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秀梅
廣東省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廣東 惠州 516002
老年患者留置胃管長度、鼻飼量與食道反流的相關性分析
黎秀梅
廣東省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廣東 惠州 516002
目的:探討留置胃管長度、鼻飼量與鼻飼患者食道反流發生的相關性。方法:選擇我院臨床留置胃管的老年患者100例,將這些患者分為A組和B組兩組,實驗組插入胃管長度45到55CM,對照組插入胃管長度55-65CM,兩組每次的鼻飼量都不同,分別<200Ml、200~300mL和300~400mL,分別為A1、A2和A3組,B1、B2和B3組。比較不同鼻飼量和留置胃管長度與食道反流情況的相關性。結果:研究發現,插入胃管長度的不同比較中,A組食道反流率為6.6%,B組為11.6%,兩組比較,X2=160.07,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而鼻飼量的比較中,A1組發生反流率最低,A2組次之,A3組發生反流率最高,且其反流率均低于B組,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結論:妥善處理胃管長度,鼻飼量的多少既可滿足不能進食的老年患者營養需求,又能達到降低食道反流發生的目的。
留置胃管長度;鼻飼量;食道反流;相關性分析
在住院患者中,由于各種原因引起的意識障礙常伴有吞咽困難,以致不能由口進食。臨床上常需要用鼻飼飲食來治療,鼻飼是供給患者營養和熱能,滿足機體代謝需要,維持水電解質及氮平衡,促進患者康復和維持患者生命的主要方法之一。鼻飼法是將胃管經一側鼻腔插入胃內,從管內灌注流質飲食,水和藥物的方法, “只要腸道功能許可,首選腸內營養”已逐漸成為共識,促進患者康復,如果護理不當,也可導致各種并發癥的發生,而使疾病進一步加重或惡化。現將我院鼻飼患者的護理管理工作和其與食道反流相關性進行研究,現匯報如下:
選擇我院臨床留置胃管的老年患者100例,所有患者中有男患者65例,女患者35例,年齡在65歲到7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9.34歲,這些患者病因不明,其中腦出血患者16例,大面積腦梗死20例,手術后20例,其他病因44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肌麻痹等吞咽困難和神志不醒而不能自行進食,入院后均予放置胃管并行鼻飼流質飲食,住院10~86天,平均35天。
將這些患者分為A組和B組兩組,實驗組插入胃管長度45到55CM,對照組插入胃管長度55-65CM,兩組每次的鼻飼量都不同,分別 <200Ml、200~300mL和300~400mL,分別為A1、A2和A3組,B1、B2和B3組。
用SPSS13.0統計軟件,記數資料采用結果以 (±s)表示,t檢驗做組間比較,卡方檢驗做計數資料比較,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發現,插入胃管長度的不同比較中,A組食道反流率為7.6%,B組為11.6%,兩組比較,X2=160.07,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而鼻飼量的比較中,A1組發生反流率最低,A2組次之,A3組發生反流率最高,且其反流率均低于B組,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

表1 不同組別食道反流情況表
插管長度及管的選擇45~55cm為常規置管長度。成人食管長度約25~30cm,咽部長度約12cm,鼻腔長度約為8cm,總長度為45~50cm。而鼻飼管第2、4側孔距頂端距離分別為2cm和8cm。從解剖學角度講,此長度鼻飼管側孔不能完全進入胃內,即第2、3側孔在食管下段,當注入流質時鼻飼液有反流可能。因此,陳一劍等[2]認為常規置管長度導致患者胃賁門處于半開放狀態,易引起胃內容物返流。插管長度應在常規插管的基礎上增加4~8cm。即將插管長度延長到55~60cm。使管端接近幽門部,注入的食物不易返流。為減少患者的不適感,常選用小管徑 (Fr12~Fr14),大管徑的胃管比較硬,不易彎曲,會引起鼻炎、咽炎、食管炎和胃炎增加食道反流的發生率。
