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旭霞 宋 芳
我國需要依賴性派生品種制度嗎?
——以我國種業發展為基點
劉旭霞 宋 芳
依賴性派生品種制度是UPOV公約1991年文本引入的制度,作為植物新品種保護權利擴張的表現形式,將對我國種業的發展產生影響。我國種業的育種創新能力、種業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還很弱,建立依賴性派生品種制度不利于我國種業的發展。我國應利用國際條約為發展中國家規定的緩沖期來尋求生機,完善與依賴性派生品種制度相關的育種體制,改善育種創新環境,完善植物新品種保護的配套制度。
植物新品種保護 依賴性派生品種 依賴性派生品種制度 我國種業
種子是重要的農業生產資料,優良品種則是農業增產的重要因素,同時也是農業增產技術的載體。植物新品種保護制度對種子產業發展的影響最直接,而種子產業的發展對于農業、農村乃至整個國民經濟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依賴性派生品種①《UPOV公約》1991年文本第14條第5款中提出了“依賴性派生品種(Essentially Derived Varieties)”這一概念,國內一些學者也將其稱為“實質性派生品種”或“實質性衍生品種”。在研究過程中,這三個概念沒有實質差別。制度是《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公約》(UPOV公約)1991年文本引入的制度,UPOV公約1991年文本第14條第5款規定了有關依賴性派生品種制度的基本條款。我國目前面臨建立依賴性派生品種制度的兩方面壓力。一方面,跨國種子企業積極進入我國種子市場,不僅擠壓了國內種子企業的生存空間,跨國種業公司希望加大對其植物新品種權的保護以獲得更大的市場占有率;另一方面,國內個別研發能力較強的種子企業加大育種創新投入,也擔心現行植物新品種保護不力使模仿育種、抄襲育種者與之進行不正當的市場競爭。依賴性派生品種制度是植物新品種保護權利擴張的一種具體表現,它的建立必然會影響種子產業的發展。根據當前我國種業自主創新和品種權保護意識的現狀,若馬上建立依賴性派生品種制度將會重創我國的育種事業。在準備加入UPOV公約1991年文本的過渡期,我國種業可適時改變發展策略,加大自身育種創新能力建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求生”。
《UPOV公約》1991年文本第14條第5款(b)項規定了依賴性派生品種的基本構成條件。首先,依賴性派生品種是從原始品種,或者從原始品種的派生品種中依賴性派生,而后者必須保證依賴性派生品種保留了表達原始品種基因型或基因型組合產生的基本特性。因為依賴性派生品種與原始品種之間的相似性在于遺傳信息。其次,依賴性派生品種可以成為品種權保護的對象,成為受保護的植物新品種。相反,如果依賴性派生品種與原始品種沒有明顯的區別(這里的“區別”是指其表型特征的差異),則該派生品種就不是依賴性派生品種。再次,判斷一個品種是否為依賴性派生品種,需要通過植物的顯性特征和基因型特征來評價。②Margaret Llewellyn , Mike Adcock. European Plant Intellectual Property. Hart Publishing, 2006:181.對于依賴性派生品種的界定,僅僅通過外在可觀察到的特征是不夠的,還必須強調某些特性是由特定的基因型或基因型組合產生的。
依賴性派生品種制度將受保護品種的品種權范圍延伸至原始品種產生的所有派生品種,并確立品種權人對依賴性派生品種權的歸屬。該制度在強調植物育種創新的基礎上加大了對品種權人所持有的權利保護,將受保護品種從種子繁殖到收獲材料的加工、貯存、銷售以及進出口等都被納入保護的范圍。品種權保護的客體范圍從種子經營領域拓展到與種子相關的農產品加工及進出口產業,只有獲得原始品種權人的授權,依賴性派生品種權人才能對該品種進行商業性的開發利用,這大大強化了以育種創新為核心的種子產業競爭。
我國現行保護植物新品種的法律體系由國家法律法規、司法解釋、部門規章和規范性文件構成?!吨腥A人民共和國種子法》(以下簡稱《種子法》)第12條③《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第12條:國家實行植物新品種保護制度,對經過人工培育的或者發現的野生植物加以開發的植物品種,具備新穎性、特異性、一致性和穩定性的,授予植物新品種權,保護植物新品種權所有人的合法權益。具體辦法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選育的品種得到推廣應用的,育種者依法獲得相應的經濟利益。確立了植物新品種保護制度,是我國植物新品種權保護的法律依據。《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于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是我國保護植物新品種專門性法規。同時一大批配套法律法規相繼出臺,我國種業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環境得到極大改善。
