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幫 (廣西國土資源規劃設計院,廣西 南寧 530022)
黃長軍 (湖南城市學院市政與測繪工程學院, 湖南 益陽 413000;武漢大學測繪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9)
咸茂鮮 (廣西國土資源規劃設計院,廣西 南寧 530022)
曹元志 (湖南城市學院市政與測繪工程學院, 湖南 益陽 413000)
基于改進GM(1,1)模型的沉降監測數據處理方法探討
王家幫 (廣西國土資源規劃設計院,廣西 南寧 530022)
黃長軍 (湖南城市學院市政與測繪工程學院, 湖南 益陽 413000;武漢大學測繪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9)
咸茂鮮 (廣西國土資源規劃設計院,廣西 南寧 530022)
曹元志 (湖南城市學院市政與測繪工程學院, 湖南 益陽 413000)
在分析GM(1,1)預測模型存在不足的基礎上,提出了GM(1,1)模型的改進形式。運用序列算子作用和加權均值的方法來增強原始序列數據的光滑度;考慮到沉降監測數據序列既含有線性趨勢又有指數增長趨勢,用GM(1,1)和線性回歸的組合模型對其進行建模和分析。實例分析表明,改進后的GM(1,1)模型可以提高預測精度,從而滿足工程實際要求。
GM(1,1)模型;序列算子作用;加權均值;線性回歸
近年來,用數學模型來逼近、模擬和揭示變形特性,進而進行相應預測已成為新的研究趨勢。但由于模型本身的局限性,導致預測精度不高。目前,有關學者提出GM(1,1)模型的改進方法[1],但沒有充分考慮模型中序列數據出現異常的情況,而實際生活中有很多因素會對沉降監測數據序列有所影響,使得序列數據出現異常,若仍用原有數據序列進行建模預測,勢必會出現很大的偏差而影響預測精度[2]。針對上述情況,筆者基于改進GM(1,1)模型對沉降監測數據處理方法進行了探討。
1.1GM(1,1)模型的建立
設有非負原始時間序列x(0)(k)={x(0)(1),x(0)(2),…,x(0)(n)},對原始時間數據序列作一次累加生成序列:
x(1)=AGOx(0)x(1)(k)={x(1)(1),x(1)(2),…,x(1)(n)}
(1)

GM(1,1)模型的灰微分方程為:
x(0)(k)+az(1)(k)=b
(2)
式中,z(1)(k)=(x(1)(k-1)+x(1)(k))/2(k=2,3,…,n)稱為白化背景值;a為發展系數;b為灰作用量,其對應的白化微分方程為:

(3)
根據最小二乘法原理,式(2)的參數可求出:
(4)
(5)

(6)
當t=1,2,…,n時,式(5)即為式(3)的離散形式解,此時:
(7)
式中,x(0)(k)(k=1,2,…,n)是原始數據序列的擬合值。
1.2GM(1,1)模型的局限性分析
①GM(1,1)模型的擬合與預測精度取決于參數a和b,而a和b的值又依賴于原始序列和背景值的構造形式。在實際建模的過程中,需要先對原始序列進行級比平滑檢驗,該序列只有在滿足光滑性要求的前提下,建模預測的結果才會較為準確,否則建模預測的結果不準確。②建模時用指數函數來模擬生成數據,這要求原始數據服從一定的分布,但只適用于變形呈指數趨勢變化情況,而對在趨勢線上發生跳變的序列數據出現異常(如指數偏離過大甚至減小)的情況則沒有考慮。
2.1序列算子作用下的GM(1,1)模型
設原始數據序列為x(0)(k)={x(0)(1),x(0)(2),…x(0)(n)},一階弱化算子XD1和一階強化算子XD2:
XD1={x(1)d1,x(2)d1,…,x(n)d1}XD2={x(1)d2,x(2)d2,…,x(n)d2}
為一階作用算子序列,其中:


弱化算子D1會使原始序列X的變化速度變慢, 強化算子D2會使原始序列數據變化速度加快,相應的,XD1D1為二階弱化算子,XD1D1為二階強化算子。研究表明,強化算子與弱化算子都能使序列增加光滑性[6]。
2.2GM(1,1)與線性回歸組合模型
為解決GM(1,1)預測中存在的數據跳變問題,利用線性回歸適用短期預測的特點,提出了一種新的預測方法,即用GM(1,1)模型預測將來可能的數據跳變日期點,對其他非跳變點則使用分段線性回歸函數進行預測。
1)設原始序列X(0)和歷史數據Q(0)為:
X(0)={x(0)(q(1)),x(0)(q(2)),…x(0)(q(n))}Q(0)={q(1),q(2),…,q(n)}
2)以原始序列為依據畫出折線圖,以q(i)為x軸,以x(0)(q(i))為y軸。
3)觀察折線圖,從原始序列中選擇跳變點,跳變日期點和跳變值分別組成跳變日期原始序列和跳變原始序列。

