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
2011年第63屆法蘭克福書展的主題“Rethink,Renew”,網絡上翻譯成“再思考,再出發”,非常準確。不過,還是覺得孔老夫子傳下的話簡捷精當——三思而行。業內高人早有指點:書展只有短短五天,只有在一年中其余360天下足功夫,才能獲得成果。否則,只是見上幾位朋友,推薦幾本書,拿回幾摞書目,或者簽約幾個合同,那你這趟萬里之行的價值或多或少就要打折扣了?!斗ㄌm克福評論報》10月11日頭版報道書展開幕,配上高揚的書頁插圖,像是展開手臂的迎客松。7500家展商,來自110個國家,書業的奧林匹克盛會名不虛傳。該報估計書展期間將接待28萬訪問者。
我在出版社供職12年整,置身的國際書展除了北京,就是倫敦了。法蘭克福會如何展示其圖書的魅力呢?
一
正式開展前一天,布展連帶預展,我們以參展商身份購買的入場券每張45歐元,可多次進出展館,6天里免費乘坐市內的公共交通設施,火車、地鐵、巴士之類。出版人一舉成為了觀光客和購物者,法蘭克福讓我們充電,也留我們歇腳;經營之余,何妨去休閑與浪漫?一票在手,滿城任你行走。
展館內,輕型吊車搬運集裝箱來往行駛,漆油、打掃、拆包、上架,整理完畢、開門迎客的展臺寥寥無幾。奔忙勞碌的氣氛下,只好順手翻看目錄推廣手冊,仰頭欣賞招貼燈箱。倫敦書展主賓館的創意設計,在中國展區格外顯眼,靈感激發活力,創新連接進步,中英文對照的關鍵詞連綴成色彩跳動的扇面,預示著下一輪中國浪潮的蓄勢待發。
出去逛商店。老城區里先吃了頓快餐漢堡王,瞥見人行道對面平鋪的柜臺,盒子里裝著污損的打折書,減價書攤戶外駐足,歐洲很多書店當街都是這身打扮。趕緊登堂入室,正入眼簾的是暢銷書、特別推薦專架,在收銀臺旁邊把守著登上二樓的要沖。英文作品僅有兩個架子,最上一排赫然標注著哪些作品出自德語作者之手,其中有本哈德·施林克《朗讀者》的英文版,E.T.A.霍夫曼的《國王的新娘》等一系列童話小說。經典中窄窄的一列有馬克·吐溫、狄更斯、托爾斯泰等人的作品,第二排右側單獨一個標簽,豎立著十余部歌德作品的各種版本,提示著我們正置身于這位德國文化象征人物的家鄉。按照德國漢學家顧彬的說法,大約18世紀,也就是歌德時代,現代意義上的“文學”觀念逐漸浮出地表。之后德國人才把文學、哲學、神學等區分清楚。犯罪題材是西方文化的一大特色,書店中相關圖書也成氣候。前幾年柏林幾位年輕人發起成立了一家出版社,干脆直接以罪犯作為其社名。休息區擺放著一對紅色沙發,背后兩扇黑白相間的對開屏風與書架間隔開來,茶幾上的筆筒里裝著幾支鉛筆,讀有所得,隨時記錄,只要別弄臟了書籍就好。

法蘭克福老城區書店休息區一角
書店西側路上,向日葵花插在瓶子里,在門口整齊地排成一個方隊,列隊歡迎人們走進這家小店。原來主要經營日用禮品雜貨,玻璃器皿、圣誕蠟燭等一應俱全。屋角的桌子上擺放著廚藝、營養類圖書,還有幾本童書,方便家庭主婦們一并采購。我們又走進另一家戶外品專賣店,探險器具等物件琳瑯滿目,其間夾雜著自然探險、動植物科普圖書。地老天荒,馳騖八極,多識草木鳥獸之名,同樣離不開圖書的捷徑。讀者行路,行者讀書。讀萬卷行萬里的完美結合,自古至今,不分中西。不算這樣的小店,單是帶樓層的大書店,德國就有六千多個,出版社四千多家。面積不足40萬平方公里,人口八千多萬的空間里,不用其他國家幫襯湊熱鬧,德國自己已經把書業做出了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二
