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國內電視劇產業已積累了雄厚的軟、硬件基礎,影視業的發展培養和造就了一批優秀的管理人才和一大批電視劇產業制作人才,同時,一批國有和其它經濟成份的影視實體在國內市場的競爭中不斷脫穎而出,積累了豐富的市場、制作和管理經驗,電視劇產業作品和市場營銷的新方式和新觀念在改革和探索之后已基本上被接受。
1、電視劇制作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精品不斷涌現。
目前,我國電視劇的制作技術水平不斷提高。數字技術的興起,電子產品功能上的日新月異,擴大了電視劇的播出平臺。在這種趨勢下,電視劇擁有多樣化的出口,這也成為電視劇產業的巨大發展契機。
2、民營機構已占據半壁江山,涌現出一批有一定實力的民營公司。
伴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民營資本作為一股新興的力量通過參與市場運作,進一步繁榮了我國電視劇制作業,擴大了產業規模,提高了電視劇的整體品質和競爭力,也大大加速了我國電視劇產業化的進程。
3、電視劇行業市場供求不平衡,盈利機構比例較低。
投資風險高,盈利機構比例低,是目前我國電視劇市場的普遍現象。在國內市場上,電視劇市場的供求狀況一直是供大于求。作為制作機構來說,全國擁有電視劇制作許可證的企業只有1/3的在拍電視劇,而在這1/3的企業當中能夠實現盈利的也不過1/3左右,大部分只能做到收支平衡。
4、電視劇產業盈利模式單一,多元化經營理念欠缺。
電視劇的產業鏈包括從策劃、編劇、制作、生產到電視臺播放、渠道發行以及電視劇相關的書籍、音像制品乃至其他衍生品,產業鏈的每個環節都存在投資與收益。而我國目前多數公司為一條龍式產銷一體化運作模式,電視劇行業利潤鏈條上,除了制作這個環節近些年相對專業、水平提高較快,其他環節,如發行、商業開發(植入廣告、衍生品開發、線下推廣)等非常薄弱。
5、我國尚未形成適應電視劇產業發展需要的健全的政策法規。
目前活躍在中國電視劇產業制作領域的資本成分主要有三種:國有資本、民營資本和外國資本。國有資本依靠壟斷掌握了大多數的行業資源,但是資源配置效率十分低下;民營資本的資源配置效率高,競爭力強,是中國電視劇制作領域中最活躍的力量;外資受到政策上的限制,發揮作用的空間有限,目前正在積極尋找合資、合作伙伴。
近年來,隨著人民文化需求水平的不斷提高和電視產業化進程的加速,近些年我國電視劇市場的規模不斷發展擴大。以電視劇總產量來看,近年來電視劇市場一直處于整體供大于求的局面。每年約有20%的電視劇在攝制完成后就因質量、題材等原因無電視臺采購而被市場淘汰,另有約30%的電視劇只能在收視率較低的播出時段播出且銷售價格較低。但同時,精品電視劇的供給卻一直不能滿足市場需求,電視臺寧愿重播過往的精品電視劇也不愿采購低質量新劇,這直接導致一些精品電視劇的重播率較高。
近幾年,我國電視劇行業從整體來看的競爭格局及市場化程度表現為:
1、行業準入門檻較低,企業數量眾多,市場集中度較低,競爭比較充分。
電視劇制作行業雖屬傳統意義上的行政管制行業,但隨著文化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國家對電視劇制作業務的準入許可正在逐步放松,目前對境內資本從事電視劇制作業務已基本放開,政策準入門檻較低,行業準入門檻較低使從事電視劇制作業務的企業數量較多。
2、行業內企業實力差異較大,細分市場供求不均衡推動市場集中度的提高。
我國電視劇制作公司數量眾多,實力差距也很大。實力雄厚的電視劇制作公司如中央電視臺和華誼傳媒等已經具備了年產數百集的電視劇制作規模,且出品的大多為可以在電視臺黃金時段播出的高質量電視劇,作品暢銷,盈利能力較強。而有的小型影視制作公司每年僅能出品1-2 部電視劇,且大多只能在非黃金時段播放,銷路較差,僅能保本甚至虧損。
