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文耀,李 媛,劉麗麗 (中石油長慶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技術服務處,陜西 延安 716000)
聚丙烯酸酯類防蠟劑的合成與性能研究
付文耀,李 媛,劉麗麗 (中石油長慶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技術服務處,陜西 延安 716000)
油井結蠟是油井生產過程中經常遇到的問題。使用防蠟劑是解決這一問題最簡單有效的方法之一。以丙烯酸和十六醇為原料,在引發劑和交聯劑的作用下合成了聚丙烯酸高碳醇酯防蠟劑,采用靜態防蠟法篩選出最優防蠟率的防蠟劑,對其合成條件及用量等因素進行了探究,并用紅外光譜表征了結構。結果表明,利用紅外光譜對合成產物的結構進行了表征,其結構與目標化合物一致;最佳合成條件為反應溫度 70℃、反應時間5h、引發劑用量0.15%、交聯劑用量為2%;合成的聚丙烯酸十六醇酯防蠟劑在原油中的適宜加量為800~900mg/L。
聚丙烯酸酯;防蠟劑;合成
我國大部分原油含蠟量高,油井結蠟給油田生產帶來了各種困難,嚴重地降低了石油和天然氣的產量。為了抑制并移出沉積的石蠟,人們已經使用了各種不同方法來處理沉積蠟[1]。目前國內外已開發和運用的清防蠟技術主要有機械清蠟技術、加熱清防蠟技術、內襯油管防蠟技術、化學藥劑清防蠟技術、磁防蠟技術、微生物清防蠟技術等[2]?;瘜W藥劑清防蠟法可以改變原油中蠟的總量,不影響油井正常生產和其他作業,除可以收到清防蠟效果外,使用某些藥劑還可以收到降凝、降粘和解堵的效果,這樣不僅可以解決油井結蠟的問題,而且還可減輕原油在地面管線、輸油設備以及儲罐中的沉積問題,因而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目前油田所使用的化學防蠟劑有稠環芳香烴型、表面活性劑型及高分子型防蠟劑,其中高分子型防蠟劑的非極性部分與蠟共同結晶,而極性鏈接則使蠟晶的晶型產生扭曲,不利蠟晶繼續長大形成網絡結構,因而具有優異的防蠟作用,在各大油田得到了廣泛應用[3-6]。基于此,作者合成了聚丙烯酸高碳醇酯系列防蠟劑,采用靜態防蠟法對其性能進行研究,篩選出性能較好的防蠟劑,并對其合成條件及用量等進行了研究。
1.1試劑
十六醇、丙烯酸、對苯二酚、對甲苯磺酸、過硫酸銨、N,N’-二亞甲基丙烯酰胺、0#柴油和石蠟等。
1.2合成原理
酯化反應:

共聚反應:
1.3防蠟劑的合成
1)丙烯酸十六醇酯的合成 在裝有溫度計、攪拌器、分水器、回流冷凝管的三口燒瓶的中加入一定量十六醇、甲苯、對甲苯磺酸和對苯二酚,加熱使其全部溶解,再加入1.2倍量的丙烯酸。加入幾粒沸石,繼續升溫至110~120℃,反應6h,保持分水器中水層液面在原來位置,當不再有水產生時結束反應,冷卻后卸下回流冷凝管,將分水器中分出的酯層和圓底燒瓶中的反應液一起倒入分液漏斗中,用10ml水洗滌一次,分去水層,酯層用飽和碳酸鈉溶液洗滌至弱堿性,再用飽和氯化鈉溶液洗滌至中性,分出有機層,加入無水氯化鈣干燥,過濾,蒸餾除去溶劑后可得到丙烯酸十六醇酯。
2)聚丙烯酸十六醇酯的合成 將丙烯酸十六醇酯加入到三口燒瓶中,加甲苯溶解,加入0.2%引發劑過硫酸銨,升溫至60℃,攪拌下回流反應4h。冷卻至室溫,蒸餾除去溶劑后可得到聚丙烯酸十六醇酯。
1.4防蠟率的測定
1)試液的制備 在2個500ml的燒杯中各加入25g石蠟和75g柴油,加熱至50℃,使石蠟完全溶解,分別倒入2支試液管中。在其中一支試液管中加入一定量的防蠟劑(一般加入量為800mg/L),攪拌均勻即為加藥試液,另一管不加防蠟劑則為空白試液。
2)結蠟管的安裝 將結蠟管先后用石油醚、蒸餾水、乙醇洗凈,放入100℃烘箱中烘干,冷卻至室溫后稱量,精確至0.0001g,然后將結蠟管安裝在由水浴鍋和燒杯組成的結蠟裝置中。
3)結蠟試驗 將試液的溫度控制在40℃,結蠟管的溫度控制在30℃。待溫度穩定后開始反應并記時,在反應過程中用磁轉子不停攪拌試液使其均勻,30min后停止反應。拆下結蠟管,冷卻至室溫后稱量,精確至0.0001g。
1.5結果計算
1)蠟沉積量的計算 蠟沉積量的計算公式如下:
ma=mt-me
式中,ma為蠟沉積量,g;mt為蠟沉積量與結蠟管的總質量,g;me為結蠟管的質量,g。
2)防蠟率的計算 防蠟率的計算公式如下:
f=[(m0-mf)/m0]×100%
式中,m0為加藥試液的蠟沉積量,g;mf為空白試液的蠟沉積量,g。
2.1產物的表征