正式開展這天,我們一大早趕到展場。不見大幅的廣告,沒有正式的開幕儀式,倒是入口處一群攤主正在緊張忙碌。打開貨車車廂,支上遮陽又防雨的露天帳篷,把紙箱里的舊書掏出來,碼放到鋪著紅色臺布的長條木架子上,有的再立上小書架,擺上沙發,先下手為強,準備開張售賣。散落在普通人家的寶藏走出尋常巷陌,見證過人世紛擾的它們有底氣地登堂亮相,以其長壽接受讀者的注目與敬意。常年在國際書壇做貿易、推新書的陳慈良先生為我們做實地講解,穿梭各個展館,瀏覽速讀。在英國費頓(Phaidon)出版社展臺,他同相識的營銷人員打過招呼,輕車熟路來到巨制畫卷前,原來是人家推出的中國經典書畫,一冊198歐元?!斑@是我的偶像出版社”,同是主攻建筑景觀設計類圖書的陳先生向我們由衷地贊譽心儀的對象。十幾年前三聯書店引進費頓出版社的貢布里奇《藝術的故事》,版權談了三年,來往的傳真件有一尺多厚。后來再與法、意出版商洽談引進,一聽說和費頓有過合作,即刻變得輕松易舉。與高人過招,風雨之后終于見到彩虹。
最大的八號館集中了歐美一流出版商,班車不斷輸送人流,門口安檢忙個不休,艾斯維爾、湯姆森、哈珀·柯林斯、企鵝,各個展臺前都水泄不通。英美聯手的出版貿易惹得別人眼紅,說到底是背后的地位和實力在說話。2008年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三國出版人在法蘭克福書展上曾聯手謀劃,如何在英語世界中與這兩個強者去分爭周旋。發出我們的聲音,中國出版人正亟亟以求。中國青年出版總社胡守文總編輯與中青國際出版傳媒郭光總經理在展臺前忙碌著,籌備當天下午《最美的中國古典繪畫》五種語言版本的首發式,豪華的大開本裝幀精美,定價也不菲,從170美元到200多美元不等。
主賓國冰島的活動安排得緊密,朗讀、報告、研討,并未見出其經濟拮據的窘狀。冰島出版商協會主席科瑞斯堅·B·喬納森在《書展交易商》通訊上撰文介紹,32萬冰島人一年至少購書250萬冊,近70%的人在節日里買書作為禮品,93%左右的成年人在過去的一年里至少讀完了一本書,冰島出版商2010年紙質圖書銷售了3500萬歐元。冰島總統格里姆松在主賓國開幕式上說,“書籍就是我們自己……沒有文學,我們可能永遠也不會成為一個自己的國家?!弊憧梢姵鑫膶W的作用。文學書籍比例始終占據出版品種的鰲頭,也許文學最適宜原創,與出版的精神貼得最緊吧。
三
2009年我們作為主賓國參展,也是派出了近百名作家出席近千場研討、朗誦等活動,文學助陣,功莫大焉。出版布萊希特、黑塞全部作品的蘇爾坎普出版社,展臺前人頭攢動,人氣高漲。哈貝馬斯十年前高度評價過翁澤爾德和他長期執掌的蘇爾坎普出版社:“他的出版社為這座城市增添了特色。假如沒有這個出版社,法蘭克福這個德國的地理中心,就不可能成為德國的知識中心?!碑斈晡虧蔂柕乱匝芯亢谌@得博士學位后進入蘇爾坎普,幾十年里他寫了十幾本關于歌德、布萊希特、黑塞等人的書。2007年北京國際書展上聽該社版權經理彼德拉·克里斯蒂娜·哈特博士介紹,赫爾曼·黑塞去世前與他們簽下全集合同,版權一直到2033年,合同有效期即是著作有效期,黑塞作品出版了56個版本,翻成54種語言,聽書、口袋書、電子書,作品不斷開發,出版方將延伸的權益不斷支付給作家后人。聽了她的介紹,在場的中國出版人感慨著德國同行為保護作家、承擔責任而付出的智慧和努力。