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麗玉 李功奇
近年來,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MPP)的患病率逐漸增加,可誘發哮喘急性發作、導致多系統、多器官損害,嚴重威脅兒童健康。目前治療支原體肺炎的藥物多以阿奇霉素等為主。本研究對阿奇霉素聯合特步他林霧化吸入治療小兒小兒支原體肺炎,旨在尋找更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我院自2010年2月至2011年12月應用阿奇霉素聯合特步他林霧化吸入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取得了很好的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2月至2011年12月在福建泉州市婦幼保健醫院兒內科住院的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116例,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58例,男33例,女25例;對照組58例,男30例,女28例。年齡段:3歲以下75例,3~10歲31例,10歲以上10例。臨床表現:發熱110例,體溫37.5~40.2℃,為稽留熱或弛張熱;咳嗽109例,多為干咳。合并食欲不振62例,惡心、嘔吐30例,乏力、嗜睡、精神不振40例。體征:呼吸快,兩肺叩診呈彌漫或局部濁音,聽診呼吸音低,可聞及干濕性啰音。血常規示白細胞計數正常者79例,低于正常值者19例,高于正常值者16例;血沉增快39例;肺炎支原體抗體IgM均為陽性。X線胸片均顯示肺炎。患兒均無其他基礎疾病。兩組性別、年齡、臨床表現、體征及胸片改變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療組給予阿奇霉素注射液(8 mg/k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 mg/ml靜脈滴注,1次/d)和特步他林霧化吸入(特布他林由氧驅動空氣壓縮泵霧化吸入,2.5 mg溶于注射用水5 ml放入霧化機器內,患者于深吸氣時,將噴霧吸入呼吸道內,2次/d,15~20 min/次)聯合治療。對照組給予紅霉素(35 mg/k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 mg/ml靜脈滴注,1次 /d)和小兒咳喘靈口服液 (3次/d,用藥量:1個月~ 每次2 ml,6個月 ~ 每次3 ml,1歲 ~ 每次5 ml,2歲 ~ 每次7.5 ml,4~10歲每次10 ml)。連續治療7 d,兩組治療期間均不給予其他抗生素或抗感染類藥物。
1.3 觀察指標 用藥期間每日觀察體溫、癥狀、體征的變化及不良反應,療程結束后復查血、尿、大便常規,血沉、肝腎功能、胸片等。
1.4 療效評定標準 痊愈:用藥后3 d內體溫恢復正常,5 d內咳嗽停止,10 d內肺部干濕性啰音消失,胸片檢查肺部陰影完全消失,復查肺炎支原體抗體滴度<1∶64;顯效:用藥后3 d內體溫正常,7 d內咳嗽有所緩解,10 d內肺部干濕啰音明顯減少,X線胸片檢查肺部陰影基本消失,復查肺炎支原體抗體滴度<1∶64;好轉:用藥7 d體溫基本恢復正常,1個療程結束時咳嗽仍存在但較治療前明顯減輕,肺部體征及X線胸片檢查肺部陰影有所減輕,復查肺炎支原體抗體滴度<1∶64;無效:用藥療程結束時仍有發熱或刺激性咳嗽,肺部體征及X線胸片檢查肺部陰影仍存在,復查肺炎支原體抗體滴度≥1∶64。痊愈、顯效和好轉判為有效[1]。總有效率=有效/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組間差異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療效比較 治療組痊愈20例,顯效26例,好轉9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4.82%;對照組痊愈10例,顯效17例,好轉23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為86.20%,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2.2 兩組癥狀、體征及胸片變化情況比較 治療組退熱時間、咳嗽及肺部啰音消失時間、胸片恢復正常的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癥狀、體征及胸片變化情況比較(d)
2.3 不良反應 治療組出現不良反應8例,其中4例為惡心、嘔吐、腹痛、上腹不適,嘔吐2例,腹瀉1例,1例為輕度頭暈,經減慢滴速后消失。對照組出現不良反應17例,其中腹痛、嘔吐、惡心9例,腹瀉3例,皮疹3例,靜脈炎2例。治療組不良反應發生率13.8%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8.3%(P<0.05)。
