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峻峰 袁挺 邵明永
隨著我國人口平均壽命的提高,社會日漸老齡化,老年食管癌的發病例數不斷增加,相當多的老年患者臨床癥狀明顯時,病變已屬中晚期,術前因進食受阻、營養攝入不足,術后長時間禁食、手術創傷進一步增加機體消耗,致使營養不良加重,且老年患者各臟器功能減退伴有心肺及代謝系統等疾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增高,住院天數延長。食管癌術后早期腸內營養(EEN)的應用,有利于減少術后并發癥,改善預后,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11年6月共收治老年食管癌患者120例,其中男73例,女47例;年齡60~82歲,平均(73.4±7.5)歲。排除標準:(1)心肺功能不正常者;(2)患有代謝性疾病的患者。按給予的不同營養方式分為EEN組和腸外營養(PN)組,每組患者各60例,均在我院手術治療并經術后病理證實。2組在性別、年齡、腫瘤部位及手術方法上無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臨床資料的比較(n)
1.2 研究方法 2組患者術前常規腸道準備,手術當日進行常規的靜脈補液。EEN術中放置營養管于十二指腸降段內,2組患者術后常規抗感染治療,營養需要量按Harris-Benedict公式計算,給予熱量按30~35 kcal/(kg·d)。EEN組術后24 h開始經十二指腸營養管滴入,先給予生理鹽水250 ml滴注,無不適后,首日給予百普力為理論值的1/3,次日給予1/2,逐漸增加至全量,平均使用腸內營養7~14 d,不足部分由靜脈補充,期間未給予血漿或人血白蛋白等。PN術后經中心靜脈給予7 d的全腸道外營養支持,其總的液體輸入量為 50 ml/(kg·d),氮入量為 0.2 g/(kg·d),其熱氮比為525∶1,并將配成的全合一液體經中心靜脈輸注。
1.3 評價指標 觀察2組患者消化道癥狀、腸道功能恢復情況,術后7 d測定2組患者的肱三頭肌皮褶厚度(TSF),血生化、血常規等指標。了解肝腎功能、血糖水平、血清白蛋白(ALB)、外周血淋巴細胞、轉鐵蛋白、24 h尿素氮(BUN)計算出氮平衡,免疫指標測定包括IgG、IgA、IgM及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CD3+、CD4+、CD8+、CD4+/CD8+),并統計住院時間和各種并發癥的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本組數據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珋表示,組間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均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在術后腸道功能恢復時間、住院時間上比較
EEN組在術后肛門排氣時間、肛門排便時間、住院時間明顯短于PN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術后腸道功能恢復、住院時間的比較(,n=60)

表2 2組患者術后腸道功能恢復、住院時間的比較(,n=60)
注:與PN組比較,*P<0.05
項目 EEN組 PN組肛門排氣時間(h) 44.3±12.5*73.6±11.8肛門排便時間(h) 81.5±15.1* 138.1±13.2住院時間(d) 14±1.9*16.2±3.0
2.2 2組在術后并發癥上的比較 EEN組中出現腹瀉10例,肺部感染4例,心臟并發癥4例。PN組中出現腹脹9例,肺部感染8例,吻合口瘺3例,心臟并發癥10例。EEN組中嚴重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PN組(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比較(n=60,例)
2.3 2組患者術后1周營養狀況指標的比較 EEN組術后7 d淋巴細胞(×109/L)、ALB(g/L)、轉鐵蛋白(g/L)、氮平衡與 PN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4。
表4 2組術后1周患者術后營養狀況指標的比較(,n=60)

表4 2組術后1周患者術后營養狀況指標的比較(,n=60)
注:與PN組比較,*P<0.05
指標 EEN組 PN組肱三頭肌皮褶厚度(mm)12.32±1.9 12.2±1.8淋巴細胞(×109/L) 2.52±0.41* 1.88±0.53 ALB(g/L) 35.45±1.95* 34.15±1.55轉鐵蛋白(g/L) 2.55±0.13* 2.01±0.105氮平衡 0.55±0.25*0.33±0.21
2.4 2組患者術后1周免疫指標的比較 與PN組相比,EEN 組患者的 IgG、IgA、IgM 及 CD3+、CD4+、CD8+、CD4+/CD8+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等免疫指標均顯著改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2組患者術后1周免疫指標的比較(,n=60)

