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喜 高月霞 陸青云 吳桂云 肖 靜 (南通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江蘇 南通 226019)
南通市老年人生活質量的影響因素
陳德喜 高月霞 陸青云 吳桂云 肖 靜 (南通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江蘇 南通 226019)
目的 了解南通市老年人生活質量狀況及其危險因素。方法 采用分層整群抽樣的方法,歐洲五維健康量表及自制量表為調查工具,對南通市986名60歲以上老年人進行調查。結果 南通市老年人對行動能力、自我照顧能力和焦慮或沮喪的滿意度較高,對軀體疼痛或不適以及日常活動的滿意度較低,且每個維度得分均是男性好于女性(P<0.05)。多因素分析顯示南通是老年人生活質量的影響因素依次是居住方式、慢性病個數、體育鍛煉、年齡、性別和職業。結論 鼓勵老年人適當參加體育鍛煉,建立和諧的社會關系,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
生活質量;影響因素
我國是較早進入老齡化社會的發展中國家之一。老齡化將會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其中最關鍵的問題是實現“健康老齡化”〔1〕。對老年人生活質量的評價是衡量“健康老齡化”的重要指標。本研究探討南通市老年人的生活質量,以期為政府有關部門提高老年人生命質量提供決策依據。
2010年8月對南通市2個城市社區、2個農村社區以及8個養老機構中所有≥60歲的老年人進行入戶調查。共發放問卷1 050份,收回完整有效問卷986份,有效率為93.90%。986名老年人年齡60~99歲,平均(73.0±8.9)歲,男502名(51.0%),女 484名(49.0%);城市人口 383名(38.8%),農村人口 377名(38.2%),養老院人口 226名(22.9%);文盲、小學、初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分別占34.0%、22.6%、21.8%、21.7%;有配偶者占70.5%,受訪者曾從事體力勞動職業為主(70.0%),腦力勞動占30.0%;69.5%的老年人有固定經濟來源。
采用歐洲五維健康量表(EQ-5D)〔2〕和自制調查問卷,逐一對被調查者進行訪談。EQ-5D由問卷和效用值換算表組成,問卷包括EQ-5D健康描述系統和視覺模擬標尺法(EQ-VAS)兩個部分。EQ-5D健康描述系統包括五個維度:行動能力、自己照顧自己能力、日常活動能力、疼痛或不舒服、焦慮或抑郁。使用英國效用值換算表獲得EQ-5D指數得分,用于評價生活質量。EQ-VAS為長20 cm的垂直視覺刻度尺,頂端100分表示“心中最好的健康狀況”,底端0分表示“心中健康狀況最差”。自制調查問卷內容包括社會人口學特征、生活行為以及慢性病患病情況等內容。
采用Epidata3.1錄入數據,SPSS18.0進行統計分析。單因素分析運用χ2檢驗、方差分析;多因素分析以Y=EQ-5D得分為因變量,年齡X1,性別X2(1=男,2=女)、文化程度X3(1=文盲,2=小學及初中,3=高中及以上)、婚姻狀況X4(1=已婚,2=離婚、喪偶及其他)、職業X5(1=干部、教師及醫生,2=技術人員,3=個體、經商,4=工人,5=農民,6=無業,7=其他)、是否有經濟來源X6(1=否,2=是)、是否有社會醫療保險X7(1=否,2=是)、慢性病個數X8(1=無慢性病,2=1種慢性病,3=2種慢性病,4=3種慢性病,5=4種慢性病,6=5種慢性病,7=6種慢性病)、體育鍛煉X9(1=從不參加,2=每周1~2次,3=2次以上)、居住方式X10(1=城市,2=農村,3=養老院)為自變量,進行多元逐步回歸。
老年人對軀體疼痛或不適及日常活動的評價滿意度相對較低,尤以軀體疼痛或不適的評價滿意率最低,五個維度得分在性別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為男性好于女性。見表1。
見表2。不同居住方式、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文化程度、職業、有無固定經濟來源、有無慢性病、有無社會醫療保險及體育鍛煉等因素對老年人生活質量EQ-5D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
表2 南通市986名老年人EQ-5D評分(±s)
表2 南通市986名老年人EQ-5D評分(±s)