MPP是學齡期兒童常見的一種肺炎,舊稱原發性非典型肺炎、冷凝集陽性肺炎,是由支原體(mycoplasma,MP)感染引起的,基本病程間質性肺炎及毛細支氣管炎樣改變,臨床表現癥狀輕重不一,大多起病緩慢,有發熱、厭食、咳嗽、畏寒、頭痛、咽痛、胸骨下疼痛等癥狀,體溫在37~41℃,大多數在39℃左右,可為持續性或弛張性,或僅有低熱,甚至不發熱多數咳嗽重,初期干咳,繼而分泌痰液(偶含小量血絲),有時陣咳,偶見惡心、嘔吐及短暫的斑丘疹或蕁麻疹,一般無呼吸困難表現,但嬰兒患者可有喘鳴及呼吸困難。體征依年齡而異,年長兒往往缺乏顯著的胸部體征,嬰兒期叩診可得輕度濁音,呼吸音減低,有濕性啰音,有時可呈梗阻性肺氣腫體征。X線胸片檢查肺部可見斑點狀陰影,肺部紋理增粗模糊。
小兒支原體肺炎的治療與一般肺炎的治療原則基本相同,采取綜合治療措施,包括一般治療、對癥治療、腎上腺皮質激素、應用抗生素以及肺外并發癥的治療等5個方面[2]。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是治療MPP有效的抗生素,被列為首選。紅霉素是以往治療支原體肺炎的首選藥物,該藥使用廣泛,療效肯定,對消除支原體肺炎的癥狀和體征效果明顯。但隨著美國輝瑞制藥公司生產的新型大環內酯類抗生素阿奇霉素問世,眾多文獻已報道[3.4],阿奇霉素口服后迅速吸收,生物利用度為37%,在人單劑口服0.5 g后,達峰時間為2.5~2.6 h,血藥峰濃度(Cmax)為0.4~0.45 mg/L。本品在體內分布廣泛,在各組織內濃度可達同期血濃度的50倍,在巨噬細胞及纖維母細胞內濃度高,前者能將阿奇霉素轉運至炎癥部位。阿奇霉素的代謝不需要細胞色素P450的參與,對肝臟更安全由于有較長的半衰期(35~48 h),阿奇霉素在用藥后72 h血漿濃度仍高于它對肺炎支原體的最小抑菌濃度,所以阿奇霉素最大的優點是具有抗生素的后效應,只需每天1次給藥。其具有較強的抗肺炎支原體作用,且不良反應較紅霉素少而輕微,療程較短,患兒依從性好。本研究亦發現,治療組總有效率94.82%,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0.20%,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治療組出現不良反應僅8例,消化道反應輕,經減慢滴速后消失。而對照組出現不良反應17例,多為消化道反應,但程度較重,偶可出現皮疹、靜脈炎等副反應。兩組相比,治療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且程度輕,可見阿奇霉素是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的一種安全有效的抗菌藥物,值得推廣應用。
肺炎支原體感染的發病機制有兩方面,其一作為感染源直接損傷呼吸道上皮細胞,破壞黏膜屏障,產生慢性炎性反應,增加氣道反應性。其二作為變應原參與變態反應,促使炎性介質釋放,引起氣道狹窄和反應性增高,在輕微刺激下導致平滑肌收縮、腺體分泌及哮喘發作。特布他林作為一種選擇性B2受體激動劑,吸入后數分鐘內起效,維持6 h,能松弛平滑肌,抑制內源性致痙物的釋放及黏膜纖毛清除加劇而引起的水腫,可提高環磷腺苷的水平。產生支氣管擴張作用,減少支氣管收縮引起的刺激性咳嗽及喘息發作。臨床實踐證明霧化吸人特布他林能控制支原體肺炎的咳嗽癥狀,縮短其持續時間[5]。本研究發現,阿奇霉素聯合特布他林霧化吸入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在退熱時間、咳嗽消失時間、肺部啰音消失時間等方面較對照組明顯縮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臨床推廣。
[1]張琬迎.阿奇霉素在兒科臨床應用中的不良反應.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08,8(9):703-706.
[2]楊波,黃開明.鹽酸氨溴索口服液聯合阿奇霉素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的療效觀察.中國婦幼保健,2010,(19):2763-2764.
[3]侯蕊.阿奇霉素與紅霉素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的療效比較.臨床合理用藥,2011,4(3):77-78.
[6]羅艷梅,王永.痰熱清聯合阿奇霉素序貫療法治療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的效果分析.中國醫藥指南,2011,9(2):129-130.
[5]郝愛珍,張翠芬.霧化吸入布地奈德、特布他林輔助治療兒童肺炎支原體肺炎的療效觀察.中國臨床實用醫學,2010,4(4):18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