1、行業發展的有利因素。
(1)國家產業政策的扶持。從《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中可以看出,當前國家對包括電視劇業在內的文化體制建設和文化產業發展高度重視,這為電視劇業實現快速發展提供了良好機遇。
(2)國民經濟增長帶來的生活水平提高和文化消費升級。我國國民經濟仍將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保持快速穩步的增長,從而帶來居民生活水平和可支配收入的增長。居民日益堅實的物質基礎和提升生活質量的需求會釋放出巨大的文化產品購買欲望和消費能力。作為正在高速增長的世界人口大國,電視劇業的市場發展空間巨大。
2、行業發展的不利因素。
(1)盜版沖擊。盜版對于我國電視劇市場的沖擊是顯而易見的。盡管國家和電視劇企業一起在打擊盜版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但目前盜版現象依舊十分猖獗。這直接導致電視劇作品的音像市場逐步萎縮,音像版權收入占電視劇銷售收入的比重較低。
(2)國際市場競爭沖擊。我國電視劇產業化發展的起步遠晚于國際發達國家,因此無論在資金實力、經營理念、管理水平、市場規模等多個方面均與國際知名電視劇公司之間存在較大的差距。
1、上游行業的關聯發展。
電視劇行業所發生的采購主要是各類專業人員所提供的勞務,包括劇本創作服務、導演服務、演員演藝服務及攝影、美工及其他配套專業服務。目前的電視劇業是以制片人、知名導演和知名演員為核心運作的,劇本創作者和攝影、美工等配套專業服務提供者在電視劇產業鏈中處于相對弱勢地位,尚不足以對電視劇業務經營構成顯著影響。
2、下游行業關聯發展。
電視劇制作業的下游行業就是電視臺,電視臺作為電視劇的播放渠道和載體,是電視劇銷售收入的主要來源。
電視劇制作業與電視臺之間是相互促進的關系:電視劇是電視臺播出比重和收視比重最高的節目,優秀的電視劇作品能夠提高電視臺收視率,增加電視臺的廣告收入;電視臺廣告收入的增加以及電視臺對電視劇播出力度的加大,會提高對優質電視劇作品的采購數量和采購金額,從而推動投資制作方加大電視劇投入,出品高質量的電視劇。
從目前市場現狀來看,能夠在黃金時段播出的電視劇制作成本平均在50-60萬元/集左右,電視臺采購價格在70-80萬元/集左右。由于電視劇的購買客戶為專業能力較強的電視臺,因此雙方基本按照成本加上行業毛利率進行定價,因此電視劇的整體毛利率水平基本穩定在30%左右。黃金時段播出的高質量精品劇的毛利率水平會略高于平均水平,而非黃金時段播出的質量平平的電視劇的毛利率則會略低于平均水平。
電視劇的制作成本正在逐年增加,這一方面是受整體物價水平提高的影響,另一方面更為主要的是由電視劇質量的提高所帶動的。高質量的電視劇需要投入較高,直接提高了電視劇的制作成本。在制作成本不斷提高的背景下,包括華誼傳媒在內的業內領先企業正通過提高電視劇質量和創新銷售模式來不斷提高電視劇銷售價格以保證利潤水平。目前華誼傳媒出品的優秀電視劇的單集銷售價格最高已達到近160 萬元/集的市場高位。
但由于只有優秀的電視劇才有助于電視臺提高收視率和廣告收入,因此精品劇相對來說與電視臺的議價能力較強,電視臺愿意接受較高的價格。但是對于質量一般的電視劇作品來說,由于其議價能力較弱只能被動接受相對較低的采購價格。因此,電視劇制作質量的差異化必將導致不同檔次的電視劇企業之間利潤水平的差異化,這將有助于電視劇市場的優勝劣汰和健康發展。
綜上所述,我們應客觀分析中國電視劇產業市場經營現狀,面對中國電視劇產業資本市場運營機制的大氣候已經形成的良好環境,進一步明確目前和今后中國電視劇產業的發展思路,做好趨勢分析,以應對電視劇行業不斷邁進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