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蓮 周海燕
由于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各種新、特抗菌藥物不斷問世,受各種因素的影響,臨床上應用抗菌藥的現象普遍一些濫用,不合理使用的現象[1]。為進一步提高抗菌藥物使用的合理性,保證抗菌藥物的應用安全、有效,筆者對我院2011年4月份出院病例抗菌藥物的使用情況進行分析。
2011年4月份出院病例總數為1268例;其中作用抗菌藥物的病例為820例,如表1。

表1 抗菌藥物使用情況(例)
全院抗菌藥物使用率為67.24%。其中兒科、五官科是90%以上,抗菌藥物使用率極高,普通外科,骨科、婦科是80%以上90%以下,抗菌藥物使用率普通高,神經外科是其次。然后是各內科,其后是腫瘤外科和透析科。經調查臨床不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的情況是存在的,兒科、內科在病毒感染性疾病診斷明確的情況下,使用抗菌藥物的現象仍然存在。本調查中,細菌培養加藥敏實驗15例,18%陽性率46.67%。
3.1 對抗菌藥物的使用醫患雙方有待更新觀念:市場經濟的逐漸建立,促進了藥品制造企業經營體制的轉變。隨著中外合資,各種聯營、民營企業的出現,抗菌藥物品種更新換代越來越快,所謂的新品層出不窮,促銷方式及手段多種多樣,在市場經濟大潮的沖擊下,面對這些不斷出現的“新”“特”藥。調查結果顯示[2-3]:片面追求應用“新”“特”藥,盲目的選用抗菌藥物勢必會增加患者的經濟負擔。抗菌藥物的應用及配伍應根據患者感染的具體情況結合抗菌藥物的特點及藥敏試驗結果有針對性的選用。本次調查細菌培養次數很少,醫生應加深認識、更新觀念,提高細菌培養及藥敏實驗率,根據藥敏結果選用抗菌藥物。兒科138例中134例使用了抗菌藥物,使用率高達97.10%。《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明確規定是“下列情況下一般不宜常規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如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病毒性腦炎等病毒感染性疾病”。
以上兒科上感及急性支氣管炎為例80%~95%均為病毒所致,所以對于癥狀較輕的上感及急性支氣管炎患兒一般無需抗菌藥物治療。當然目前濫用抗生素的現象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醫生對并發癥的上感及急性支氣管炎患者“時興”靜脈滴注抗菌藥物,由于醫生行為的影響,家屬或患者也樂于此道,常常主動要求醫生給本不該靜脈滴注抗菌藥物治療的患者靜脈滴注抗菌藥物,形成惡性循環。因此糾正目前這種局面醫患雙方都均需更新觀念,提高認識。
3.2 加強對抗菌藥物的管理:要不斷提高醫務人員的服務質量,切實掌握抗菌藥物的使用原則,加強醫德醫風建設,嚴格制度,加強管理,進一步健全抗菌藥物的使用管理制度,交抗菌藥物應用管理列入醫院全面質量管理中。嚴格按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執行,做到有章可循,有據所查。抗菌藥物的應用合理與否、反映一所醫院基礎治療質量。如何使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更加規范,合理應引起醫院的高度重視。應跟蹤分析,加強指導,使抗菌藥物的管理切實落到實處,分期分批對全院臨床醫師進行抗菌藥物分線分級專項培訓,積極引導鼓勵臨床醫師自覺遵守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原則。
3.3 實現醫生、護士、藥師三位一體的治療模式:臨床藥劑在我院發展剛剛起步,但相信不遠的將來臨床藥師在抗菌藥物使用的決策中能起到舉足輕重的地位。臨床藥師在醫生與患者之間能起到橋梁的作用,臨床藥師用自身的知識向患者提供服務,為醫師選擇藥品向患者提供綜合治療服務提供了空間,使“安全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有了實質性的保障。臨床藥師的出現實現了醫生、護士、藥師三位一體的全方位治療體系,較大程度地提高了醫療質量,同時,其治療過程中的相互協作與交流必然促進三者穩中有降自技術水平的提高,最終實現醫療隊伍整體業務水平的提高。臨床藥師幫助醫生走出抗菌藥物應用中的誤區,正確引導患者與家屬用藥,力爭抗菌藥物的作用發揮到最大最好,使抗菌藥物的使用進入良好狀態。
[1]吉林醫學,2006,27(5).
[2]中國藥學雜志,2000,35(2):128-129.
[3]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4,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