時任中國出版集團黨組書記的李朋義作為點評人,從道德、利益、法律三個層面高度評價了這種著作權保護。人民文學出版社2011年引進了《黑塞之中國》,收錄了幾十篇作家撰寫的短篇小說、論文、書評等,都與中國有關。1921年在《關于中國的思考》一文中,他談及20年來讀中國古典書,尤其是老莊道家思想,感慨著“那是我們過度疏忽了的思想方式”,“這些智慧之書會讓我們忽然獲得新的、救贖性的對生命的理解”。精神的你來我往彼此受益,版權的保護與給予相輔相成,1998年布萊希特百年誕辰,蘇爾坎普向安徽文藝出版社無償贈送了戲劇全集的中文版權。出版社擁有的3萬份合同和8000種可供圖書,是半個多世紀里他們留給德國的精神財富。也是蘇爾坎普作者的思想家瓦爾特·本雅明,曾這樣文學化地描述閱讀的美妙:“整整一個星期你沉浸在書籍柔軟的紙頁里,那些文字就像秘密地重重疊疊一刻不停地環繞你飛舞的雪花,你帶著無限的信任走進去,書中的靜謐愈來愈深地吸引著你,而書的內容似乎無關緊要……”法蘭克福書展,何嘗不是如此吸引著世界上的每一位愛書人。

哥倫布出版社的彩色地球儀組成了一片墻
“孤獨星球”(Lonely Planet)創始人的自傳讀來讓我著迷,兩人自助旅行,成家育子,寫書辦出版公司,世界為他們打開,奔波一路,浪漫一路,旅行給了他們靈感,旅行讓他們把熱愛變成了事業。所以人家廣告敢說作者已經打探好了最值得觀看的景點,包管你玩得最經濟、最有效,每隔18—30個月重新修訂一次,背包客們自然最歡迎這樣的實用指南。哥倫布出版社的燈光地球儀裝飾了一面墻,恍若來到了水晶迷宮。曾經看過牛郎星書店的照片,作為歐洲數一數二的旅游書店,隨處可見的地球儀耀眼迷人。翻看英國傳教士拍攝的中國照片,回來在北京中轉,機場書店恰巧看到中國攝影出版社兩年前引進的這本《晚清碎影:湯姆·約翰遜眼中的中國》。與米其林公司交流,在輸出廣西師大等社版權的同時,又自行推出中英文對照《米其林指南——香港澳門篇》,來直接叩擊中國市場。轉悠了一大圈,回到自家展臺,我把免費贈送的最新一期《紐約書評》雜志遞給同事,她回贈給我一本剛從首發式上拿來的《歷史的軌跡: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英文版。正說著話,兩位女子過來洽談書稿,原來是位電視主持人,拿著自述性的傳記推銷中文版權,《從MTV到麥加》,不說市場前景,單從題目上看,敏感指數已經是夠高了。
四
法蘭克福書展主席尤根·博思2005年上任伊始,便強調兩個方面,使豐富多樣的活動深入到城市內部,同時強化外國參展者對這個城市的認識。偌大的展覽中心轉得疲憊了,到大街上捕捉新的靈感,別樣的精氣神烘上身來,暖意興焉。在一家童書專賣店,影視書、動漫、小說一應俱全,上下三層,每層不足20平方米,窄窄的樓梯,拾階而上。我和同行的少兒社朋友翻看那些繪本,黑白的插圖,精致的裝訂,感嘆著它們的內容豐富、經久耐用。“蒲公英童書館”引進的那些繪本,同樣受到了孩子的追捧。海明威在《流動的盛宴》中回憶年輕時闖蕩巴黎,談及如何判斷一本法語書有無價值?首先里面要有插圖,然后是插圖的質量,然后是裝訂。裝訂差,無法辨別他們的好壞。在今年法蘭克福書展CEO論壇上,法國阿歇特圖書出版集團CEO阿諾德·諾瑞一方面預測電子書在法國的市場份額將達到30%—40%,同時仍然看好印刷本,并愿意以更好的實體圖書來迎接電子書的挑戰。

凱撒大街上冠名國際的二手書店外景