其中,ap、bp分別為跳變函數的參數;ax、bx分別為預測涵數的參數。
5)運用跳變預測函數預測下面若干個跳變日期和跳變值:


6)當預測日期是預測跳變日期點時,運用GM(1,1)模型的跳變函數進行預測:
7)當預測日期不是預測跳變日期點時,運用線性回歸函數Y(X)=a+bX進行預測。其中,Y(X)為回歸預測函數;X為預測日期;a、b為待求系數。線性回歸函數的確定,對任意相鄰2個跳變點來說,前1個跳變點的上1個點與后1個跳變點的上1個點之間認為是線性關系。

表1 Z4點沉降監測數據
以益陽市中心醫院怡和樓的監測點Z4的監測數據為例進行建模分析,其中,觀測時間以天為單位,且為等時間間隔觀測序列,選用10期沉降觀測值用于建立相應模型并進行預測精度對比。
3.1相關模型的建立
以上述數據作為原始序列,用Matlab軟件編程求得參數a和b,得到各種模型的時間響應式如下。
1)GM(1,1)模型:

2)序列算子作用下的GM(1,1)模型:


圖1 沉降觀測值曲線圖
3)GM(1,1)與線性回歸組合模型測點3、4、6和8為跳變點,而對應的測點1、2、5、7、9和10為非跳變點(見圖1),對跳變點建立GM(1,1)模型,得到跳變預測模型:
對非跳變點建立一元線性回歸模型,通過擬合得到線性預測方程表達式:
Y=99.614622+0.000029X
3.2預測結果分析

表2 GM(1,1)模型誤差檢驗
對實際累計沉降量進行模擬,誤差檢驗結果如表2、3、4所示。GM(1,1)模型、序列算子作用下的GM(1,1)模型以及GM(1,1)與線性回歸組合模型的平均相對誤差分別為0.00008889%、0.00003947%和0.00005309%,由此可以看出,改進的GM(1,1)模型預測精度均要優與傳統的GM(1,1)模型。這是因為傳統GM(1,1)模型是有偏差的灰指數模型,在沉降觀測的過程中,受到許多外界因素的影響,使得沉降監測的數據存在很大的隨機性和不連續性;序列算子可增強或減弱原始數據序列的增長速度,使得原始數據序列的光滑度加強,從而提高預測的精度;線性回歸組合預測模型采用跳變點和非跳變點對原始序列進行處理,保持了原始數據序列的變化趨勢,因此預測值與實際觀測值的變化趨勢十分相符。

表3 序列算子作用下GM(1,1)模型誤差檢驗

表4 GM(1,1)與線性回歸組合模型誤差檢驗
傳統GM(1,1)模型是有偏差的灰指數模型,存在著模型精度不高的問題,在沉降觀測的過程中,受到許多外界因素的影響,使得沉降監測的數據存在很大的隨機性和不連續性。針對沉降觀測數據存在的缺陷,對3種模型進行了比較分析,其中運用序列算子作用的方法進行建模預測的擬合精度較高,線性回歸組合預測模型則保持了原始數據序列的變化趨勢,預測值與實際觀測值的變化趨勢十分符合。實例分析表明,改進后的GM(1,1)模型可以提高預測精度,將其運用于沉降監測系統后能滿足工程實際要求。
[1]蔣澤中,陳天利.灰色理論在高層建筑沉降監測中的應用[J].建筑技術開發,2003,22(5):38-41.
[2]鄧聚龍.灰色系統基本方法[M].武漢: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87.
[3]徐輝,陳又星,費忠華.GM(1,1)模型適用域討論及模型的改進[J].數學的實踐與認識,2008,38(22):134-139.
[4]劉思峰,黨耀國,方志耕,等.灰色系統理論及其應用[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
[5]許秀莉,羅鍵.GM(1,1)模型的改進方法及其應用[J].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2002,24(4):16-18.
[6]史雪榮,王鐘羨.加權均值GM(1,1)模型及應用[J].江蘇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23(3):89-91.
[7]鮑一丹,吳燕萍.基于GM(1,1)模型和線性回歸的組合預測新方法[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04,12(3):34-39.
10.3969/j.issn.1673-1409(N).2012.09.042
TU433
A
1673-1409(2012)09-N120-03
2012-06-26
廣西開放實驗室基金項目(桂科能1103108-12) 。
王家幫(1980-),男,2003年大學畢業,碩士,工程師,現主要從事GPS數據處理及土地勘測定界方面的研究工作。
[編輯] 李啟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