我國種子產業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即計劃經濟時代、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相結合的時代、市場經濟占主導地位的時代。長期以來,不論是育種者、生產者還是種子經營者都對植物新品種保護缺乏充分的了解,品種權保護意識不強,這些因素都不利于我國種業的健康發展。植物新品種保護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激勵了種子產業的育種創新能力,提高了育種科技含量,但是仍然存在著不足,主要表現在:一方面,科研機構及育種專家在轉讓品種時,國內種子企業不愿意或不按照要求支付品種權轉讓費,造成科技創新的動力不足;另一方面,品種權的私下轉讓、假冒侵權、盜取親本現象嚴重,品種權人不能獲得相應的費用。這不僅使科研機構研究經費補充不足,育種者積極性受挫,而且使種業企業缺乏新品種來源,后續品種跟不上,從而使種子科研和經營兩大系統都處于低效率運轉的狀態,不利于我國種業的協調發展。④林祥明:《植物新品種保護對我國種業發展的影響研究》,中國農業科學院博士論文,2006年。同時,《種子法》和《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實施的時間短,這使得廣大科研單位和科研人員對植物新品種保護的重要作用沒有充分的認識,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淡薄。
依賴性派生品種制度的出現既是發達國家強力推行的結果,也是發展中國家在經濟全球化浪潮中不得不適應國際公約的結果,是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發展的趨勢。⑤劉旭霞、李潔瑜:《構建依賴性派生品種制度的法律思考》,載《內蒙古社會科學》2011年第32卷第1期,第31~36頁.我國目前是否需要依賴性派生品種制度,關鍵在于依賴性派生品種制度的建立對于我國種子產業發展究竟是起到促進作用還是阻礙作用。
從依賴性品種制度本身而言,依賴性派生品種的認定缺乏統一標準,而我國種業育種創新能力弱、國際競爭力弱,我國若近期內加人UPOV公約1991年文本,建立依賴性派生品種制度不利于我國種業發展。
如何從司法上認定一個品種為依賴性派生品種,目前國際上尚未達成統一的標準。依賴性派生品種的技術和法律認定十分復雜,UPOV公約1991年文本、國際種子聯合會(ISF)曾對依賴性派生品種的認定進行過討論。UPOV公約1991年文本對于依賴性派生品種構成條件的規定是比較原則性的,列舉了可能產生依賴性派生品種的育種方法。囿于技術標準無法統一,關于如何判斷一個品種是另一個品種的依賴性派生品種的認定標準沒有制定具體規則。
在司法實踐中,依賴性派生品種的認定是兼具法律和技術兩方面的事項,法院和品種認定機構是否具備充分的能力解決糾紛案件。目前有關植物新品種的糾紛案件增多,但由于許多法官和律師對品種權的特點并不是很熟悉,對具體的操作自信心不強,因此撤訴的案件不少。我國法院網上公布出來的相關案件中相當一部分是以撤訴、和解方式結案,品種權人的合法權益沒有得到有效保護。⑥聶士海:《植物新品種權保護困局》,載《中國知識產權》2012年1月總第59期。
依賴性派生品種的認定比較復雜,相關國際組織商定依賴性派生品種認定的具體標準。國際種業聯盟(ISF)就黑麥草、玉米、油菜、棉花和生菜發布了依賴性派生品種判斷準則。在準則中,國際種業聯盟就這五種植物品種規定了構成依賴性派生品種的基因特性相似程度,其中黑麥草應大于或等于60%⑦Guidelines for Handling a Dispute on Essential Derivation in Ryegrass.[EB/OL]http://www.worldseed.org/cms/medias/file/Rules/EssentialDerivation/Guidelines_EDV_Ryegrass_Nov_2009.pdf. 最后訪問日期:2012年5月20日。,玉米應大于或等于82%⑧ISF Guidelines for the Handling of a Dispute on Essential Derivation of Maize Lines.[EB/OL]http://www.worldseed.org/cms/medias/file/Rules/EssentialDerivation/Guidelines_EDV_Maize_Lines_2008.pdf. 最后訪問日期:2012年5月20日。