因素 組別 n EQ-5D評分 F值 P值居住方式 城市383 0.903±0.150 104.845<0.001農村 377 0.855±0.193養老院 226 0.658±0.294性別 男 502 0.862±0.209 22.281<0.001女484 0.794±0.240年齡 60~ 379 0.875±0.200 32.505<0.001 70~ 378 0.854±0.194 80~ 181 0.729±0.280 90~ 48 0.639±0.248婚姻狀況 已婚 696 0.869±0.192 82.237<0.001離婚、喪偶、其他 290 0.730±0.272文化程度 文盲 335 0.755±0.262 28.849<0.001小學、初中 438 0.858±0.207高中及以上 213 0.884±0.176職業 干部,教師,醫生 168 0.884±0.175 6.426 <0.001技術人員 70 0.881±0.194個體、經商 41 0.865±0.188工人 375 0.839±0.218農民 297 0.768±0.264無業 18 0.796±0.238其他 17 0.844±0.151固定經濟來源 無 301 0.772±0.252 27.383<0.001有685 0.853±0.211慢性病 有 601 0.788±0.238 51.076<0.001無385 0.892±0.194社會醫療保險 有 810 0.843±0.218 18.708<0.001無176 0.762±0.258體育鍛煉 從不參加 298 0.717±0.291 60.782<0.001每周1~2次 130 0.836±0.172每周2次以上558 0.886±0.171
以Y為因變量,各X為自變量,逐步回歸分析,老年人生活質量的影響因素按作用大小依次為:居住方式、慢性病個數、體育鍛煉、年齡、性別和職業。生活質量由高到低依次為城市老年人、農村老年人、養老院老年人,且男性老年人的生活質量高于女性;患慢性病個數越少、體育鍛煉越頻繁、年齡越小的老年人生活質量越高;以前職業為干部、教師及醫生的老年人生活質量最高,其次為技術人員,個體、經商者,無業者生活質量最低。見表3。
表3 南通市986名老年人EQ-5D得分影響因素的逐步回歸
本研究顯示居住方式和慢性病個數是影響老年人生活質量的最主要因素。與鄭玉仁等〔3〕結論一致,城市老年人生活質量高于農村,這可能與農村老年人生活條件較差、醫療保健和福利保障不完善、生活方式不科學、文化程度較低等有關。養老院老年人多數為孤寡老人或被遺棄或身患殘疾的老年人,長期處于孤獨、抑郁狀態,無子女相伴,生活質量較低。患慢性病個數越多的老年人生活質量越低,這與張琳等〔4〕研究結論一致。患有慢性疾病一方面使老年人身體遭受病痛的折磨,直接影響其日常生活,另一方面由于治療疾病必然導致醫藥費用的增加,加重家庭經濟負擔和生活壓力,使老年人在心理上也要承受很大的負面影響,造成情緒低落、心理平衡失調、社交活動減少和精神壓力加大,進一步影響其心理健康,從而導致生活質量降低。
體育鍛煉越頻繁生活質量越高,與劉玉梅等〔5〕的結論一致,可能因為體育鍛煉能夠增強人的體質,同時體育活動中人們和諧相處,友愛互助,建立平等、和諧的人際關系。通過體育鍛煉可以結識更多志趣相投的朋友,這種友誼使人心情舒暢,從而使人更好地適應社會,最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另外,隨著年齡的增加,老年人社會交往減少,從而使老年人產生衰老感、自卑感、孤獨感,最終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性別和職業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男性老年人生活質量高于女性,與部分研究結論〔6〕相同,但與徐波等〔7〕的研究結論相反。不同性別的老年人具有不同的社會角色,一般男性承擔更多的社會職能,而女性承擔更多的家庭職能。同時,這符合女性自我感受較男性敏感,行為更易受情緒影響的理論。另外,也與不同性別老年人生理、生化有差異,女性老年人平均期望壽命高、心理狀況差、經濟不獨立有關。以前無職業以及職業是農民和工人的老年人的生活質量低于以前是領導干部、專業技術人員、個體工商戶,與茅清等〔8〕的結論一致,職業不僅僅是社會的不同分工,這種分工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不同職業人群文化程度、個人素質、家庭背景、社會關系等方面的“先天”差異;反過來,長期的從業經歷以及由此形成的觀念、習慣又進一步對他們產生影響。另外,職業和不同閱歷上的差異,不可避免地導致老年人對生活的需求層次、期望、體驗、適應能力等方面的差異,從而導致生活質量的不同。
上述南通市老年人生活質量的各影響因素中,除了性別、年份等不可控制因素外,其他很多因素都是可以控制的。政府和社會要高度重視老年人的問題,加強社區衛生服務和生活服務建設,營造和諧的家庭關系,豐富文化娛樂活動,改善心理健康,加強知識學習,普及健康教育等。
1 李秀燕,郭繼志.老年人生命質量評價的現狀及展望〔J〕.國外醫學社會醫學分冊,2003;20(4):154-5.
2 Picavet HSJ,Hoeymans N.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multiple musculoskeletal diseases:SF-36 and EQ-5D in the DMC3 Study〔J〕.Ann Rheu Dis,2004;63:723-9.
