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陶志
多國接連發起對華陶瓷反傾銷內憂外患加劇 行業如何自救?
■文/陶志
繼今年2月歐盟對華日用陶瓷發起反傾銷調查后,6月,韓國作出反傾銷復審判決,裁定征收中國瓷磚生產企業9.14%—29.41%不等的反傾銷稅率,并將征收期限延長3年;8月28日,阿根廷決定對原產于中國的瓷磚征收臨時反傾銷稅,稅率為4.62美元/平米,有效期半年;8月30日,墨西哥對中國日用陶瓷發起反傾銷調查,涉案金額4500萬美元;8月31日,俄羅斯、白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三國關稅同盟發起日用陶瓷一般性保障措施調查;9月,越南陶瓷協會呈文建議政府成立聯合調查組,調查中國進口的建筑瓷磚,以保護本國陶瓷業;9月6日,巴西宣布采取一系列限制進口措施,將進口的中國瓷磚關稅從15%提至35%,執行期為1年;同月,印尼反傾銷委員會在對中國陶瓷餐具產品反傾銷調查終裁前披露,擬征收87%的反傾銷稅;近日,歐盟委員會又一次提議對進口陶瓷餐具和金屬管件征收反傾銷稅,進一步加強針對中國出口企業的貿易防線……
面對這種內憂未解、外患加劇的局面,陶瓷企業該如何開展自救,保持并開拓出口市場?
會已于9月19日在歐盟申請召開聽證會,并就此案到歐洲一些相關國家進行交流和溝通,取得了積極成效。
這種積極面對、認真溝通的態度和方法,無疑是應對反傾銷調查的正確選擇。近年來,國際貿易摩擦日漸增多,在歷年的反傾銷終裁結果中,最高實施反傾銷稅率高達70%以上。如果得到這種結果,企業要么無奈地關上出口的大門,要么被迫繳納高額關稅,使產品成本驟然高漲,失掉價格競爭優勢。這種結果,是任何一家陶瓷出口企業都不愿接受的。
另外,從過去的經驗來看,在一個地區內,如果某一國發起反傾銷成功,往往會引發連鎖反應,使該地區其他國家紛紛效仿。比如這次阿根廷發起的反傾銷,就已經引起巴西“跟風”,接下來很可能會導致巴拉圭、烏拉圭等國家效仿。這樣的結果,就是一下子失去整個地區的出口市場,后果極其嚴重。
因此,面對無法改變的客觀環境,國內陶企既不能對來之不易的國外市場輕言放棄,也不能手忙腳亂、不知所措,而應該依靠行業組織和相關政府部門,組建或聘請專業團隊,認真應訴,力保海外市場不被丟掉。同時,積極開展出口目的國關于陶瓷產品的認證,獲得該地區市場的準入證。
前不久,從歐盟交流回來的中國輕工工藝品進出口商會公平貿易部負責人透露,今年2月,歐盟訴我國陶瓷反傾銷一案有了最新情況。目前,案件還在法律程序當中,11月16日將公布初步裁決結果。據了解,中國輕工工藝品進出口商
有關資料顯示,對我國陶瓷產品發起反傾銷的國家,往往是陶瓷生產制造大國或中國陶瓷大量出口目的地。目前,我國陶瓷主要出口目的地有歐盟、沙特阿拉伯、美國、韓國、阿聯酋、泰國、新加坡、菲律賓、印度、巴西、馬來西亞等,其中,歐盟、韓國、泰國、印度、馬來西亞、巴西已經或正在發起對我國陶瓷產品的反傾銷調查。
據佛山市檢驗檢疫局公告,今年前4月,經佛山檢驗檢疫局報檢出口的衛生陶瓷共726批次,總貨值1332.44萬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7.69%。在出口總體下降、歐洲國家出口持續下降的情況下,亞洲各國和新興市場的增長,為陶瓷出口企業鋪就了一條實現海外利潤增長的新道路。
但隨著形勢的發展,進軍新興市場也并非一帆風順。當越來越多的陶瓷企業把目光瞄準這個市場時,新的問題隨之而來。比如在俄羅斯,以前只有十來家中國陶瓷企業活躍在當地市場,而到了2011年,則出現了數十家來自中國的陶瓷企業,幾乎在那里復制了國內市場的競爭態勢;巴西也是中國出口陶企的競賽場,部分產品已完全占據當地市場,無怪乎現在巴西提高了中國陶瓷產品的進口關稅。
看來,原來的所謂“新興市場”,現在也呈現出了“傳統市場化”的趨勢——競爭激烈、需求疲軟、貿易壁壘頻出。因此,面對這種新形勢,出口企業應在鞏固傳統市場、新興市場的基礎上,將目光投向更廣闊的空間,尋求進入尚未開發更新的出口國,拓展中國陶瓷產品的空白市場。
面對接踵而至的反傾銷制裁,不少陶瓷業內人士認為,除了在應訴、市場方面積極努力,最根本、最長遠的解決辦法,還在于打造品牌、提高產品附加值。這首先要求提升產品科技含量和質量,使附加值落到實處,然后以較高的價格出口到國外,這樣不但避免了頻遭反傾銷的麻煩,也會為企業帶來更多的利潤。
某些走高端路線的企業提供了可借鑒的模式。在貿易壁壘的高壓下,不少沒有自主品牌或品牌弱小的陶瓷企業倍感生存艱難,但那些龍頭企業,如新明珠、蒙娜麗莎、金意陶、英皇陶瓷等卻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原因就在于它們有著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產品附加值,依靠品牌優勢和與之匹配的價格,它們可以在海外市場輕松避開反傾銷調查。英皇陶瓷相關負責人表示,由于堅持走高端路線,生產高附加值、高性價比產品,與國外同行相比,根本不存在低價競爭的情況,因此,在近年來陶瓷行業頻頻被反傾銷的情況下,英皇衛浴基本沒有受到影響。雖然多數陶瓷企業目前還達不到上述知名品牌的高度,但從現在開始,轉變思路、盡快打造品牌、提升產品附加值,將成為未來突破貿易壁壘的決定因素。
所以,對于國內陶瓷企業來說,如果要繼續在海外市場參與競爭,更長遠的做法是:更加重視相關國際標準,找準自身定位,依靠科技創新,實現產業標準升級和模式轉型。同時,繼續加大科技創新的投入,不斷提升產品質量和附加值,強化品牌意識,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只有這樣,才能在國際市場獲得認可,突破反傾銷壁壘,打贏“出口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