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建蘋 李學慶 柏琳 孫艷玲
替米沙坦對大鼠糖尿病腎病中PPARγ途徑的作用
邵建蘋 李學慶 柏琳 孫艷玲
目的 觀察替米沙坦對大鼠糖尿病腎病中PPARγ途徑的作用。方法 予替米沙坦治療大鼠糖尿病腎病。結論 替米沙坦可能通過PPARγ途徑對糖尿病腎病中腎臟損傷起保護作用。
替米沙坦;糖尿病腎病;PPARγ途徑
許多研究表明,在糖尿病腎病的狀態下,腎臟組織中的血管緊張素水平和內皮素-1水平明顯升高,這兩種活性物質通過許多機制參與了糖尿病腎病的發生與進展,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機制是激活細胞中的細胞外信號調節激酶(ERK)信號通路。此外,近年的研究表明,應用噻唑烷二酮類藥物(TZDs)激活過氧化物酶體增殖物激活受體(PPARγ)能夠改善腎臟病變。替米沙坦可高選擇性地作用于血管緊張素AT1受體,它與胰島素增敏劑吡格列酮有類似的結構,有研究證明它可以部分激活PPAR-γ,而且這種作用并不依賴于血管緊張素Ⅱ受體的阻滯作用,在缺乏血管緊張素受體的情況下這些分子仍能在細胞內激活PPARγ,影響PPARγ靶基因的表達。此外,激活PPARγ可以減少AT1基因的表達,并能抑制血管緊張素Ⅱ對細胞內信號傳導途徑的影響。我們采用鏈脲佐菌素(STZ)誘導的糖尿病大鼠模型,觀察糖尿病狀態下腎臟中PPARγ途徑的變化,以及替米沙坦對該途徑的作用。
健康雄性SD大鼠20只,體重180~200 g,月齡2~3個月,由哈爾濱獸研中心提供。適應2周后在氯胺酮(50 mg/kg,腹腔內注射)麻醉下行右腎切除術以加速糖尿病腎病模型的形成。2周后予以枸櫞酸緩沖液(10 mmol/L,PH4.5)新鮮配置的鏈脲佐菌素(STZ)60 mg/kg腹腔注射造模,第72小時測血糖,超過16.7 mmol/L者為造模成功,測尿蛋白陽性后考慮為糖尿病腎病,隨機分為模型組及治療組。治療組給子替米沙坦3 mg/(kg·d)灌胃,模型組予以等量生理鹽水灌胃,共12周。第12周末處死大鼠,沿腹中線切開取雙側腎臟,沿冠狀線將腎臟分成兩半,再沿冠狀面將腎臟繼續切分。剝離腎臟被膜,去除周圍脂肪組織,迅速置于液氮中速凍,再移入-80℃冰箱保存,進行RT― PCR檢測。
均采用TRIzol試劑一步抽提總RNA,再逆轉錄成cDNA,以適量cDNA為模板,在TagDNA聚合酶(華美公司)催化下行PCR,引物由生物公司設計。PPARγ的引物序列為正鏈:5'-TCC GTG ATG GAA GAC CAC TC-3';負鏈5'-CCC TTG CAT CCT TCA CAA GC-3'。擴增條件為95℃3 min 進入循環,94℃30 s,55℃30 s,72℃1 min,32 個循環后,72℃延伸5 min,終產物為332bp。以GAPDH作為內參照進行校正,以目的基因片斷/GAPDH片斷的條帶光密度比值代表目的基因的相對表達含量,進行半定量PCR分析。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重復測量資料采用重復測量資料的方差分析(單變量方差分析,univariate ANOVA)。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為顯著性差異。
模型組表達增多,治療組表達與模型組相比明顯減少,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過氧化物酶體增殖物激活受體(PPAR)是一類配體激活的核內受體轉錄因子,近年來發現它參與調節細胞的生長分化及凋亡、炎癥反應、脂肪酸及脂類代謝等,并且與許多疾病,如2型糖尿病、肥胖、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腫瘤等密切相關,因而成為研究的熱點。其亞型PPARγ與腎臟病的關系最為密切,它可通過抑制炎癥因子、改善脂類代謝及胰島素抵抗、影響血流動力學等方面保護腎臟。
替米沙坦是一種新型的非肽類ARB類藥物,可高選擇性地作用于血管緊張素AT1受體,對AT1受體的作用強度較之AT2強約20000倍,選擇性高于同類產品,其作用較氯沙坦強6倍。它是目前臨床上所應用的半衰期最長、分布容積最大、經腎臟排泄最少的ARB類藥物。
目前有研究證明替米沙坦可以部分激活PPARγ,而且這種作用并不依賴于血管緊張素Ⅱ受體的阻滯作用,在缺乏血管緊張素受體的情況下這些分子仍然能在細胞內激活PPARγ,影響PPARγ靶基因的表達。而其他ARB類藥物沒有此種作用。通過對PPARγ RT-PCR的檢測發現其在治療組的表達與模型組相比明顯減少,由此推測,替米沙坦除了有拮抗血管緊張素Ⅱ(ATⅡ)的作用外,還有可能通過PPARγ途徑對糖尿病腎病中腎臟損傷起保護作用。在損傷狀態下PPARγ表達增強可能是機體保護性的代償反應,使之易于被內源性的配體活化,對抗細胞增殖及炎癥反應。然而PPARγ表達上調可被替米沙坦抑制,可能由于PPARγ的過度應激有可能導致腎臟固有細胞過度凋亡,對機體損傷的恢復不利,因此配體對受體的反饋抑制作用也可能是機體適應性的調節反應,而其機制等方面的探討則需進一步研究加以證明。
[1]馬旭,甘華.PPAR-γ與腎臟疾病.國外醫學泌尿系統分冊,2003,23:709-712.
[2]林沁,馬驥,顧勇,等.單側輸尿管梗阻后大鼠過氧化物酶體增殖物激活劑受體-γ的表達及其意義.腎臟病與透析腎移植雜志,2003,12:126-131.
[3]袁曙光,劉瑞洪,夏運成,等.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對5/6腎切除鼠的腎臟保護作用.中華腎臟病雜志,2001,17(1):41-45.
[4]劉峰,陳佳韻,王偉銘,等.過氧化物酶體增殖物活化受體γ激動劑對人腎間質成纖維細胞增殖及凋亡的影響.中華腎臟病雜志,2004,20:43-47.
[5]王鴻燕,林朱森,鄒大進.脂聯素與PPARγ關系的研究進展.國外醫學內分泌學分冊,2004,24(3):181-183.
[6]熊祖應,黃海長,李驚子.過氧化脂質體增殖物激活受體-γ對系膜細胞炎癥的調控作用.中華醫學雜志,2002,82(19):1351-1354.
[7]孫正達,陳靖,等.羅格列酮對糖尿病大鼠腎保護機制的研究.Chin J Nephrol,2004,20(2):109-103.
163453 油田總院集團大慶龍南醫院(齊齊哈爾醫學院第五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