,油菜應大于或等于85%⑨GUIDELINES FOR THE HANDLING OF A DISPUTE ON ESSENTIAL DERIVATION IN OILSEED RAPE.[EB/OL]http://www.worldseed.org/cms/medias/file/Rules/EssentialDerivation/Guidelines_EDV_Oilseed_Rape_2007.pdf. 最后訪問日期:2012年5月20日。,棉花應大于或等于87.5%⑩Guidelines for the Handling of a Dispute on Essential Derivation in Cotton. [EB/OL]http://www.worldseed.org/cms/medias/file/Rules/EssentialDerivation/Guidelines_EDV_Cotton_2007.pdf. 最后訪問日期:2012年5月20日。,生菜應大于或等于96%?GUIDELINES FOR THE HANDLING OF A DISPUTE ON ESSENTIAL DERIVATION IN LETTUCE. [EB/OL]http://www.worldseed.org/cms/medias/file/Rules/EssentialDerivation/Guidelines_EDV_Lettuce_2004.pdf. 最后訪問日期:2012年5月20日。。無性繁殖裝飾性植物與果樹品種育種者國際共同體(CIOPORA),作為一個國際育種者組織,在其公布的植物品種保護綠皮書?CIOPORA Green Paper on Plant Variety Protection. November, 2002. [EB/OL]http://www.ciopora.org/fileadmin/assets/pageDownloads/2004/05/CIOPORA_Greenpaper_en.pdf. 最后訪問日期:2012年5月10日。中詳細討論了依賴性派生品種的產生條件以及認定方法。上述標準將每5年重新審查一次,以做適當調整。如果檢測方法有所改變,則將根據新的檢測方法重新評定,建立新標準。依賴性派生品種的判定標準應根據不同品種來決定,對所有品種使用統一的判定標準是不可能的。
不論是從UPOV公約制度本身,還是植物新品種保護的司法實踐以及依賴性派生品種認定的國際經驗,都反映出依賴性派生品種的認定缺乏統一標準,沒有可以執行的具體規則,這就會造成依賴性派生品種制度無法具體實施。
從我國育種科研投入的范圍方面來看,國家育種科研投入主要集中于大田作物領域,科研人員和育種技術也主要集中在這一領域。而對經濟作物、蔬菜、花卉、果樹及其他植物科研投資少,這方面的科技力量相對較弱。這種狀況從植物新品種申請品種類型構成(圖1)中充分反映出來。

圖1 植物新品種權申請品種類型構成(1999-2010)?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知識產權研究中心:中國農業知識產權創造指數報告(2010)。
由于發達國家申請菜果花類品種權較多,而我國目前作物育種領域由于大量引進國外種質資源導致主要糧食經濟作物的大部分推廣品種難以完全擺脫國外種質的血緣。?黃鋼、劉平、徐世艷:《加入UPOV1991年文本對中國種子產業的影響及對策》,載《農業科技管理》2005年第24卷第5期,第1~5頁。直接使用國外種質資源的狀況在國內蔬菜、花卉及果樹育種方面也十分常見。按照品種遺傳來源分析,國內的蔬菜、花卉、果樹類新品種有很多部分可能被劃入“依賴性派生品種”的范疇。?同注釋?。由此,我國種業在發展過程中可能會需要經過原始品種權人的授權許可,并支付品種權許可使用費。這不僅會使國內種業企業的種子生產成本提高,也受制于原始品種權人。
從國內外種子企業研發投資對比分析,我國種子企業的研發投資比例較小。種業競爭的核心是種子產品,種子產品的推出關鍵在于企業研發。據研究分析,將超過銷售收入的10%用以科學研究,在發達國家的種子企業是普遍的。近年來,美國孟山都公司用于科學研究的投入占總銷售收入的12%,基于此,建立遍及全球的研究和實驗中心,在世界范圍內尋找優良種質資源,利用其人才資源優勢培育新品種,以達到占領世界種子市場的目的。我國自建立植物新品種保護制度之日起,盡管制定相關政策支持育種研發投資,然而與發達國家的投資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王學君,宋敏:《國際化背景下中國種業競爭力分析》,載《調研世界》2009年第4期,第22~24頁。換言之,我國種子企業與發達國家種子企業在研發投資上存在差距,直接影響企業種業知識產權的自主創新。
