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建武 李翠兵 宋欣穎 許湘軍 周曉峰
湖南省湘潭市第一人民醫院藥學部,湖南 湘潭 411101
2011年我院抗高血壓藥物應用情況的ABC分析及經濟學評價
宋建武 李翠兵 宋欣穎 許湘軍 周曉峰
湖南省湘潭市第一人民醫院藥學部,湖南 湘潭 411101
目的:評價我院2011抗高血壓藥物的臨床應用情況,同時對9種聯合用藥降壓方案進行藥物經濟學評價,為臨床合理使用抗高血壓藥物提供參考。方法:采用ABC分析法對抗高血壓藥物的使用數量、使用金額及品種數進行統計分析,并著重對A類藥品進行用藥分析;且將2011年調查得到的使用不同降壓方案的高血壓患者分成9組:依那普利片+左旋氨氯地平片 (A組)、依那普利片+硝苯地平緩釋片 (B組)、依那普利片+非洛地平緩釋片 (C組)、賴諾普利片+左旋氨氯地平片 (D組)、賴諾普利片+硝苯地平緩釋片 (E組)、賴諾普利片+非洛地平緩釋片 (F組),貝那普利片+左旋氨氯地平片 (G組),貝那普利片+硝苯地平緩釋片 (H組),貝那普利片+非洛地平緩釋片 (I組),觀察各組療效及不良反應,采用成本-效果法進行評價分析。結果:A類藥品9種,占總品種數的25.71%,占總金額的74.39%;B類藥品5種,占總品種數的14.29%,占總金額的15.58%;C類藥品21種,占總品種數的60.00%,占總金額的10.03%,A類藥品主要為CCB和ACEI;E組與G組具有最高的降壓效果 (93.33%),人均成本分別為145.04元、159.04元,B組、C組與H組具有最低的降壓效果 (86.67%),人均成本分別為59.36元、268.80元、86.8元,但個組間的總有效率沒有顯著性差異 (P≥0.05),且B組具有最底的成本效果比 (0.68),I組得成本效果比最高 (3.29)。結論:我院抗高血壓藥物臨床應用結構基本合理;從藥物經濟學角度來講,依那普利片+硝苯地平緩釋片是較佳的降壓方案選擇。
抗高血壓藥物;ABC分析法;藥物經濟學;成本-效果分析法
高血壓病是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見病,是許多老年性心、腦疾患并發癥 (如冠心病、猝死、心衰、中風等)的重要危險因素,我國現有高血壓患者約2.0億[1]。大多數的高血壓患者來說,合理使用抗高血壓藥物,選擇有效的價格低廉的抗高血壓藥十分重要。我院作為一家三級綜合性醫院,通過研究一方面可以了解我院抗高血壓藥物應用現狀以及藥品在臨床治療中的分布和地位;另一方面可以了解到我院高血壓病患者的基本狀況、用藥合理性以及存在的問題,找出我院臨床治療高血壓病的用藥特點和趨勢,探討高血壓病的合理、經濟的治療方案。本研聯合使用藥物利用評價ABC分析法和藥物經濟學中的成本-效果分析法對抗高血壓藥物的臨床應用情況進行回顧性評價分析,并根據評價結果,提出改良抗高血壓藥物使用的措施,為促進臨床合理用藥提供參考依據,為醫療保險、降低醫療費用提供依據。
采用我院HIS系統提供的用藥信息,以通用名為依據進行分類匯總,對2011年我院抗高血壓藥物的應用情況進行統計。藥品消耗數據中已包括使用數量、使用金額及品種規格和價格等因素。
ABC理論的基礎是西方經濟學的帕累托80/20效率法則,即假定在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資源中,80%的收獲來自于20%的付出;而其他20%的收獲歸結于另外80%的付出。因此,如果知道產生80%的收獲究竟是哪20%的付出,我們就能事半功倍了[2-3]。
ABC分析法就是根據藥物消耗占藥物總成本的百分比作為臨界點將醫院藥物的應用情況劃分為3類:A類,約10%~20%的藥物、耗費的資源占藥物總成本的70%~80%;B類,有10%~20%的藥物、耗費的資源占藥物總成本的15%~20%,但位列于A類累積百分比后的15%~20%;C類,有60%~80%的藥物,但只消耗了最后5%~10%的藥物總成本[4]。
