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軍,張站雨,王高強,王 楠,侯景濤 (中石油長慶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油廠,寧夏 銀川 75000)
田永強,張東陽 (中石油長慶油田分公司勘探處,陜西 西安 710000)
劉 梅,張 杰,孟 越,李勇鋒 (中石油長慶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廠,陜西 延安 716000)
石 淼 (中國石油西部鉆探工程公司國際鉆井公司,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
鹽定地區延長組長8油層組沉積特征研究
王 軍,張站雨,王高強,王 楠,侯景濤 (中石油長慶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油廠,寧夏 銀川 75000)
田永強,張東陽 (中石油長慶油田分公司勘探處,陜西 西安 710000)
劉 梅,張 杰,孟 越,李勇鋒 (中石油長慶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廠,陜西 延安 716000)
石 淼 (中國石油西部鉆探工程公司國際鉆井公司,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
在沉積背景分析的基礎上,結合巖性和粒度的分布特征,對鹽定地區長8油組沉積特征進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鹽定區長8油組發育中粗砂巖,在鹽定區南部和東部發育煤線或煤層;在鹽定南東部,發育三角洲前緣,大大擴大了前人認為的砂巖分布區域,對油氣勘探領的拓展布有指導作用。
鹽定地區;沉積相;三角洲相
鹽定地區位于鄂爾多斯盆地中西部,是一個有利的油氣成藏區域[1-2],處于北部和北西部物源體系交匯區。前人認為該區長8油層組時期是三角洲前緣沉積,在南部,油氣發育的白豹區是淺湖砂壩沉積,油藏呈土豆狀。這一認識制約了油氣勘探領域的擴展,同時,無法解釋目前在鹽定-白豹-南梁發現的延伸數百公里的油帶的事實。為此,筆者在沉積背景分析的基礎上,結合巖性和粒度的分布特征,首次提出鹽定地區是三角洲平原沉積的觀點。

圖1 鄂爾多斯盆地延長組長7油層組最大洪泛期沉積體系展布圖
長8油層組時期,鄂爾多斯盆地是一個緩坡盆地,沉積體系相互迭置,難以分辯出那一個砂帶歸屬于哪一個沉積體系。在長7油層組最大洪泛時期[3-4],沉積體系基本不相互迭置,各物源體系的延伸方面明確,因此,筆者選取長7油層組最大洪泛期沉積體系展布為研究區的沉積背景分析。根據長7油層組最大洪泛期沉積相圖(見圖1),鹽定區距北西部物源體系近,距北部物源體系次之,距北東物源體系最遠,因此,最有可能發育于研究區的是北西部物源體系,其次是北部物源體系,也可能局部層位受北東部物源體系的影響。
區域重礦物組合分析可知,鹽定及周邊區明顯可分為3個帶:西部為白鈦礦組合帶,中部為淡紅石榴石組合,含硬綠泥石組合和綠簾石組合分布帶,東部為鋯石-無色石榴石組合。綜上所述,鹽定地區主體處于北西物源體系下,沉積體系的展布為北西南東向。
1)砂巖分布 從鹽定區及周邊砂巖分布圖可知,在鹽定地區南東部一百公里之外的白豹地區還有屬于同一沉積體系的河道砂巖沉積(見圖2),說明在發育鹽定區的河道向南延伸較遠,而在長8油層組其低緩斜坡背景下,分流河道在水下難以長距離延伸。因此,筆者認為,鹽定地區被認為是三角洲前緣沉積不符合沉積學的基本規律。
為有效控制漳州核電工程前期費用、提高資金使用率、降低項目建設成本,根據項目前期工作實際進展及FCD 前工作計劃,前期投資以不超過投資估算總資金的10%為原則進行控制,綜合研判FCD前工作量,簽訂可量化的FCD前工作協議,通過工程量核算方式減少前期費用投入約3億元。其次建立支付、變更管理臺賬,對項目管理費、設計費、設備費、建安費進行從嚴從緊控制并與兄弟核電廠對標參考,優化完善FCD前支付控制曲線。
1.批發和零售業發展基本情況。2017年,全市批發和零售業銷售總額6914.54億元,同比增長10.8%,實現增加值1595.88億元,同比增長7.6%。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067.67億元,比上年增長11.0%,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1%。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7651.18億元,增長10.8%;鄉村消費品零售額416.49億元,增長13.9%。

圖2 鄂爾多斯盆地鹽定地區及周邊區延長組長小層砂巖分布圖

圖3 鹽定-安塞長8油層組煤層和煤線分布圖
2)煤層或煤線的分布 煤、植物根系、蟲孔均為水上或水陸過渡帶的標志。根據鉆井和取心段巖心描述,在鹽定地區及向南東延伸方向煤線發育(見圖3),說明該區處于水上河流沼澤地帶。
3)鉆井巖心 鉆井巖心揭示,在鹽定地區,發一系列具有水上標準的巖性、沉積構造和生物遺跡特征,如黃47井發育泥礫質粗砂巖,黃3井發育塊狀中砂巖、黃57井在含礫粗砂巖中發育沖刷面(見圖4)。這一系列的沉積現象均吻合三角洲平原沉積的特征[5]。

圖4 鹽定-安塞長8-長9油層組巖心照片圖
根據沉積背景和重礦物分析,鹽定區長8油層組時期處于北西物源體系的沉積背景下,沉積體系北西南東向展布。根據砂巖分布特征、煤線的分布特征,結合沉積構造、生物遺跡和巖性特征,認為鹽定地區長8油層組時期處于三角洲平原沉積環境下。
[1]寧夏回族自治區地質礦業局.寧夏回族自治區區域地質志[M].北京:地質出版社,1990:312-331.
[2] 陜西省地質礦業局.陜西省區域地質志[M].北京:地質出版社,1989:328-511.
[3] 何自新.鄂爾多斯盆地演化與油氣[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03.
[4]宋凱,呂劍文,杜金良.鄂爾多斯盆地中部上三疊統延長組物源方向分析與三角洲沉積體系[J].古地理學報,2002,4(3):59-65.
[5]何幼斌, 王文廣. 沉積巖石學[ M].北京: 石油工業出版社,2006: 68-71.
10.3969/j.issn.1673-1409(N).2012.09.003
P618.13
A
1673-1409(2012)09-N006-02
2012-06-15
王軍(1983-),男,2006年大學畢業,工程師,現主要從事油氣勘探與開發方面的研究工作。
[編輯] 洪云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