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燕虹
喉痛片收載于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藥品標準《中藥成方制劑》第14冊175頁,由山豆根、烏梅、鵝不食草、甘草、兒茶、玄參、薄荷腦等組成的中藥復方制劑,具有解毒消炎,涼喉生津之功效。用于咽喉、口、鼻腔紅痛的治療[1]。原標準只有簡單的性狀及片劑常規檢查。本文采用薄層色譜法和高效液相法對喉痛片進行更好的質量監控。
島津-20A高效液相色譜儀;SPD-M20A檢測器;Diamonsil(鉆石)C18(250 mm×4.6 mm×5 m)色譜柱;Sartorius-CPA225D,十萬分之一電子天平;KQ-500DE型超聲波清洗器;CMAG REPROSTARⅡ型號成像系統;硅膠G板(青島海洋化工研究所);乙腈:色譜純,Merck KGaA;水為超純水;其余試劑均為分析純;烏梅對照藥材(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批號:121208-200903)、苦參堿對照品(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批號:110805-200306)。喉痛片及陰性對照(廣州王老吉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2.1 烏梅的薄層色譜鑒別 取本品粉末1.0 g,加甲醇20 ml,超聲處理30 min,濾過,蒸干,殘渣加水20 ml使溶解,加乙醚提取2次,20 ml/次,合并乙醚液,蒸干,殘渣用石油醚(30~60℃)浸泡2次,15 ml/次(浸泡約2 min)傾去石油醚,殘渣加無水乙醇1 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取烏梅對照藥材2.0 g,加甲醇20 ml,同法制成對照品藥材溶液[2]。另按處方工藝制備缺烏梅的陰性樣品,按供試品溶液的制備方法制備陰性對照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中國藥典》第一部附錄VI B)試驗,吸取上述溶液各6 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環已烷-二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酸(20∶5∶8∶0.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置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日光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烏梅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陰性對照液在相應位置上無斑點。置紫外光燈(365 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烏梅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陰性對照液在相應位置上無熒光斑點。結果見附圖1~2。

圖1 烏梅薄層色譜圖(日光下)

圖2 烏梅薄層色譜圖(紫外光燈下)
2.2 含量測定
2.2.1 檢測波長選擇 島津-20A高效液相色譜儀;SPDM20A檢測器;,對苦參堿對照品溶液在190~800nm波長范圍內進行光譜掃描,在205 nm處有吸收波長,結合《中國藥典》(2010年版一部)“苦參”藥材質量標準,選定205 nm為檢測波長。結果見附圖3~4。

圖3 苦參堿光譜圖

圖4 喉痛片(缺山豆根)陰性光譜圖
2.2.2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健合硅膠為填充劑;流動相:乙腈-0.02 mol/L磷酸二氫銨溶液(每1000 ml中加入十二烷基硫酸鈉2 g,磷酸1 ml)(33∶67);檢測波長;205 nm;進樣量:10 μl;柱溫:35℃。理論板數按苦參堿峰計算應不低于4000[3]。
2.2.3 溶液制備
2.2.3.1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取苦參堿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甲醇制成每1 ml含50 μg的溶液,即得。
2.2.3.2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喉痛片粉末1.0 g,精密量定,置50 ml量瓶中,加氨水2 ml,再加二氯甲烷-甲醇(40∶10)混合溶液40 ml,超聲處理30 min,取出,放冷,用二氯甲烷-甲醇(40∶10)混合溶液定容至刻度。搖勻,濾過,精密量取續濾液10 ml,蒸干,殘渣加流動相溶解并定容至5 ml,搖勻,用微孔濾膜(0.45 μm)濾過,即得。
2.2.3.3 陰性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另按處方工藝制備缺山豆根的陰性樣品,按供試品溶液的制備方法制備陰性對照溶液。
2.2.4 專屬性考察 按制定的色譜條件,將苦參堿對照品溶液、供試品溶液、缺山豆根的陰性對照溶液,進行液相色譜分析,結果陰性對照無干擾。結果見圖5~7。

圖5 山豆根對照品

圖6 供試品溶液

圖7 山豆根陰性對照溶液
2.2.5 線性關系考察 精密稱取苦參堿對照品適量,加甲醇配制成每 1 ml含苦參堿 6.2984、12.5968、25.1938、50.3875、100.7750、201.5500、403.1000 g 的溶液。分別吸取10 μl,進行液相色譜分析,計算回歸方程為:Y=17299X+61133,R=0.9995.說明丹皮酚在6.2984~403.1000 g之間呈良好的線性關系。
2.2.6 精密度試驗 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10 μl,連續進樣5次,進行色譜分析,測定苦參堿峰面積,并計算峰面積的RSD=1.05%。說明所建立方法的精密度良好。
2.2.7 穩定性試驗 取供試品溶液,精密吸取10 μl,進行色譜分析,分別在 0、2、4、8、12、24 h 測定,并計算含量,得相對標準偏差,RSD=1.98%。說明制備的供試品溶液在24 h內穩定。
2.2.8 重復性試驗 取同一批號的樣品6份,按供試品制備方法制備供試品溶液,按制定色譜條件依法測定,并計算含量。RSD=1.88%,說明該方法重復性良好。
2.2.9 加樣回收率試驗 精密量取已知含量的喉痛片6份,精密加入一定量的苦參堿對照品溶液,按制定的方法進行操作與分析,測定苦參堿的含量,計算加樣回收率,回收率為99.63%,RSD=1.06%,該方法準確度較高,結果見表1。

表1 喉痛片加樣回收率試驗測定結果
2.2.10 樣品測定 根據所制定的供試品提取方法及色譜條件對喉痛片三批進行分析與計算,結果見表2。

表2 樣品測定結果
3.1 苦參堿是該制劑中藥材山豆根主要成分之一。曾采用薄層掃描法與高效液相色譜法進行含量測定,通過對不同批次的喉痛片樣品的考察,結果高效液相色譜法對山豆根的含量,較薄層掃描法,操作簡便,重現性好,故高效液相色譜法應是中藥材及其制劑中苦參堿首選的分離分析方法。
3.2 增加烏梅的薄層色譜的定型鑒別,山豆根的高效液相定量含量測定,更好更全面的控制喉痛片的質量。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藥品標準-中藥成方制劑(第14冊),1997:175.
[2]國家藥典委員會.中國藥典(2010年版).一部.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0,73,附錄Ⅵ B,Ⅵ D.
[3]李樹龍.TLC,HPLC法測定山豆根含量及研究,黑龍江醫藥,2009,22(4):446-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