法蘭克福中央火車站對面的凱撒大街,人群熙來攘往,繁華的商業區中居然有一家二手書店。黃金地帶曬書卷。一百多米的空間,書從地上堆起,主要是按照語言分成十幾個品種,什么英、法、德、意、俄之類,簇新的法蘭克福畫冊顯得異類,擺在門口的地面上。找了半天,沒有中文書。大概不求專業分類,是二手書店成就其專業的最大法寶。只有一位老嫗在電腦前忙碌,她告訴我們從一百多個國家進貨,至于登門購書者來自何方,那就不清楚了。正說著話,瞥見電腦旁有一本64開的《毛主席語錄》,打開版權頁,是外文出版社1969年版,1972年重印的。據學者統計,從1958年起20年間,共計用40多種文字出版毛澤東著作,國際書店向世界發行了3000多萬冊?!睹飨Z錄》累計發行50多億冊,版本多達500多種。來到大門口,發現櫥窗里立著一本廖亦武的作品。再看書店的招牌,名號蠻大:巴茨漢德朗國際書店。書比人長壽,最經折騰、最耐回望、最易堅守的精神遺存,恐怕非書莫屬。二手書發達興旺,某種程度上可以視為出版業秩序井然的表征,彰顯著文明沉淀的厚度,是讀者群綿延凝聚的指針。
五
中國近代出版的中心城市上海,文化人念念不忘的舊書店,成為他們生活得有章法,休閑起來有品位的好去處。葉靈鳳更是用上了“巡禮”這樣結實有力的詞匯,“不僅可以使你在消費上獲得便宜,買到意外的好書,而且可以從飽經風霜的書頁中,體驗著人生,沉靜得正如在你自己的書齋中一樣”。臺灣傅月庵先是愛上舊書,然后才去編輯新書。網絡出現,信息交流方便,出書量遽增,生態多樣性與日俱減,新書店無法承載,只能選擇陳列“賣得動”的書,他驚喜于二手書店占據了上風,“臺灣新書店欲振乏力之際,二手書店卻是如此蓬勃有趣。全臺灣似乎都動了起來,大家一起瘋舊書”。二手書店里的珍稀版本和真情故事,吸引著人們去淘漉。
圖書,融入了法蘭克福的城市生命。對好書的尊重成了風氣,何愁產業的發展?《出版商周刊》資深記者薩莉·泰勒說書展更為本質的是個俱樂部,既然身在其中,一定要去露個面。尤根·博思認為電子化、網絡化時代,平時見面少,所以越需要在書展上交流對圖書的選擇。除了書展之外,德國圖書業者協會總部也落戶這里,60多萬人口的城市擁有70多家出版社。2009年蘇爾坎普出版社欲把總部搬到柏林,引起政府當局高度關注,市長和文化局長出席社里的經營會議,允諾各種條件,勸阻搬遷計劃。各界人士還召開了“沒有蘇爾坎普的法蘭克福將是什么樣子”專題研討會,謀劃當務之急,培養新的重量級出版社。
妄自說了這么多書,很多時候連走馬觀花都算不上。好在讀過法國皮埃爾·貝亞爾教授《如何談論我們未曾讀過的書?》的簡介,他認為閱讀是將自己置身于一個知識場域中,包括“讀”與“非讀”,兩者沒有截然差別。全然不知,瀏覽過,聽說過,已遺忘,都屬于“非讀”的幾種類型。大有一經我眼,即入我心之妙。貝亞爾提出的“內心之書”,意指經過我們自身加工之后的所閱(包括“讀”與“非讀”)之書的累積,評論源自于此,而非所讀之書的具體內容。怪不得此書被譽為“書商圣經”,浮光掠影如我也者,大概難免在商言商了。書商得講文化,哲學家唐君毅談儒家精神中求諸己、所慎獨、毋自欺、致良知的涵義,只說一點,“從整個的外面世界,收歸自己,使自己的過失,呈露在知過的自己之前”。檢點自己,過量生產、過度供給、過多消費面前,跟且成風,投機取巧不以為羞;盜亦有道,“收贓資匪”(余光中語)災梨禍棗。作為出版人,如何去采得花粉,釀成甜蜜,真是個永遠耐琢磨的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