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紅
CBL教學法在兒科護理教學中的實踐探討
趙小紅
目的 探討病案教學法(CBL)在兒科護理教學中的作用。方法 將我校2009級三年制中專護理專業(yè)2個班的學生進行CBL的比較嘗試。結果 期末考試中實驗組學生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兩者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問卷調查結果顯示,CBL能活躍課堂氣氛和加深對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激發(fā)絕大多數(shù)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及自學能力。結論 CBL教學能激發(fā)了學生的自學潛能與學習興趣,轉換師生角色,促進教師的自身素質和教學能力的提高,明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但病案教學法的系統(tǒng)性不夠,時間不夠,教師要用大量的時間備課,CBL有待進一步探索與完善。
兒科護理;病案教學法(CBL);實踐
入選研究對象為我校2009級三年制中專護理專業(yè)096、097的2個班的學生,097班54人為對照組,096班56人為實驗組,兩組授課為同一位教師,其入校后其他學科成績及學習能力經(jīng)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教學形式:對照組學生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采用傳統(tǒng)的講授方法,教師將規(guī)定的內容逐一講授給學生,課后學生完成該教學部分的作業(yè)等;實驗組為CBL形式上課,教師將“案例”在授課前兩天發(fā)給學生,讓學生提前查閱相關資料,上課程序為案例導入-教師精講-案例討論-案例點評與小結。如小兒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課前設置的案例是6個月小兒,系早產(chǎn),單純母乳喂養(yǎng)至今,未添加輔食,因多汗、夜驚、枕禿、方顱來院就診,就上述癥狀的原因請學生思考。即將問題導入新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按照5~8人組織病案討論,共同用查閱到手的相關資料求的解決問題的方案,然后由教師安排每組2名學生總結發(fā)言,其他學生可以臨時補充,最后的討論是全班同學參與。通過熱烈的討(爭)論,明確了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所產(chǎn)生的臨床表現(xiàn),又通過臨床表現(xiàn)作出護理評估,明確護理診斷,進一步制定護理措施,完成教學目標。
2.1 兩組在期末進行達標測驗與考試,2組考生試題相同,題型為填空、名詞解釋、綜合題、選擇等,測驗成績按優(yōu)、良、差3個等級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結果兩組成績優(yōu)秀及差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2組學生兒科護理期末考試成績比較(例,%)
2.2 期末考試后對實驗組學生進行CBL教學問卷,結果93%以上學生認為該教學方法能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自學能力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結果見表2。

表2 實驗組對CBL教學的評價(例,%)
3.1.1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隨著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廣泛應用,我們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CBL教學。上課開始先展示設計好的病例,且通過視頻播放給學生觀看,如病例中腎病綜合征兒童的癥狀以及體征,加深學生對此病臨床表現(xiàn)的認識,并向學生提問腎病綜合征與急性腎炎的水腫為什么不同,腎病綜合征高度水腫患者為什么先測血液后再視情況用利尿劑等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3]。盡管護理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解決患者的護理問題,但我們認為在教學中應該讓學生掌握病因與發(fā)病機理及疾病診斷的意義。因此,教師的最終目的是如何提高學生自身的綜合能力。通過案例學習,我們發(fā)現(xiàn)明顯縮短護理理論與實踐之間的距離,既增強了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又為將來的醫(yī)護實踐能力奠定牢固的基礎。
3.1.2 師生角色的轉換 CBL教學中教師的主要職責是引導學生一起分析,討論、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4]。讓所有同學根據(jù)主題進行討論,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討論時教師及時給予糾正學生中出現(xiàn)原則性的問題。如小兒腹瀉病的討論時,學生分為兩組,當兩組學生把爭論的焦點集中在飲食問題上時,由于書本上沒有明確飲食中少或不用糖,學生會講用稀釋的牛奶加糖或稀飯加糖,沒有分析幾種腹瀉的不同點及其產(chǎn)生的原因。我們及時把要點推出,說明輪狀病毒腸炎由于雙糖酶的缺乏不宜用蔗糖的原因,把辯論引向正題。在CBL教學中我們做到及時總結,教師留出一定時間對學生的觀點及疑問進行評價,且公開學生的成績。
3.1.3 激發(fā)了學生的自學潛力 CBL教學突破了“學生主聽,教師主講”的傳統(tǒng)授課模式,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參與,能夠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自學潛力。CBL教學將教學的難點、重點交給學生,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起引導和總結作用,弱化了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不斷挖掘學生自身的學習潛力,提高和培養(yǎng)自學能力[5]。課堂上通過大膽發(fā)言,積極思維,互相提問,既培養(yǎng)了學生團結友愛,相互學習和相互合作的精神,又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及綜合分析能力。
3.1.4 促進教師的自身素質和教學能力 CBL教學的要求教師備課充分,廣泛收集典型病案,通過認真查閱相關書籍和專業(yè)刊物,才能編寫精美的教案。這不但促進教師的自身素質和教學能力的提高,而且通過CBL教學進一步發(fā)現(xiàn)學生對所學內容掌握、理解程度以及以往未發(fā)現(xiàn)的問題,對日后的教學工作有重要的借鑒作用。同時拓寬了教師的知識面,提高了教師對課堂的駕馭能力,以及了解與熟悉本學科目前發(fā)展的新動向[6]。
CBL教學中病案要求:應該根據(jù)兒科護理教學大綱的要求,針對小兒常見病設計案例,要求案例難易適中,尤其是對中專學生的要求,其內容應有助于學生舉一反三,且案例應具有導向性,使學生既獲得正確知識又領悟科學方法。
CBL教學區(qū)別于傳統(tǒng)的“填鴨式”、“灌輸式”教學,是一種集啟發(fā)式、參與式、民主式于一體的全新教學方式,具有能動性和仿真性,高度創(chuàng)造性、側重師生交互與實踐,能全面激發(fā)教師與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善于思考與創(chuàng)新的綜合能力,明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與達到課堂教學目的。
然而,我們認為目前為止CBL教學不能完全取代傳統(tǒng)的理論講授教學,對理論性較強的內容,我們認為仍需要進行系統(tǒng)講授。又由于CBL教學的系統(tǒng)性不夠,時間不夠,教師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備課,且學生一堂課下來可能是意猶未盡。CBL教學首先要求教師有較高的綜合索質與理論水平,同時對課堂管理也要有較高的組織駕馭能力。因此,CBL教學還有待進一步探索與完善。
[1]Carder L,W illingham P,Bibb D.Case-based,problem-based learning:Information literacy for the real world.Research Strategies,2001,18(3):181-190.
[2]羅翔.從蘇格拉底“問答法”走向建構主義“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的理論分析與模式探尋.文史博覽(理論),2010;4(7):69-71.
[3]高正春.案例教學法在兒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09;27(20):85-87.
[4]徐宇華.在兒科護理教學中培養(yǎng)護生的評判性思維能力.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0,31(7):1112-1113.
[5]費小琴.PBL教學法在兒科臨床護理教學應用初探.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雜志,2011,9(20):87-88.
[6]于惠影.PBL教學法在《兒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中國當代醫(yī)生,2007,45(17):121,128.
312000 紹興衛(wèi)生學校
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實際案例的分析,組織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理論知識的教學方法稱-病案教學法 (case-based learning,CBL),它是基于問題中心教學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原理發(fā)展而來的[1],是英、美、法系國家法學院最主要的教學方法之一[2]。作者在兒科護理教學中,將CBL教學方法帶進“臨床”實際現(xiàn)場中,收到滿意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