圖1 聚丙烯酸十六醇酯紅外光譜
通過紅外光譜對合成的化合物進行結構鑒定。聚丙烯酸十六酯的紅外光譜主要吸收峰如下(見圖1):在2917.99cm-1、2850.40cm-1分別出現甲基、亞甲基吸收峰,在1731.98cm-1出現羰基的吸收峰,在 1467.37cm-1左右出現亞甲基變形的吸收峰, 取代了單體中 1637.0cm-1、1620.0cm-1左右出現的碳-碳不飽和雙鍵的特征吸收峰,說明丙烯酸十六醇酯單體已經完全轉化為聚丙烯酸十六醇酯。
2.2合成條件優化
聚合反應溫度、聚合反應時間、引發劑用量、交聯劑用量等試驗條件對合成的共聚物的防蠟效果有很大影響,為了研究最佳合成條件,進行了優化試驗。根據因素和水平的選擇(4因素4水平),設計成L16(44)的正交表(見表1)。

表1 正交試驗設計及結果分析
從表1可以看出,聚丙烯酸十六醇酯防蠟劑最佳合成條件如下:反應溫度為70℃;反應時間5h;引發劑用量為0.15%;交聯劑用量為2%。
2.3防蠟劑加量對防蠟率的影響
防蠟劑加量對原油的防蠟降凝有很大影響。表2所示為不同防蠟劑加量條件下的防蠟率。

表2 不同防蠟劑加量條件下的防蠟率
由表2可知,隨著防蠟劑的加量增大,防蠟率也相應增大;防蠟劑的加量增大到900mg/L后,再增大防蠟劑加量,防蠟率增大的程度明顯降低。其原因是當防蠟劑的加量很少時,分子中極性原子或基團的數目和非極性支鏈的數目都很少,不能有效阻止蠟的結晶析出,其對應的防蠟率就低;繼續增加防蠟劑的加量,極性原子或基團的數目和非極性支鏈的數目相應增多,進一步增大防蠟劑加量,其在原油中的吸附已接近飽和。因此,聚丙烯酸十六醇酯防蠟劑的適宜加量為800~900mg/L。
1)利用紅外光譜對合成產物的結構進行了表征,其結構與目標化合物一致。
2)最佳合成條件為聚合反應溫度70℃、反應時間5h、引發劑用量0.15%、交聯劑用量為2%。
3)合成的聚丙烯酸十六醇酯防蠟劑在原油中的適宜加量為800~900mg/L。
[1]彭向明,項明杰.油井結蠟機理及清防蠟技術在靖安油田的研究應用[J].石油化工應用,2007,26(4):24-26.
[2]劉愛華,章結斌,陳創前.油田清防蠟技術發展現狀[J].石油化工腐蝕與防護,2009,26(1):11-13.
[3]陳剛,湯穎,鄧強,等.聚丙烯酸酯類防蠟劑的合成與性能研究[J].石油與天然氣化工,2010,39(2):140-143.
[4]劉忠運,陸曉峰,湯超,等.油田清防蠟劑的研究進展及發展趨勢[J].當代化工,2009,38(5):2-4.
[5]陳大均,陳馥.油氣田應用化學[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06.
[6]張煜.YS-3清防蠟劑的研制[J].石油天然氣學報(江漢石油學院學報),2006,28(9):136-137.
10.3969/j.issn.1673-1409(N).2012.09.019
TE358.2
A
1673-1409(2012)09-N055-03
2012-06-15
付文耀(1965-),男,1999年大學畢業,工程師,現主要從事油田開發管理方面的研究工作。
[編輯] 李啟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