鼻飼的速度和量每次鼻飼時應確認胃管的位置,并回抽胃內殘留液,如>100ml應暫停鼻飼。鼻飼速度一般為每分鐘30ml,每次鼻飼的量≤400ml。包括沖管的溫開水。對于高危患者,每次≤300ml。速度過快,會使患者產生胃食道反流。
心理護理由于患者對留置胃管有恐懼、緊張、排斥的心理,害怕因插管引起難以忍受的不適,對護士的解釋和指導不能全面理解,不能配合護士置管,再加上護士技術水平不高,反復多次插胃管導致患者精神緊張,對刺激的反應性增強,易致惡心嘔吐,引起誤吸性肺炎致發熱;甚至造成機械性損傷,引發咽喉、食管瘢痕增生,導致食管狹窄[4]。因此,盡量對留置胃管可能產生的焦慮、恐懼等心理反應,給予理解、同情、鼓勵與安慰,同時指導家屬協同作思想工作,使其消除負性情緒,以良好的心態面對插胃管治療,減少留置胃管期間的惡心、嘔吐,防止胃食管反流。
返流是胃內食物經賁門、食道由口腔流出的現象。其原因有:賁門閉鎖不全;胃內容物潴留過多;腹壓增高。返流不僅影響營養供給,還可造成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因此,應加強護理。第一,選擇管徑適宜的胃管,1根胃管可能造成腐蝕而引起食管支氣管瘺;通過胃賁門插的胃管可使賁門閉鎖不全而引起返流,長時間的酸性返流還可導致食管狹窄。第二,鼻飼前應吸盡氣道內痰液,以免鼻飼后吸痰嗆咳憋氣使腹內壓增高引起返流。如痰液過多者需隨時吸痰,動作輕柔,吸痰管不宜插入過深,避免嗆咳,可防止返流。第三,鼻飼時和鼻飼后取半臥位,借重力和坡度作用可防止返流。第四,翻身應在管飼前進行,以免因搬動病人時胃受機械刺激而引起返流。第五,昏迷病人因胃腸蠕動減弱,消化液分泌減少,鼻飼應緩慢逐步開始。做法是第1d每2h給50ml電解質溶液,第2d用稀釋的管飼食物 (25ml開水+25ml管飼食物)每2h 1次,如無返流腹脹,第3d可每2~3h鼻飼食物200~250ml。第六,老年病人由于消化器官退行性改變,出現消化力下降,肌肉松弛等,容易出現返流。因此,采取間斷分次緩慢滴注法,數量也應由少漸多并予稀釋。一般第1d 500ml,待病人適應后增至所需的管飼量。第七,出現返流時,應盡快吸盡氣道及口鼻腔內返流物。同時暫停管飼,記錄返流量。
胃腸道內營養的供給是人類固有的消化吸收利用營養的最佳途徑。尤其在疾病狀態下,盡早采取胃腸內營養,供給機體足夠的能量和營養素,配合胃腸道用藥,增強機體免疫力,促進機體康復,同時,也可適當減少靜脈輸液量,也降低醫療費用,長期昏迷患者,失去咀嚼和吞咽功能,無法由口進食,且此類患者具有病情重,病情長,失血多,兼有營養攝入不足,需要量增加,丟失量增多等特點,容易導致營養不良,必須進行鼻飼補充營養。因此,做好胃管及其預防并發癥的護理,對于配合醫生的治療,促進患者的康復起到了積極而重要的作用。
[1] Robert G,Stephen A,Vincent W.Guidelines for the provision and assessment of nutrition support therapy in the adult critically ill patient:Society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and American Society for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 Crit Care Med,2009,37(5):1-30.
[2]田小京.高齡患者胃鏡引導下空腸置胃管營養支持的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01,36(8):59.
[3]王茶娟.老年患者管飼的并發癥[J].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1994,13(2):90.
R472
A
1007-8517(2012)15-0093-02
2012.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