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旭 (中石油長慶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油廠,寧夏 銀川 75000)
石 淼 (中國石油西部鉆探工程公司國際鉆井公司,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
張 杰,劉 梅,孟 越,李勇鋒 (中石油長慶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廠,陜西 延安 716000)
王 軍,張站雨,王高強,王 楠 (中石油長慶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油廠,寧夏 銀川 75000)
鹽定地區長81砂層重礦物特征研究
白 旭 (中石油長慶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油廠,寧夏 銀川 75000)
石 淼 (中國石油西部鉆探工程公司國際鉆井公司,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
張 杰,劉 梅,孟 越,李勇鋒 (中石油長慶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廠,陜西 延安 716000)
王 軍,張站雨,王高強,王 楠 (中石油長慶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油廠,寧夏 銀川 75000)
在區域沉積背景分析的基礎上,結合重礦物分,對鄂爾多斯盆地鹽定地區長81砂層的物源體系和沉積體系進行了分析。研究發現,鹽定地區長81砂層的物源體系以北西物源體系為主,沉積體系的展布為北西南東向分布。
鄂爾多斯盆地;鹽定地區;延長組;重礦物;沉積體系
鄂爾多斯盆地構造總體形態為東翼寬緩、西翼陡窄不對稱大向斜南北向矩形盆地。盆地邊緣斷裂褶皺較發育,而盆地內部構造相對簡單,地層平緩,一般傾角不足1°。盆地周緣古陸主要有4個[1-3]:北部烏蘭格爾古陸(陰山段),西北緣阿拉善古陸(千里山-賀蘭山段),南部及南東部的祁連-秦嶺古陸,西南隴西古陸。對鹽定區起重要影響的主要是北部烏蘭格爾古陸(陰山段),西北緣阿拉善古陸(千里山-賀蘭山段)。北部烏蘭格爾古陸(陰山古陸)以太古界集寧群以暗色麻粒巖和淺色片麻巖為主,烏拉山群屬鐵鋁榴石角閃巖相,元古界渣爾泰山群以石英巖、長石石英巖、變質砂巖為主,加里東早期侵入活動主要表現為超基性——基性巖漿侵入[1]。西北緣阿拉善古陸(千里山-賀蘭山段)以太古界群變質程度達低壓麻粒巖相,原巖為沉積碎屑巖夾碳酸鹽巖、火山巖和含鐵硅質巖,頂部出現蒸發巖,太古界阿拉善群變質程度達角閃片麻巖相,原巖為火山巖和泥質沉積巖[3]。鹽池-定邊地區(鹽定地區)處于北部和北西本系物原區。遠離北東物源體系和南部物源體系(見圖1)。
長7油層組為延長組沉積階段的最大湖泛沉積期,該時期沉積體系不相互迭置,沉積體系格局較清楚。通過對該期沉積體系分析(見圖1),認為鹽定地區處于北部和北西物源體系的沉積交匯區。因此,長81砂層時期可能也處于這2大物源體系的交匯區。
由于重礦物在成巖過程中的穩定性,其種類和含量可指示源區母巖性質,而在搬運和沉積過程中,性質不穩定的重礦物隨著搬運距離的增大而逐漸減少,而穩定重礦物相對含量逐漸升高,因此可根據重礦物含量、組合特征及其在平面的展布來反映母巖類型及物源方向[4-7]。
1)重礦物組合特征 鹽定地區長81砂層重礦物主要有無色石榴石(62.07%)、鋯石(23.61%) 、白太礦(8.23%)、磁鐵礦(0.98%) 、硬綠泥石(2.00%) 、綠簾石(1.12%)。 此外還含有少量榍石、金紅石、電氣石、淡紅石榴石。重礦物組合類型有5類:①含硬綠泥石組合。硬綠泥石含量高于3%,重礦物組合類型為無色石榴石-鋯石-硬綠泥石-白鈦礦組合。②淡紅石榴石組合。淡紅石榴石含量高于10%,重礦物組合類型為無色石榴石-綠簾石-淡紅石榴石組合。③白鈦礦組合。白鈦礦含量高于5%,重礦物組合類型為無色石榴石-白鈦礦-鋯石組合。④綠簾石組合。鋯石含量高于10%,重礦物組合類型為無色石榴石-綠簾石-鋯石組合。⑤鋯石-無色石榴石組合。重礦物主要由鋯石和無色石榴石組成,無色石榴石含量大于50%,鋯石含量大于20%。

圖1 鄂爾多斯原型盆地長7油層組沉積體系分布圖
重礦物組合表現為以中低變質巖相為主,摻雜有高級變質巖和巖漿巖重礦物組合的特征,其中,含硬綠泥石組合、綠簾石組合具有明顯的中低變質巖相母巖特征,與千里山-賀蘭山母巖低壓麻粒巖相和角閃片麻巖相重礦物組合特征相似。

通過區域沉積背景分布分析,認為鹽定地區長81砂層處于北部和北西物源體系交匯區;根據重礦物組合分析,認為長81砂層發育5類重礦物組合類型,分別是含硬綠泥石組合、淡紅石榴石組合、白鈦礦組合、綠簾石組合和鋯石-無色石榴石組合。其中,含硬綠泥石組合、淡紅石榴石組合、白鈦礦組合和綠簾石組合均為北西物源體系組合,鋯石-無色石榴石組合為北部物源體系組合。
[1]寧夏回族自治區地質礦業局.寧夏回族自治區區域地質志[M]. 北京:地質出版社,1990: 312-331.
[2]陜西省地質礦業局.陜西省區域地質志[M]. 北京:地質出版社,1989:328-511.
[3]內蒙古自治區地質礦業局.內蒙古自治區區域地質志[M].北京:地質出版社,1991:351-552.
[4]汪正江,陳洪德,張錦泉.物源分析的研究與展望[J].沉積與特提斯地質,2000,20(4):104-110.
[5]宋凱,呂劍文,杜金良.鄂爾多斯盆地中部上三疊統延長組物源方向分析與三角洲沉積體系[J].古地理學報,2002,4(3):59-65.
[6]趙紅格,劉池洋.物源分析方法及研究進展[J].沉積學報,2003,21(9):409-413.
[7]何幼斌, 王文廣. 沉積巖石學[ M] . 北京: 石油工業出版社,2006: 68-71.
10.3969/j.issn.1673-1409(N).2012.09.011
P618.13
A
1673-1409(2012)09-N030-03
2012-06-27
白旭(1983-),男,2006年大學畢業,工程師,現主要從事油氣勘探與開發方面的研究工作。
[編輯] 洪云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