表5 2組患者術后1周免疫指標的比較(,n=60)
注:與PN組比較,*P<0.05
指標 EEN組 PN組IgA(mg/L) 1802±950*1795±921 IgG(mg/L) 8519±1955* 8421±1866 IgM(mg/L) 1379±883* 1286±890 CD3+ 71.42±6.80* 66.62±8.41 CD4+ 39.72±6.21* 34.42±4.41 CD8+ 37.42±6.31* 35.12±5.41 CD4+/CD8+ 1.42±0.41*1.22±0.11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進展,醫療水平的進步及治療觀念的改變,大多數老年食管癌患者積極要求外科治療,老年患者因生理年齡的影響,各重要臟器代償能力下降,中晚期病例較多,手術同時也對老年患者機體造成很大的侵襲,術后禁食、發熱、應激反應、體液及消化液的丟失,對熱量及蛋白質的需要量明顯增加,導致營養不良、免疫功能抑制及住院時間延長[1],患者術后易發生吻合口瘺、胸腹腔及切口感染增加和切口裂開等并發癥,影響疾病的預后。
大量研究證實,對術后病人尤其是消化道手術病人行營養支持的有效性,而且腸內營養優于PN;現已證實消化道術后小腸的運動、消化與吸收功能在數小時內即可恢復,腸麻痹主要以胃和結腸為主[2],這也是術后實施EEN理論基礎,EEN的優點在于能夠促進腸蠕動恢復,保證食物的吸收,防止腸黏膜的萎縮,有助于維持腸黏膜結構和屏障功能的完整性[3],增進靜脈系統的血流,刺激胃腸激素分泌[4],防止細菌移位,因而能夠減少術后感染,改善營養狀態,迅速恢復體力,提高機體免疫功能,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5-6];老年食管癌患者體質較差,各器官生理功能衰退,對手術的耐受性差,術后恢復過程緩慢,術后并發癥的可能性也增加。在食管癌病人手術中,術者很容易把鼻飼管通過吻合口送入空腸段,術后早期應用腸內營養,則明顯減少了靜脈輸液量,減輕了患者的心肺負擔,因而能夠顯著減少心衰的可能性,有利于積極預防心肺并發癥的發生[7]。本組資料表明:EEN組心臟并發癥4例,而PN組10例,肺部感染、吻合口漏發生率EEN組較PN組低,可見EEN組能降低吻合口瘺和嚴重感染等致命性危險的發生率,對提高老年患者的療效、改善預后具有重要作用。
EEN組中EN液價格相對低廉,使用后患者術后腸功能恢復時間快,住院時間更短[8],與我們研究結果類似。本組資料還顯示EEN組術后1周的營養指標的測定中淋巴細胞、ALB、轉鐵蛋白、氮平衡測定明顯優于PN組,提示EEN在改善營養方面優于PN;有研究表明,對老年重癥患者采取主動的、定量的、經腸道的營養支持治療,能使患者在得到基本能量供給的基礎上,IgA、IgG在短期內得到提高,免疫功能明顯改善[9],本研究患者術后1 周中 IgG、IgA、IgM 及 CD3+、CD4+、CD8+、CD4+/CD8+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測定中,EEN組與PN組相比均顯著改善。EEN組病人中有10例早期出現腹脹、腹瀉,這與老年患者消化功能減退,EN的耐受相對較差有關,經調整營養液速度及溫度而好轉,其余均能接受EEN。
本研究結果表明,老年食管癌患者術后EEN的支持,符合生理要求,經濟實用,尤其對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減少并發癥、促進機體康復,改善老年患者的預后有特別意義,值得推廣和應用。
[1]趙兆蘭,莊志清,陳小華.老年住院患者營養狀況調查分析[J].實用老年醫學,2010,24(6):505-507.
[2]宋延強,呂文平,龐新建.老年胃癌患者術后早期腸內營養與腸外營養療效的比較[J].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04,19(2):97-99.
[3]楊穎.腸內營養對手術患者機體恢復的影響[J].中國醫療前沿(下半月),2009,4(8):47-48.
[4]黎介壽.營養支持應用于胃腸外科的經驗[J].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00,15(3):172-173.
[5]郭金成,王紅軍,劉鵬.食管癌術后早期腸內營養對免疫功能的影響[J].河南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2,5(4):79-79.
[6]毛系才.老年食管賁門癌術后營養支持治療的探索[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07,14(4):377-379.
[7]楊長剛,陸松華,景仕銀.老年食管賁門癌患者術后早期腸內營養的臨床觀察[J].南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11,31(2):128-130.
[8]Kaattelmann KK,Hise M,Russell M,etal.Preliminary evidence for a medical nutrition therapy protocol:enteral feedings for critically ill patients[J].JAm Diet Assoc,2006,106(8):1226-1241.
[9]李曉英,侯允天,郭志琴,等.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患者腸內營養治療與預后相關性分析[J].實用老年醫學,2008,22(2):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