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亞娟 金志威 隋春波 劉文書 (吉林省腫瘤醫院口腔頜面甲狀腺外科,吉林 長春 3002)
腮腺腺樣囊性癌組織p53蛋白的表達及意義
徐亞娟 金志威 隋春波 劉文書1(吉林省腫瘤醫院口腔頜面甲狀腺外科,吉林 長春 130012)
腮腺;腺樣囊性癌;p53
腮腺腺樣囊性癌是涎腺腫瘤中最為常見的惡性腫瘤。本研究通過免疫組織化學方法檢測92例腮腺良惡性腫瘤標本p53蛋白的表達,探討其與腮腺腫瘤生物學特性的關系及其臨床意義。
選擇我院腫瘤外科手術切除并經病理組織學確診的腺樣囊性癌標本72例,術前均未經放療或化療,并按病理分級,其中腺樣囊性癌Ⅰ級16例,Ⅱ級22例,Ⅲ級20例,Ⅳ級14例。有頸部淋巴結轉移28例,無轉移44例。另取多形性腺瘤20例為對照組。復閱上述患者的病理切片,重新切片,厚度4 μm。其中男21例,女33例。年齡6~74歲,平均40歲。
采用p53(鼠抗人)單克隆抗體,配套S-P(羊抗鼠)超敏試劑盒,二氨基聯苯胺(DAB)顯色劑(購自福州邁新生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每種抗體均設有陽性及陰性對照。采用已知的腺樣囊性癌組織切片作為陽性對照片。用PBS緩沖液代替一抗作為空白對照。
p53以細胞核染色呈棕黃色為陽性,呈藍色為陰性,胞質不著色。根據陽性細胞的比例分為4個等級:無陽性細胞或陽性細胞數 <10%為“-”,陽性細胞數占10% ~25%為“+”,占26% ~50%為“?”,> 50%為“?”。
采用SPSS12.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p53在Ⅰ~Ⅱ期和晚期組Ⅲ~Ⅳ期腮腺腺樣囊性癌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在有淋巴結或遠處轉移組中p53表達顯著高于無轉移組(P<0.05)。見表1。
表1 腮腺腺樣囊性癌p53陽性率與臨床病理因素的關系
近年研究已發現了一些與細胞凋亡抑制有關的癌基因表達產物可阻礙細胞凋亡產生耐藥〔1〕。基因是細胞周期的重要調節因子,對維持細胞的正常生長和抑制細胞的惡性無限制增殖過程起著重要作用。p53基因是迄今發現與人類腫瘤相關性最高的基因,是一種抑癌基因〔2〕。P53基因野生型可抑制腫瘤的發生,而突變型則是一種腫瘤發生的促進因子,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參與細胞周期和細胞凋亡的調控,并與腫瘤的浸潤及轉移有關〔3〕。p53基因突變后半衰期明顯延長,且穩定性增強。本研究顯示腮腺腺樣囊性癌中p53的表達與腫瘤的部位、大小無關,而在區域或遠處轉移組p53的表達顯著高于未轉移組,臨床分期晚期組顯著高于早期組。突變p53基因在腮腺腺樣囊性癌的發生中發揮重要作用。提示p53基因的突變促進了腮腺腺樣囊性癌的發生、發展及其轉移,故對臨床上評估腮腺腺樣囊性癌的惡性程度具有重要臨床意義〔4〕。p53的表達與腮腺腫瘤的發生發展、轉移(淋巴結或遠處)密切相關,可作為判斷腮腺腫瘤預后的參考指標。
1 周承志,徐 軍,譚 獲,等.肺癌組織中突變型p53蛋白與腫瘤耐藥蛋白表達對治療及預后影響的研究〔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08;15(1):27-30.
2 趙延龍,陳 江,姜漢國.survivin、P53基因在甲狀腺乳頭狀癌組織中表達的研究〔J〕.哈爾濱醫科大學學報,2006;40:23-6.
3 彭正良,曹仁賢,文格波,等.甲狀腺乳頭狀癌組織中p16基因甲基化的研究〔J〕. 現代腫瘤醫學,2006;14(12):1501-3.
4 曾永群,陳秋月,李凡彩.CA-125抗原.腫瘤抑制蛋白P53、Ki-67抗原及抑癌基因P27蛋白作為卵巢癌病理輔助診斷指標的評價〔J〕.中國全科醫學,2010;13:1877-9.
R739.87
A
1005-9202(2012)23-5296-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2.23.104
1 吉林大學第一臨床醫院口腔科
劉文書(1965-),男,副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口腔醫學研究。
徐亞娟(1965-),女,主任醫師,主要從事口腔頜面腫瘤研究。
〔2011-10-10收稿 2011-12-20修回〕
(編輯 徐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