綜上所述,我國種業與發達國家的種業之間育種創新能力的差距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從育種科研投入的范圍看,我國種業的育種科技力量主要集中在大田領域,對于蔬菜、花卉、果樹等育種科技競爭力不足。品種創新分布極不均勻,品種構成不合理,主要集中于大田作物等重要作物上,品種多樣化程度低。從作物育種資源研究利用現狀看,根據品種遺傳來源分析,我國部分蔬菜、花卉、果樹類品種可能受制于依賴性派生品種制度,需要征得原始品種權人的授權,并繳納許可費。從國內外種業企業研發投資對比分析,作為種子企業發展的基礎,跨國種子企業研發實力強,每年拿出銷售額的一定比例投入種子的研發活動,形成穩定的商業化育種模式;與之相比,我國種業正處于由計劃體制向市場體制轉軌的階段,科技創新體系仍以國有科研機構為主。
依賴性派生品種制度建立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我國種子產業的國際競爭力。衡量種子產業競爭力,其中重要的指標是種子市場占有率和種子產業集中度。我國是世界上主要的種子市場,同時也是重要的種質資源、種子選育和種子生產國。據國際種子聯盟(ISF)統計,2010年全球種子市場銷售額為430億美元,其中美國國內種子市場規模最大,為120億美元,占全球種子市場份額的27.9%;其次是我國種子市場為95億美元,約占22%。我國雖然擁有世界上第二大種子市場,但在世界種子市場競爭中,得到的國外市場份額少,而失去的國內市場份額多,處于市場競爭的劣勢地位。?ISF. Estimated Value of the Domestic Seed Market in Selected Countries.(見表1)

資料來源:國際種子聯盟(ISF)
目前,全球種子產業呈現快速被發達國家種子公司所壟斷的態勢,2007年,全球商業種子市場的銷售額共計267億美元,其中10大種子公司的銷售額就占據了67%。而就在兩年前,10大種子公司只占到全球商業種子市場49%的份額;10年前,10大種子公司僅占到37%。?ETC group.The World's Top 10 Seed Companies.[EB/OL]http://www.gmwatch.org/latest-listing/1-news-items/10558-the-worlds-top-tenseed-companies-who-owns-nature. 最后訪問日期:2012年4月17日。這些種子公司不僅占據了國際種子市場的銷售份額,同時掌握了大量的品種權。
相比之下,目前我國種子產業正處于產業轉型期,種子市場競爭秩序混亂和管理不規范,種子行業管理體制不健全,主要表現為種子企業多、小、散、亂,產業競爭能力弱,且單個種子企業市場占有率低,這對我國建立依賴性派生品種制度,加入UPOV公約1991年文本極為不利。從短期看,跨國種子企業搶占我國市場,肯定會造成一批種子企業轉型或倒閉,我國種子市場受到擠壓是在所難免的,但造成當下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我國種業自身的競爭力不夠。因此,我國種業要做大做強,形成與跨國種子企業抗衡,通過認識到自身的不足來提高市場競爭力。
我國種子企業的競爭力沒有提升以前,種子企業難以抵擋來自跨國種子企業的競爭,進而可能失去我國的民族育種企業,最后導致我國的種子產業發展受制于發達國家。目前國內種子企業戰略性利用知識產權的能力還十分有限,特別是利用知識產權進行超前部署,戰略性占領世界種子市場的能力和意識都非常薄弱。因此需要利用建立依賴性派生品種制度前的緩沖期,培育有國際競爭力的我國種子企業,增強我國種業的整體實力。
UPOV公約1991年文本代表了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制度的未來發展方向。隨著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水平的不斷提高,對其進行保護,不僅對外國植物新品種的引進有好處,對市場競爭秩序的凈化也有一定影響,因此我國在遠期建立依賴性派生品種制度是必然的。
依賴性派生品種的認定須符合UPOV公約1991年文本的三項基本要求。一是依賴性派生品種必須派生于受保護的原始品種,同時具有相應的獨特性。二是依賴性派生品種必須是利用一個品種內植物群進行培育的結果,而不是利用多個品種進行培育的結果。三是通過品種之間特征的接近程度來認定相關品種是否派生于原始品種,不應根據育種方法來判斷一個品種就是依賴性派生品種。但依賴性派生品種判斷標準應根據不同品種進行確定,無法對所有品種適用統一的認定標準。
依賴性派生品種的認定在于解決品種權的侵權糾紛。品種權的授權機關只負責根據DUS測試審查品種權的授權條件,而不是認定一個品種是否是另一個品種的依賴性派生品種。法院將是依賴性派生品種認定的適當機構,在審理依賴性派生品種認定的案件中,法院應結合不同植物品種的特性確定依賴性派生品種的判定方法和相應的舉證責任。
依賴性派生品種的認定應獲得充分的技術支持。國際種子聯合會(ISF)、無性繁殖裝飾性植物與果樹品種育種者國際共同體(CIOPORA)在自愿的基礎上解決依賴性派生品種的爭端,對各國種子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我國應加強依賴性派生品種認定標準的研究,充分借鑒國際上關于依賴性派生品種認定的實踐經驗,尤其要詳細針對具體品種進行研究,為將來建立依賴性派生品種制度作好技術儲備。
