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東根 朱秋蕓
惡性胸腔積液是多數惡性腫瘤進展到晚期的常見并發癥,其胸水生長迅速,常因大量積液壓迫引起嚴重呼吸困難,甚至導致死亡[1]。在患者呼吸困難較重的情況下,采用氧氣吸入療法、藥物治療、效果欠佳,為了盡快解決積液壓迫引起的呼吸困難,緩解壓迫癥狀,避免胸膜粘連增厚,通常采用胸腔穿剌抽液術。此類患者病程長,治療效果不佳,加之反復胸腔穿剌抽液,可引起穿剌部位感染,增加患者痛苦;醫療費用大,增加患者經濟負擔,為了避免反復胸穿給患者帶來痛苦及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因此,我們科室進行探討惡性胸腔積液胸腔穿剌留置中心靜脈導管的臨床應用價值,采取對比方法,現將其優越性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9年3月至2010年12月,我科應用惡性胸腔積液胸腔穿剌留置中心靜脈導管治療胸腔積液。將20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男16例,女4例,年齡62~78歲。對照組采用常規胸腔穿剌抽液術,改良組胸腔穿剌留置中心靜脈導管抽液術。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檢查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材料 采用佛山特科醫用導管有限責任公司中心靜脈導管,規格為 CF-B7FR2×20 cm,批號:070725、3M 膠布、肝素帽、0.5%碘伏、75%酒精、5 ml注射器、一次性胸穿包、利多卡因、無菌手套。
1.3 操作方法 患者反向坐在椅子上,健側臂置于椅背,頭枕臂上,病側臂伸過頭頂。在B超定位下選擇穿剌點,穿剌點常規消毒,直徑在20 cm以上,戴手套,鋪無菌巾,檢查中心靜脈導管,局麻后用中心導管盒中配備的套管針穿剌,右手持穿剌針沿下位肋骨上緣緩慢剌入胸壁直達胸膜[2]進入胸膜腔后置入導絲,導絲進入胸壁約10 cm,拔出套管針,使用擴皮管擴皮,然后將中心靜脈導管由導絲引導置入胸腔,導管置入胸壁約10~15 cm,拔出導絲,導管未端接上肝素帽,用縫針與皮膚固定導管,在穿剌部位及導管處覆蓋無菌紗布,再貼上無菌貼膜(3M透明敷貼),然后再進行抽液,抽液結束后。將導管妥善固定在液下[3]。無特殊情況隔兩天換藥一次,有滲液者隨時更換敷料。
觀察兩組部位皮膚、醫療費用、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患者滿意度等情況。對照組抽液20次,B超定位20次,每次42元,共820元;一次性胸腔穿剌包20只,每只35.2元,共704元;胸腔穿剌術20次,每次140元,共2800元;醫療費用總數4324元。醫療費用大,反復穿剌增加穿剌部位感染和患者的痛苦;患者覺得治療步驟太繁瑣,得不到及時解除病痛及壓迫癥狀,病者對此療法覺得不滿意。改良組抽液20次,B超定位1次,42元;一次性胸腔穿剌包1只,35.2元;胸腔穿剌術1次,140元;中心靜脈導管1條,203.5元;小換藥10次,每次10元,共100元;50 ml注射器10只,每只1.3元,共13元;肝素帽10只,每只5.5元,共55元;3M膠布10貼,每貼4.5元,共45元。費用總數633.7元。比對照組節省3690.3元,可節省費用約6倍,穿剌部位感染機會較少,患者感覺氣促、呼吸困難,隨時進行抽胸積液,能及時解除患者的痛苦;操作簡單方便、快速,醫療費用小,受到患者的好評。兩組比較改良組有顯著的優越生。見表1、2。
表1 兩組胸腔穿剌抽液的比較(±s)

表1 兩組胸腔穿剌抽液的比較(±s)
注:P<0.05
?

表2 2組穿剌部位皮膚感染發生率比較
惡性胸腔積液是多數惡性腫瘤進展到晚期的常見并發癥之一。因此,控制胸水、緩解病癥,提高生活質量是晚期癌癥并發惡性胸腔積液的主要治療目的[4]。肺癌綜合治療方案多數選用化療、放療、手術等;治愈率不高,存活時間也不長;醫療費用昂貴。而我們邊遠山區,經濟欠發達。病者不愿做化療、放療、手術等治療。從保守治療方面我們還要考慮患者的經濟情況來選擇治療方案。應用胸腔穿剌留置中心靜脈導管治療惡性胸腔積液有顯著的優越性。本研究發現應用胸腔穿剌留置中心靜脈導管治療惡性胸腔積液與一般胸腔穿剌抽液對比。穿剌部位感染發生率明顯降低、醫療費用顯著減少、隨時解除因積液壓迫引起的呼吸困難,減輕患者反復穿剌帶來的痛苦,改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延長患者的壽命,增加舒適度。從而提高醫療護理質量。
應用胸腔穿剌留置中心靜脈導管治療惡性胸腔積液,操作簡單方便、快速,縮短住院時間,降低醫療費用,減輕患者痛苦,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及醫療護理質量,從而直接解決病者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獲得滿意效果,臨床上值得推廣。
[1]郭麗霞,趙德輝.微創中心靜脈導管留置在惡性胸腔積液治療中的應用.齊齊哈爾醫學院院學報,2005,08.
[2]朱俊峰,常西高.內科護理學.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5.
[3]左澤蘭,趙秀英.癌癥及骨髓移植病兒長期中心靜脈置管的護理.中華護理雜志,2000,35(9):530-532.
[4]陳俊民,劉華,鄭垂志,等.中心靜脈導管在治療惡性胸腔積液中的應用.臨床腫瘤學雜志,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