaaaaaaaa毛片免费视频| 色综合天天综合|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在线观看| 国产浮力第一页永久地址| 欧美精品1区|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人成aaaa| 成人免费网站久久久| 国产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菊爆视频在线观看| 91欧美在线| 亚洲啪啪网| 啪啪永久免费av|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综合在线观看| 亚洲高清无在码在线无弹窗| 国模极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经典免费播放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品视频 | 日本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久久 午夜福利 张柏芝| 99热国产这里只有精品9九| 国产成人三级在线观看视频|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区二区| 乱人伦视频中文字幕在线| av大片在线无码免费| 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灰| 高清久久精品亚洲日韩Av|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午夜啪啪福利| 欧美成人手机在线观看网址| 日韩在线视频网站| 欧美成人看片一区二区三区 | 99视频精品在线观看| 日韩无码黄色网站| 精品国产毛片| 久热精品免费| 亚洲国产一区在线观看| 久久久亚洲色| 最新国产麻豆aⅴ精品无| 国产成年无码AⅤ片在线 | 综合天天色| 亚洲av无码人妻| 99爱视频精品免视看| 无码人妻热线精品视频| 亚洲精品麻豆|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免费| a网站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精少妇毛片午夜无码 | 亚洲一区二区黄色| 9啪在线视频| 伊人久久青草青青综合| 亚洲成a人片| 999福利激情视频| 久久成人免费| 中文纯内无码H|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观播放| 日韩黄色精品| 欧美日韩综合网| 青青青亚洲精品国产| yjizz国产在线视频网| 在线播放精品一区二区啪视频| 欧洲免费精品视频在线| 人人看人人鲁狠狠高清| 91色国产在线| 国产精选自拍| 在线观看视频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