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振波 游旭東
十二指腸潰瘍是消化系統的常見病、多發病,大量研究證明,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與消化性潰瘍有密切關系,尤其是十二指腸潰瘍(DU),根除Hp可以促進DU的愈合和顯著降低復發率,含有質子泵抑制劑(PPI)的三聯療法已是全世界公認的抗Hp常用一線方案,我們采用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療DU45例,與以奧美拉唑為基礎的三聯療法對比,并追蹤觀察一年,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所有參加對象均為我院2003年6月至2005年8月消化內科門診患者,納入標準:①年齡在18~70歲之間;②有上腹痛、腹脹、反酸、納差等癥狀;③入選前3~5 d內經胃鏡檢查證實為活動期十二指腸潰瘍患者,潰瘍直徑0.4~2.0 cm之間,潰瘍數不超過2個;④經13C-尿素呼氣試驗證實有Hp感染。排除標準:①有復合性潰瘍或潰瘍數目超過2個;②有潰瘍嚴重并發癥(出血、穿孔、癌變等)史;③有胃、十二指腸手術史;④孕婦或哺乳期婦女;⑤心、肝、腎功能異常;⑥正在服用非甾體抗炎藥或皮質激素類藥。
1.2 分組 復合入選條件者共80例,隨機分為EAC組45例,男32例,女13例,平均年齡(42.1±12.4)歲和 OAC組35例,男28例,女7例,平均年齡(42.4±11.6)歲。兩組治療前年齡、性別、病程、潰瘍病理及臨床癥狀等方面具有可比性。
1.3 治療方法 EAC組2次/d口服埃索美拉唑(阿斯利康生產)20 mg、阿莫西林1000 mg、克拉霉素500 mg,療程1周;OAC組用藥除用奧美拉唑(阿斯利康生產)20 mg代替埃索美拉唑外,其余與EAC組相同,用藥1周后停用抗生素,繼續單用奧美拉唑20 mg,2次/d,治療3周停藥。
1.4 觀察方法 所有患者治療前后化驗血、尿常規、肝、腎功能、心電圖,記錄癥狀緩解情況和藥物不良反應,療程結束后作胃鏡檢查觀察潰瘍愈合情況,4周后用13C-尿素呼氣試驗(13C-UBT)判斷Hp根除情況。對兩組中愈合的病例,追蹤觀察1年,分別在1年進行胃鏡檢查,對出現臨床癥狀的病例不受時間限制,隨時做胃鏡檢查,記錄潰瘍復發情況。
1.5 癥狀改善評價 初診時和復診時記錄上腹痛、反酸、腹脹、納差等癥狀,嚴重程度按下列評分標準:0分:無癥狀;1分:經提醒能回憶有癥狀出現;2分:癥狀較明顯,但不影響日常工作;3分:癥狀明顯,影響日常工作。療效判定標準為:顯效:臨床積分消失或癥狀總積分減少>75%;有效:臨床癥改善,癥狀總積分在50%和75%之間;無效:臨床癥狀無好轉或加重,或總積分減少<50%。
1.6 潰瘍愈合療效評價 痊愈:潰瘍消失,瘢痕形成,不伴炎癥;顯效:潰瘍消失,瘢痕形成,伴炎癥;有效:潰瘍直徑縮小≥50%;無效:潰瘍直徑縮?。?0%或無變化。潰瘍愈合率=(痊愈+顯效)/治療總例數×100%。
1.7 統計學方法 采用χ2檢驗。
2.1 臨床癥狀緩解對比 見表1。EAC組與OAC組總有效率均為100%,EAC組顯效率略低于OAC組,但經統計學分析,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011,P>0.05),在觀察中發現,EAC組癥狀緩解速度更快,約1~2 d即可明顯緩解癥狀。

表1 臨床癥狀緩解對比(例,%)
2.2 兩組Hp根除率比較 療程結束4周后經13C-UBT檢測發現,EAC組Hp根除39例,根除率86.7%;OAC組Hp根除31例,根除率88.6%;兩組Hp根除率均接近90%,根除Hp效果理想,兩組 Hp根除率比較差異無顯著性(χ2=0.007,P >0.05)。
2.3 兩組潰瘍愈合率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潰瘍愈合率比較(例,%)
EAC組潰瘍愈合率略低于OAC組,但經檢驗兩組潰瘍愈合率對比差異無顯著性(χ2=0.067 P>0.05)。
2.4 兩組復發率比較 對EAC組愈合患者42例和OAC組愈合患者34例隨訪觀察1年,結果EAC組3例復發,OAC組2理復發,復發率分別為7.1%和5.9%,兩組復發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063 P>0.05),兩組復發的病例均為Hp未根除的患者。
2.5 不良反應 EAC組無1例出現明顯不良反應,OAC組由2例輕微腹瀉,但未影響療程,治療結束后化驗血、尿常規、肝、腎功能、心電圖均未發現明顯異常。
流行病學調查表明,十二指腸潰瘍的患病率達5% ~10%,我國人群Hp感染率為42.9% ~93.6%[1],屬Hp高感染地區,Hp感染是DU的最主要因素,Hp在DU中的檢出率為73% ~100%[2],因此,治療上主要是應用抑制胃酸分泌、抗Hp藥物,成功根除Hp能促進潰瘍愈合,顯著降低潰瘍復發率,因此,眾多學者均主張對Hp相關消化性潰瘍應作Hp根除治療,PPI的問世顯著提高了DU的治愈率。
奧美拉唑及其他質子泵抑制劑都是苯并咪唑類化合物,是R型和S型異構體的混合物,而埃索美拉唑是目前唯一的單S型異構體PPI,只有小部分通過CYP2C19代謝,大部分通過CYP1A4代謝,最少受到肝臟細胞色素P450(CYP)基因多態性所致的個體差異的影響,因此代謝率低,血漿濃度高,與奧美拉唑或R性異構體相比,埃索美拉唑口服后具有更高的生物利用度[3]。早期臨床研究顯示,埃索美拉唑抑制胃酸的強度和對酸的持續抑制能力均強于奧美拉唑,抑酸作用快于奧美拉唑,口服吸收較一致,服用者個體差異更小,對藥物療效的可預測性更好。
本文結果顯示,埃索美拉唑一周三聯療法的Hp根除率和潰瘍愈合率與目前推薦得以奧美拉唑為基礎的三聯療法后續3周單用奧美拉唑治療的效果接近,兩組對Hp的根除率均在90%左右,潰瘍愈合率均在90%以上,癥狀緩解率均為100%。追蹤觀察1年復發率均處于很低水平,兩組均未發生明顯不良反應。
本文提示,在無并發癥的DU患者中,埃索美拉唑一周三聯療法治療具有很高的Hp根除率和潰瘍愈合率,無須常規3周PPI后續治療,由于療程短,緩解癥狀迅速,患者依從性明顯提高,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費用亦較傳統治療方案降低,具有很好的費用-療效比。
[1]歐陽欽.消化系統疾病查房釋疑.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90.
[2]劉文忠,施堯,戈之錚.幽門螺桿菌的研究進展.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188-189.
[3]Andersson T,Rohss K,Hassan M,et al.Pharmacokinelics(PK)and does-response relationship of esomeprazole.Gastroenterology,2000,118:5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