結合我國種子產業的實際發展情況,UPOV公約1978年文本的指導原則,我國頒布實施《植
?物新品種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確立了植物新品種保護制度。然而,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無法滿足我國農業的快速發展和國際植物新品保護的變化,因此應對我國的植物新品種保護制度予以完善。建立與依賴性派生品種制度相應的配套制度,為我國未來加入UPOV公約1991年文本積極做好準備。
一是應擴大受保護植物的種類和范圍。UPOV公約1991文本的品種權所保護的范圍廣,明確規定逐漸地對所有植物的屬和種都要給予保護。各個成員國的情況不同,有些成員國由于受到本國農業發展水平、經濟水平特別是育種技術的限制,在短時間內難以對所有植物都提供法律保護。但是,應該看到的是,這只是一種暫時的保留手段,隨著世界經濟合作和交流的發展,這些國家最終還是要對所有植物進行保護。
二是法律制度中繼續保留農民特權。UPOV公約1991年文本將農民特權設為非強制性條款,取消或限制農民特權不符合我國的國情。《條例》規定農民自繁自用授權品種的繁殖材料,可以不經品種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使用費。?《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第10條:在下列情況下使用授權品種的,可以不經品種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使用費,但是不得侵犯品種權人依照本條例享有的其他權利:(一)利用授權品種進行育種及其他科研活動;(二)農民自繁自用授權品種的繁殖材料。這表明我國育種者權利保護范圍不包括農民利用受保護品種以種植為目的生產種子的行為。目前,仍然有一些農民保留留種和串換的習慣。依賴性派生品種制度的建立,必須對農民權利進行特別保留,即保留農民留種和串換的例外。若農民不進行商業化的育種行為,則可以享有不被法律追究責任的豁免特權。
三是需要協調《條例》與《專利法》的規定。專利法規定對植物新品種的育種方法可以授予專利權。當培育植物新品種的方法獲得專利授權,而其權利要求中又涵蓋了植物的種子或植物本身時,就有可能和單獨獲得品種權的植物品種保護發生沖突。尤其是在轉基因技術作為一個新的育種技術存在時,這種單單改變一個或幾個基因成為一個新品種,是很簡單的事情。解決品種權與新品種培育方法專利權之間的沖突,應以品種權優先。其原因在于專利法雖為法律,但在我國的專利法中明確規定了“動物植物品種”不能授予專利權。不能因為育種方法的專利保護,將其范圍擴大到實質上的植物品種專利保護,以改變專利客體的范圍。《條例》作為植物品種保護的專門法規,雖然現在在法律位階上低于專利法的法律效力層級,但根據特別法優于一般法的原理,目前仍需按其執行。雖然不排除將來將轉基因動物和轉基因植物納入專利保護的可能。
四是需要將《條例》提升為法律?!稐l例》第6條?《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第6條:完成育種的單位或者個人對其授權品種,享有排他的獨占權。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未經品種權所有人(以下稱品種權人)許可,不得為商業目的生產或者銷售該授權品種的繁殖材料,不得為商業目的將該授權品種的繁殖材料重復使用于生產另一品種的繁殖材料;但是,本條例另有規定的除外。規定了品種權的內容,植物品種權作為一種農業知識產權,是一項民事權利。而我國1999年《立法法》第8條規定,民事基本制度只能由法律規定。由此推導,民事權利種類的設置也應當由法律規定?!稐l例》作為行政法規,原則上不能為當事人設置實體上的權利和義務。因此,應盡快由立法機關將品種權法律化,即通過授權立法或者法律條文中準用性條款的規定對《條例》的法律層次予以提升。
UPOV1991文本相對與我國現在加入的1978年文本最大的變化之一就是育種者權利的擴大,特別是原始品種權的影響力加大,因此,我國要在加入1991年文本后更好的利用該公約為我國的農業發展服務。
加大企業原始品種的育種創新能力。國際競爭日益激烈,我國在育種創新方面要從國情出發,著力培育好我國種子科技價值鏈自主創新的源頭。通過政府的宏觀政策指導和支持,通過市場機制進行資源的配置,高效整合企業、科研院校等創新資源,逐步解決我國種子經營企業數量過多、規模過小的問題,形成大批具有創新育種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種子龍頭企業,通過龍頭企業帶動育種創新。
