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東暉
新生兒窒息是新生兒科常見病,因窒息程度的不同,可不同程度影響多器官的功能損害[1],主要表現為缺血缺氧性腦病以及心肌損害[2]。早期發現、及時有效地處理該病,不僅對患兒康復至關重要,同時也降低病死率,而且對預后有重要的積極意義。
1.1 一般資料 以我院2008年7月至2011年7月期間62例新生兒窒息的臨床資料為觀察組,新生兒窒息診斷按第7版《實用兒科學》[3]。以同期62例健康患兒的臨床資料為對照組。其中觀察組中男33例,女29例,胎齡為36~42周,平均(38.4±1.1)周,體重2110~4050 g,平均(3585 ±1455)g,按出生后Apgat評分標準[4];對照組為同期無窒息史、無感染的足月新生兒。兩組間胎齡、出生體重及出生時間等臨床資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所有患兒在出生后24 h內抽取靜脈血液5 ml分離,用日立706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心肌酶譜和hs-CRP,分別測定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脫氫酶(LDH)、肌酸激酶(CK)、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和hs-CRP,心肌酶試劑由北京九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hs-CRP試劑由上海科華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3.0進行打包處理,所有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應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酶學改變 從檢測心肌酶譜及hs-CRP結果可以看出,窒息組患兒中心肌酶譜和hs-CRP高于對照組,P<0.05;輕重度窒息患兒之間比較差異也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心肌酶譜及hs-CRP檢測結果()

表1 心肌酶譜及hs-CRP檢測結果()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與輕度窒息組相比,#P<0.05
組別 例數 LDH(U/L) CK(U/L) AST(U/L)62 293±82 254±74 17±10窒息組輕度 38 402±101* 419±205* 33±12*窒息組重度 24 508±121*# 768±247*# 61±13*#組別 例數 CK-MB(U/L) hs-CRP(mg/L)對照組 62 27±7 0.93±0.31輕度窒息組 38 42±11* 0.52±0.18*重度窒息組 24 91±32*# 0.31±0.12*#對照組
2.2 心肌損害 在窒息患兒中,38例輕度窒息患兒中有21例(13,33.9%)心肌損害,重度窒息患兒中有41例(41,66.1%)心肌損害,心肌損害的發生率與窒息程度相關,在本研究中,與輕度窒息組相比,重度窒息組,P<0.05。
新生兒窒息(asphyxia of newborn)是由于產前、產時或產后的各種因素,導致胎兒缺氧發生宮內窘迫或娩出過程中發生呼吸、循環障礙,導致1 min內無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規律呼吸,以低血氧癥、高碳酸血癥和酸中毒為主要病生改變的疾病。因患兒容易出現低氧血癥和酸中毒,心臟和大腦對缺氧非常敏感,引起心肌受損,受損的心肌細胞出現能量代謝障礙,ATP生成不足,細胞內外離子梯度出現異常,并引發通透性改變,隨著細胞通透性的增加,細胞內的酶溢出,就出現血清中心肌酶增高的現象[5-6]。AST、CK、LDH等酶存在于骨骼肌、腦組織、心肌以及肝臟中,因缺氧、酸中毒等造成多器官和組織受損,出現心肌酶的改變。CK-MB主要存在心肌細胞中,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異性等特點,在心肌受損后2~12 h增高,持續48~72 h,可作為心肌受損的敏感指標之一,與心肌受損程度呈正相關。在本研究中,酶學結果顯示:窒息組患兒中的心肌酶譜和hs-CRP高于對照組,P<0.05;輕重度窒息患兒之間比較差異也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文獻報道一致[7]。
hs-CRP為一種急性炎癥時出現的急性時相蛋白,在炎癥、組織損傷過程中出現升高,具有出現快、半衰期短的特點。hs-CRP主要有白介素-6和腫瘤壞死因子-α等因子刺激肝細胞合成,具有識別宿主病原體、凋亡和壞死細胞的生物學功能。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兒血清中hs-CRP高于對照組,高窒息組高于低窒息組,組間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果表明輕度、重度新生兒窒息的患兒有不同程度的炎癥反應。
由于新生兒心肌細胞的修復能力和再生能力較強,在受損早期一般為一過性心肌受損,如及時給予治療,受損的心肌細胞可恢復正常,如延誤治療,可出現呼吸、循環衰竭,甚至死亡。受損的心肌細胞在新生兒窒息的臨床表現并不明顯,因此該病容易漏診、誤診,因此早期檢測心肌酶譜和hs-CRP,能夠為臨床診治提供更多的實驗數據,可減少新生兒窒息的并發癥、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1]虞人杰,李黎,湯則中.新生兒窒息多臟器損害的臨床研究.中華兒科雜志,2007,35(3):138-141.
[2]蔣波,孫麗霞,馬紅霞.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心肌酶譜的臨床意義.中國現代醫生,2008,46(28):59-65.
[3]諸福棠.實用兒科學.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446.
[4]胡亞美,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444.
[5]陳靜,胡婭,王智惠.新生兒重度窒息的搶救體會.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1,10(13):1041-1042.
[6]李馨,王小芳.新生兒窒息心肌酶譜和超敏C-反應蛋白檢測的臨床意義.廣西醫學,2009,31(8):58.
[7]上官明,康紅偉.新生兒窒息血清心肌酶的臨床分析.實用醫學雜志,2007,15(8):659-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