1.3.1 納入標準 選取2011年6月至2012年2月我院門診或住院患者,首次診斷為中重度高血壓病的病例,剔除繼發性高血壓、病態竇房結綜合癥、不穩定性心絞痛、I型糖尿病、有嚴重靶器官損害、嚴重嗜煙酒者、非穩定失代償的心力衰竭等患者。共選擇270例作為研究樣本,定期進行隨訪,記錄血壓,藥物的名稱、用法用量及不良反應等。按設計的excel表格進行數據的收集整理。
1.3.2 治療方案 A組給予依那普利片10mg,QD(5mg/片,0.73元/片,揚子江藥業),聯合左旋氨氯地平片2.5mg,QD(2.5mg/片,3.24元/片,施慧達藥業);B組給予依那普利10mg,QD,聯合硝苯地平緩釋片10mg,Bid(10mg/片,0.33元/片,德州德藥);C組給予依那普利10mg,QD,聯合非洛地平緩釋片 10mg,QD(5mg/片,4.07元/片,阿斯利康制藥);D組給予賴諾普利10mg,QD(10mg/片,1.94元/片,上海信誼萬象藥業),聯合左旋氨氯地平片2.5mg,QD;E組給予賴諾普利10mg,QD,聯合硝苯地平緩釋片10mg,Bid;F組給予賴諾普利10mg,QD,聯合非洛地平緩釋片10mg,QD;G組給予貝那普利10mg,QD(5mg/片,1.22元/片,深圳信立泰藥業),聯合左旋氨氯地平片2.5mg,QD;H組給予貝那普利10mg,QD,聯合硝苯地平緩釋片10mg,Bid;I組給予貝那普利10mg,QD,聯合硝苯地平緩釋片10mg,Bid。各組均口服給藥,兩藥晨頓服 (Bid給藥方式的晚上加用一劑),監測治療8周。
1.3.3 評價標準 按衛生部制定的“心血管系統藥物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評定[5]。顯效:舒張壓下降≥10mmHg(1mmHg=0.133kPa)并降至正常,或下降20mmHg以上;有效:舒張壓下降≤10mmHg但降至正常,或下降10~19mmHg,或收縮壓較治療前下降30mmHg以上;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者。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3.4 成本的確定:成本是指所關注的某一特定的方案或藥物治療所消耗的資源的價值,用貨幣單位表示,總成本(C) =直接成本+間接成本+隱性成本[6]。但由于成本的計算從報道的文獻看存在較大的差異,本文病例均為高血壓病患者,故統計高血壓病例以所用抗高血壓藥物總費用作為研究的成本,藥品單價統一為2012年2月的價格。
2011年,我院共使用抗高血壓藥物35種,總使用金額為1562024.80元。其中A類藥品9種,占總品種數的25.71%,使用金額1161926.60元,占總金額的74.39%;B類藥品5種,占總品種數的14.29%,使用金額243390.00元,占總金額的15.58%;C類藥品21種,占總品種數的60.00%,使用金額156708.20元,占總金額的10.03%,見表1。

表1 抗高血壓藥物2011年消耗ABC分類表
左旋氨氯地平片使用金額占總金額的近三分之一,占A類藥品使用金額的38.68%。A類抗高血壓藥物主要集中在CCB和ACEI兩類藥物中,其中口服制劑有7個品種,使用金額占A類藥品使用金額的84.33%。見表2。

表2 A類藥品的藥物學分類分布情況
2.2.1 成本效果分析
成本效果分析的目的之一是找到某一治療效果時成本最低的治療方案。成本-效果比 (C/E)采用單位效果所花費的成本表示。增加效果就需要增加成本,需考慮每增加一個效果單位所增加的成本,即增長的成本效果比(△C/△E)。從表3、表4可見,E組與G組具有最高的降壓效果 (93.33%),人均成本分別為145.04元、159.04元,B組、C組與H組具有最低的降壓效果 (86.67%),人均成本分別為59.36元、268.80元、86.8元,但個組間的總有效率沒有顯著性差異 (P≥0.05),且B組具有最底的成本
效果比 (0.68),I組得成本效果比最高 (3.29),由此可見,B組即依那普利片+硝苯地平緩釋片組是較佳的降壓方案。

表3 9種降壓方案成本與效果統計表

表4 9種降壓方案的成本效果分析表
2.2.3 不良反應分析