完善以企業為主導的產學研創新體制。針對我國種子企業普遍規模較小、研發投入不足、自主創新能力較弱的現狀,充分利用農業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科研實力,實現產學研緊密結合。種子企業在育種創新中應發揮主導作用,作為市場供種和國際競爭主體的企業缺乏自主研發和科有人將專利出售給信托公司專為專利募集的信托資金計劃并為之成立的項目公司。信托公司代表委托人履行股東義務,并與股東或第三方簽訂未來股權的回購協議。專利方與信托公司約定將出售專利權得到的資金投資于專利項目,待項目完成后,專利項目公司按溢價回購信托公司所持股權。信托公司將出售股權所得收益用于支付受益人。技創新能力,應推進與農業科研院校開展實質性、有產權關系的產學研結合,實現科研與市場的直接對接,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種子企業,推動種業產業的結構升級。
充分利用我國尚未加入UPOV1991年文本的緩沖期,我國應積極主動引進國外優良品種資源,豐富我國種質資源。加大對域外優良種質資源引進力度的同時,重視資源的評價與應用工作,尤其是以現代生物育種技術的先進方式將外來優良基因融入當地優良品種中,改進與優化本地優良品種的性能,從而培育出一批應用前景廣闊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性能突出的優良品種。此外,植物新品種權預警機制的建立也應予以高度重視并積極展開,尤其是在進行外向型品種培育時,或是我國加入UPOV公約1991文本之后,應該對出口對象國UPOV文本的執行情況進行關注與評價,從而針對性的做出回應以降低引起侵權糾紛的可能性。
面對國際上派生品種的泛濫及跨國種子企業的挑戰,我國在沒有創新能力、沒有品種保護意識的狀況下,引進依賴性派生品種制度,將極不利于我國種業的發展。因此,我國目前建立依賴性派生品種制度的時機尚不成熟。我國種業應在掌握UPOV公約1991文本的原則精神和規定內容基礎上,分析依賴性派生品種制度將會對我國種業產生的影響,策略地利用UPOV公約1991文本中的協商機制及彈性空間,根據目前發展現狀,為接受更符合未來發展格局的植物品種保護制度做好準備。
As a manifestation of the expansion on plant variety protection, the system of essentially derived varieties is introduced by the 1991 text of UPOV Convention. It will inf l uenc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seed industry. Since the breeding innovation capability of China seed industry, th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capability,and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seed enterprises are still weak, constructing the system of essentially derived varieties will bring negative inf l uence to China seed industry. Making use of international treaties buffer period required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China should improve the breeding system, the breeding environment for innovation, and the supporting system of plant variety protection.
plant variety protection; essentially derived varieties; the system of essentially derived varieties; China seed industry
劉旭霞,華中農業大學文法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
宋芳,華中農業大學文法學院研究生
本文是國家重大科技專項重大研究課題 “抗蟲轉基因水稻新品種培育”(2011ZX08001-001);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轉基因農業生物技術可持續發展研究”(11AZD107)的階段性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