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明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是患者在短期內咳嗽、咯痰、氣短及喘息加重,同時伴有粘性或膿性痰液明顯增加,病情反復發作,導致肺功能明顯下降。該病急性發作時屬中醫痰飲、咳嗽之類。《金匱要略》:“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患者多為陽虛之體,飲邪內伏,一旦感受外邪,每從寒化,發為表寒里飲之證。筆者采用小青龍湯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取得較好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病例來自本院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內科病房。將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25例,男14例,女11例。對照組25例,男13例,女12例。2組一般資料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參照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療指南(2007年修訂版)》[1]中相關診斷標準。排除標準:①近1月內使用過全身激素者或長期使用激素者。②合并嚴重心、肝、腎等全身疾病者。③需機械通氣者。④年齡超過75歲者、觀察時間小于10 d者。
2.1 治療方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急性加重期基礎治療包括抗感染、解痙平喘、補液等,治療組在此基礎上給予小青龍湯口服,2次/d,每次150 ml。2組均治療10 d,觀察臨床癥狀及血氣分析等指標。
2.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1.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則采用χ2檢驗。
3.1 療效標準 ①顯效:排痰效果顯著,分泌物量明顯減少,咳喘癥狀消失,肺部啰音消失。②有效:排痰效果好,分泌物量減少,咳喘癥狀減輕,肺部啰音減少。③無效:排痰效果不明顯,分泌物量無改變,甚至由少到多,咳喘癥狀無減輕,肺部啰音增加。以顯效、有效病例計算總有效率。
3.2 2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的總有效率治療組為90.2%,對照組為68.0%,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3.3 2組血氣分析比較 2組間在治療前的肺功能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治療組的治療前后FEV1及FVC明顯改善(P<0.05),而對照組治療前后無明顯變化(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肺功能比較()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肺功能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FVC治療組 25 治療前組別 例數FEV1 0.81±0.21 57.01±9.41 0.75±0.11 55.86±9.34治療后 1.34±0.14#※ 71.06±10.11#※對照組 25 治療前 0.79±0.19 54.13±9.20治療后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時患者表現為氣道狹窄,粘液分泌物多,氣道阻力明顯增加,伴有通氣及換氣功能障礙,從而引起缺氧或者伴有二氧化碳潴留的情況。急性加重期的規范治療包括糖皮質激素、β2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及抗膽堿藥物等。我們的臨床實踐提示在規范治療基礎上加用小青龍湯口服后可以明顯提高總有效率且能改善肺功能。
該病屬于中醫痰飲、咳嗽之類。《傷寒論》、《金匱要略》中提及“傷寒,心下有水氣,咳而微喘,發熱不渴,服湯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龍湯主之”;“肺脹,咳而上氣,煩躁而喘,脈浮,心下有水,小青龍加石膏湯主之”;“咳逆倚息,不得臥,小青龍湯主之”[2]。小青龍湯是由干姜、桂枝、麻黃、芍藥、炙甘草、細辛、半夏和五味子。現代藥理研究證明,麻黃能舒張支氣管平滑肌,有平喘作用。桂枝能刺激汗腺神經,并能使皮膚血管擴張,故有發汗解表作用。細辛具有解熱鎮痛、鎮靜、鎮咳作用。干姜能促進消化液的分泌,興奮中樞神經增進血液循環,促進發汗。甘草能抑制咳嗽中樞,促進支氣管的分泌。五味子有明顯的止咳祛痰作用。半夏則能解除支氣管痙攣,使支氣管分泌物減少。本研究結果顯示,小青龍湯能明顯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臨床癥狀,能改善急性加重期肺功能,表明使用小青龍湯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有較好的臨床效果,值得推廣。
[1]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療指南(2007年修訂版).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7,30(1):8-17.
[2]許濟群.方劑學.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