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魏泉
轉行?轉型?
■文/魏泉

改革開放以來,依靠廉價的勞動力資源,陶瓷業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然而,受國外反傾銷、國內樓市調控、通脹、賣場漲租、原材料漲價、人工成本增加等因素的影響,陶瓷產品的利潤越來越小,企業生存壓力越來越大,不少企業老板、經銷商表示要轉行。
樓市低迷直接影響到其下游陶瓷產業。目前,陶瓷企業和經銷商的日子越來越難過,大部分陶瓷企業承受著來自上游原材料供應商和下游客戶的雙重擠壓。越來越多的陶瓷企業主、經銷商有轉行的想法。據調查,在廣大二、三線城市,一半建材經銷商表示生意難做,想另尋出路。一些中小企業主表示,與起早貪黑、滿負荷運作卻還要如履薄冰的陶瓷業相比,投資地產、礦產、股票、餐飲等產業不僅輕松,而且回報率更加可觀,“這才是真正的賺錢!”
隨著樓市繼續走低,這一現象將不會在短時間內得到改觀。
去年以來,業內出現“轉行潮”。然而,隔行如隔山。企業主或經銷商要轉向另一個行業,并完全適應,需要一個過程。每個行業的市場銷售模式不一樣,他們不能用原來企業的一套方法去做新產業。新領域的拓展具有一定風險,并不是所有的都能操作成功。
業內人士稱,目前,陶瓷產品的價格越來越低,企業的利潤被進一步壓縮,行業還處于價格競爭階段。部分中小企業因看不到上升空間而轉向其他投資領域。其實,他們轉行的真正原因是沒有足夠的耐心深耕細作。民營企業要獲得長遠發展,應時刻不忘品牌建設和品牌價值提升,而不是盲目地轉行,因為投資其他行業同樣風險大,轉行并不是最佳出路。
盡管不少企業主已經認識到轉型對企業未來發展的積極作用,然而,轉型升級難度大。其中,資金問題尤為突出,中小企業表示無法承受。
當前,對廣大中小企業而言,轉型意味著購買更先進的機械設備和延伸產業鏈,這不僅需要資金,而且需要更加優秀的人才,這些恰恰是中小企業難以解決的問題。順德中小企業促進會秘書長謝馳表示,有些企業也想轉型升級,但有很多限制,在當前的生存環境下,誰敢亂投?企業主心里也沒底。廣東省中小企業局副局長認為,企業轉型升級需要資本、技術、人才等要素支撐,然而,中小企業恰恰缺乏這些,這無疑讓中小企業轉型的難度加大。
轉行不行,轉型不易,廣大中小陶瓷企業究竟該何去何從?業內人士稱,新一輪行業洗牌已經到來。越是惡劣的市場環境,越能考驗企業的生命力。企業首先要活下來,然后再圖發展。
東鵬陶瓷董事長何新明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創業之初,何新明卻突遭天災,一場洪水讓工廠陷于癱瘓。困頓未解,他又被安排接管瀕臨破產的華泰陶瓷廠,一個負債1.5億元的爛攤子擺在他面前。待廠子稍有起色,他又遭遇了全國市場中低檔陶瓷銷售瓶頸之困,產品積壓嚴重。然而,何新明從未放棄,他說:“這30年來,我只做一件事,就是把石灣一家小陶瓷廠做成了今天的大品牌。從業30年,我從未想過換行?!?/p>
譚木匠木梳也是這方面的典型。譚木匠木梳是重慶一家企業,專門做梳子。公司在香港上市后,有人問手握大筆資金的公司創始人譚傳華,為什么不炒地皮?不炒股?他說:“我就想把梳子做好,做全球的‘一把梳子’就夠了?!?/p>
品牌需要堅守。在市場環境惡劣的情況下,企業應該勇敢面對,而不是暫時“逃”往其他行業避難。畢竟,真正能讓企業成長的只有磨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