3 鄭玉仁,柯雪梅,柯朝暉,等.老年人生活質量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 中國公共衛生,2006;22(6):746-7.
4 張 琳,寧艷花,姚 麗,等.銀川市老年人生命質量狀況及影響因素分〔J〕. 中國公共衛生,2011;27(2):162-3.
5 劉玉梅,吳 玲,王基鴻,等.海南省黎族地區老年人生存質量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2009;25(8):981-2.
6 Crinunins EM,Hayward MD,Saito Y.Differentials in active life expectancy in the older popul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J〕.Gerontol B Psychol Sci Sos Sci,1996;51(3):111-20.
7 徐 波,饒和平,馬亞娜.蘇州市城區老年人生命質量及影響因素分析〔J〕. 中國老年學雜志,2009;29(21):2791-3.
8 茅 清,柯雪梅,鄭玉仁,等.福建中南部地區老年人生活質量及影響因素的調查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07;42(2):165-8.
The analysis on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its influential factors in the elderly people in Nantong city
CHEN De-Xi,GAO Yue-Xia,LU Qing-Yun,et al.
Department of Epidemiology and Medical Statistics,School of Public Health,Nantong University,Nantong 226019,Jiangsu,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elderly people in Nantong city and its influential factors.Methods A survey with EQ-5D instrument and questionnaire was undertaken in 986 stratified cluster random sampling selected residents who were over 60 years age in Nantong.Results The satisfactory rates of mobility,self-care,and anxiety or depression were higher,while the rate of somatoform pain or discomfort and daily activity were lower.Also the satisfactory rate of every item of mal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female(P<0.05).The mult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of quality of life of elderly people in Nantong were living way,number of chronic disease,physical activity,age,gender and occupation.Conclusions The elderly people should be encouraged to engage in more physical activity,establish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so 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elderly people.
Quality of life;Influential factors
R592
A
1005-9202(2012)23-5226-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2.23.057
國家自然科學青年基金項目(31000539);江蘇省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K10003);南通市科技局指導性計劃項目(s10921)
肖 靜(1979-),女,博士,副教授,主要從事老年流行病學、醫學統計學研究。
陳德喜(1986-),男,在讀碩士,主要從事醫學統計學研究。
〔2011-11-07收稿 2012-01-15修回〕
(編輯 張永貴/胡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