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淑婷 黃佩賢 張昌婷 林麗珍
全程健康教育對產后抑郁癥的影響
黃淑婷 黃佩賢 張昌婷 林麗珍
目的 討論全程健康教育對產后抑郁癥的影響。方法 將2011年1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產科門診進行圍產期保健的160例孕婦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80例,對照組進行常規孕期保健教育,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進行全程式健康教育,采用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于產婦出院前進行測評。結果 觀察組發生抑郁3例,抑郁發生率為3.75%,對照組發生抑郁11例,抑郁發生率為13.75%,兩組抑郁癥發生率比較,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結論 全程式健康教育能有效預防產后抑郁的發生。
產后抑郁;全程健康教育;影響
產后抑郁癥是指產婦在分娩后出現的以抑郁、悲傷、沮喪、激動,重者出現幻覺或自殺等為特征的精神紊亂癥狀[1]。作為產褥期常見的一種心理疾病,產后抑郁癥我國的發病率約為11~15%[2]。產后抑郁如果不給予及時的控制,不僅會影響產婦的身心健康和家庭和諧,還會影響嬰幼兒智力發育、行為發展,嚴重者甚至形成產后精神病。我院根據產后抑郁癥多方面的發病因素,對孕產婦進行全程健康教育,獲得良好效果,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選取2011年1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產科門診進行圍產期保健的160例孕婦為研究對象,孕婦年齡23~33歲,均為單胎,胎位正常,無明顯頭盆不稱,無臍帶繞頸,無產科及內科合并癥。將160例產婦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80例,兩組孕婦的年齡、孕周、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較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入選標準:①孕周滿6周;②患者意識清醒,查體合作,無精神癥狀(障礙)或陽性家庭史;③產前無妊娠高血壓、心臟病或其他內科病;④初中以上文化程度;⑤自愿參與。
對照組進行常規孕期保健教育,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進行以下所述的全程式健康教育。
1.2.1 孕期健康教育 護理人員根據孕婦個體情況的不同而采取相應健康教育咨詢及指導,利用宣傳資料、多媒體等方式向孕婦介紹有關妊娠、胎兒生長發育及分娩知識,指導孕婦自我監測、自數胎動的方法,教會其識別臨產先兆、非藥物鎮痛的方法和技巧,對有抑郁危險因素和焦慮狀態的孕婦重點關注,加強心理疏導。同時向患者及其家屬宣傳正確的生育觀,樹立男女平等的思想,摒棄舊觀念,減輕孕婦的心理壓力。
采用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于產婦出院前進行測評。HAMD測評表分4個等級:<7分為正常;7~17分為輕度抑郁:18~24分為中度抑郁;>24分為重度抑郁。
采用SPSS 15.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表示為百分率,以卡方檢驗行組間比較,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發生抑郁3例,抑郁發生率為3.75%,對照組發生抑郁11例,抑郁發生率為13.75%,觀察組抑郁癥發病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

表1 兩組抑郁情況比較
產后抑郁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其誘因多而復雜,涵蓋了生理、心理、產科、家庭社會等多方面的因素。分娩是女性一生中的重大改變,他們要在短暫的時間內適應身體形象的改變,分娩帶來的恐懼、初為人母所需的情緒調整、產后對孩子的照顧等,這對產婦本身就是一種壓力情境,也是產后抑郁發病的根源[4],因此,多途徑、有針對性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本研究采用全程健康教育方式,為產婦提供多方面信息和指導,使產婦以一個良好的精神狀況和心理素質去面對懷孕和分娩,以保證母嬰健康,預防產后抑郁發生。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抑郁癥發病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提示全程健康教育可以降低產后抑郁的發生。
[1]馬玉明,宗艷玲,張瑞雪.心理護理在分娩過程中的作用.社區醫學雜志 2005,3(1):50-51.
[2]初藍,王艷英,由燕,等.產婦產后抑郁癥的相關因素及護理干預.黑龍江醫藥,2007,20(5):536-538.
[3]朱華,王凱等.深圳市351例產后抑郁問卷調查相關因素分析.實用預防醫學,2011,18(4):629-630.
[4]方秀新,劉贛段,宋海英.產后抑郁癥相關因素分析及干預綜述.齊魯護理雜志,2007,13(12):107.
510120 廣東省廣州市中山大學逸仙紀念醫院
1.2.2 住院健康教育 孕婦入院待產后,護理人員收集孕婦資料,對其心理情況進行評估,與產婦及家屬共同制定適合產婦自身情況的護理計劃。對產婦及其主要親屬進行宣教,仔細地解釋妊娠和分娩過程,告知孕婦生產潛伏期約為8 h左右,活躍期不超過4 h,第二產程不超過2 h,并進行具體指導,將這些常識講解給孕婦后,有助于產婦集中精力在預定時間內分娩;給予孕婦腹式深呼吸和肌肉放松訓練,有效的放松訓練可使待產婦在2次宮縮期間全身放松,甚至入睡。
1.2.3 產后健康教育
1.2.3.1 產后及時進行保健知識指導 護理人員要關心體貼產婦,對其進行細致的生活護理和衛生指導,宣教新生兒護理知識,使產婦及早進入母親角色。指導內容包括正確的母乳喂養方法、技巧、姿勢,護理孩子的一般知識和技能;指導她們如何觀察新生兒面色、呼吸、大便性質;講解有關新生兒生理性黃疸,假性月經、白帶、肌痙攣、溢奶等現象,避免產生恐懼心理;增加產婦產后早期鍛煉的意識,帶領孕婦積極參與孕周鍛煉,這樣不僅有利于促進孕婦產后各身體各器官快速恢復,也可增強產婦的自尊心與自信感。
1.2.3.2 指導家屬理解產婦的心理及生理需求 告訴其丈夫及時轉換角色,承擔起自己的責任,積極參與新生兒護理中,以保證產婦充分休息,盡快恢復體力,同時告知其勿與產婦談論可引起負性情緒的家庭瑣事。對于出現不良情緒的產婦,詳細調查了解其情緒低落的原因,當產婦訴說、抱怨甚至痛哭流涕時,均不加以勸阻,待產婦心情平靜后給予她們科學的心理指導,誘導產婦積極疏泄情感,使其平穩地度過分娩、產褥期,降低產后抑郁癥的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