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率與藥物的成本無明顯關系,與各藥物種類有關。如ACEI咳嗽發生率較高,CCB踩部水腫發生率較高等。
在ABC分析法中,A因素為關鍵因素,B因素為次要關鍵因素,C因素為次要因素,通過這種分析方法能較清晰地看到醫院的藥物利用情況[7]。從2011年ABC分析表(表1)可見,本院各類藥品消耗情況是:A類藥品9種,占總品種數的25.71%,占總金額的74.39%;B類藥品5種,占總品種數的14.29%,占總金額的15.58%;C類藥品21種,占總品種數的60.00%,占總金額的10.03%。因此,從A、B類藥物品種的使用變動情況,可知每年藥品消耗金額主要集中在哪些藥物,從而掌握臨床藥物使用的分布情況、主要流向和重點品種,并能從資金分配及庫存管理上有所側重地進行監控。另外,也可對C類藥物進行觀察,對部分長期呆滯而臨床非必備的藥品,可考慮淘汰或更換,也為醫院藥品的遴選及藥庫管理提供合理性和科學性依據。從研究結果可以看出,ACEI和CCB類抗高血壓藥物主要集中在A類藥品中,是我院抗高血壓藥物的主流產品,需要重視。
本研究中,9種降壓方案的降壓療效無顯著性差異。從各組的成本-效果分析來看,依那普利+硝苯地平緩釋片組具有最小的C/E(0.68),可以選擇為較佳的降壓方案;從增量-成本效果比看,聯用非洛地平緩釋片的降壓方案相比依那普利+硝苯地平緩釋片組來講,其治療效果每增加一個單位,所需要增加的成本都在50元以上,而非洛地平緩釋片是選擇性的鈣通道阻滯劑,其治療效果較好,但是相這個藥品為進口藥品,價格比較昂貴。包括有新型制劑賴諾普利和左旋氨率地平的降壓治療方案是比較適中的選擇。
用經濟學來考慮合理用藥的內涵,在治療效果無顯著性差異的前提下,最小成本的藥物可作為最佳選擇,但同時應該考慮到不良反應所產生的影響。在本研究中評價的9種降壓方案,價格差異較大,從某種程度來講,影響了病人的用藥選擇。很多醫生只注意到藥物治療的效果,片面的相信了醫藥代表的宣傳。所以,建議醫生在給病人選擇藥物的同時,要關注藥物的治療成本-效果比,這樣才是合理的選擇。新藥評審和醫保目錄制定的時候,也應該考慮藥物經濟學研究的結果。
結合兩部分的研究結果,我院抗高血壓藥物的臨床應用是比較合理的,符合國家基本用藥的原則。
[1]方佩麗.2007-2009年我院抗高血壓藥物應用評價 [J].中國藥業,2011,20(11):44-45.
[2]張艷秀,李金斌.我院2010年藥品使用情況的ABC分析[J].臨床藥物治療雜志,2012,10(2):60-62.
[3]牛紹利,孫成珍,尹文光,等.ABC分析法在我院藥品分類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藥事,2010,24(2):192-194.
[4]陳蘊茹,黎月玲.采用 ABC分析法調查本院2009年藥品使用情況[J].今日藥學,2011,21(4):251-254.
[5]尹海峰.厄貝沙坦與不同降壓藥物聯合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的療效與藥物經濟學分析[J].山西醫藥雜志,2009,38(3):263-264.
[6]譚昕,繆國娟,陳金平.3種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藥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的成本-效果分析[J].海峽藥學,2008,20(1):82-83.
[7]吳有蓮,高曉玫.基于ABC分析法建立藥品養護管理模型[J].今日藥學,2011,21(9):590-592.
R544.1
A
1007-8517(2012)15-0018-03
湘潭市科技項目 (ZJ20112011)。
宋建武,男,主管藥師,主要從事醫院藥學工作。
周曉峰,男,副主任藥師,主要從事醫院藥學工作。
2012.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