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瑋
29例腮腺腫瘤手術治療分析
房瑋
目的探討提高腮腺腫瘤診斷水平和臨床治愈率的方法。方法回顧性分析了2004年12月至2010年12月我科進行的29例腮腺腫瘤切除手術患者的臨床資料,統計了病例資料的病理分類、臨床治愈、術后復發及并發癥情況。結果本組29例腮腺腫瘤患者,其中良性腫瘤為24例,惡性腫瘤為5例,所有病例均行手術治療。本組患者中有2例多形性腺瘤良性腫瘤術后復發,2例惡性腫瘤術后復發;本組患者術后出現暫時性面癱7例;2例患者發生涎瘺;有1例患者因腫瘤破壞了面神經頰支。結論手術治療腮腺腫瘤的治愈率高,為首選治療方式,術式選擇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決定。
腮腺腫瘤;手術治療
在人體中,腮腺是最大的一對唾液腺,腮腺腫瘤是各唾液腺腫瘤中發病率最高的腺體,其中良性腫瘤≥80%[1],惡性腫瘤<20%。腮腺腫瘤病理類型較多,其生物學行為也各異,良性腫瘤常見的類型是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惡性腫瘤常見的類型是黏液表皮樣癌、惡性多形性腺瘤和腺樣囊性癌。腮腺腫瘤的主要臨床表現為耳垂周圍出現進行性生長的包塊,一般情況下包塊生長緩慢,腫瘤早期包塊可有活動,晚期腫瘤包塊與周圍組織粘連。腮腺腫瘤的病理類型不同,其臨床表現、診療方法及預后也不相同。目前治療腮腺腫瘤
的主要方法是手術切除,選擇正確的診療方式是減少誤診、誤治和手術并發癥的關鍵?,F將我科2004年12月至2010年12月我科進行的29例腮腺腫瘤切除手術患者的臨床資料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29例腮腺腫瘤患者,其中良性腫瘤為24例,占82.8%,惡性腫瘤為5例,占17.2%。其中男16例,女13例,患者年齡為18~72歲,平均49.5歲。腮腺腫瘤可發生于任何年齡,良性腫瘤多見于青壯年,惡性腫瘤常見于年齡較大的患者。29例患者的病理分型見表1。
本組患者中有2例多形性腺瘤良性腫瘤術后復發,分別在術后第11、16個月復發;2例惡性腫瘤術后復發,分別在術后第5、13個月復發;本組患者術后出現暫時性面癱7例,其中下頜緣支損傷4例,顴支損傷3例,經肌內注射維生素B1、B2等營養神經的治療,術后2~6個月恢復;2例患者發生涎瘺,經抽出局部積液、阿托品口服及局部加壓包扎,3~4周痊愈;有1例患者因腫瘤破壞了面神經頰支,術中切除了損傷的面神經頰支,出現了面癱,6個月后,癥狀有所好轉。
3.1 腮腺腫瘤的診斷 腮腺腫瘤多呈結節狀,多數情況下位于耳垂附近,依據臨床病史及一般常規檢查常不易確診。B超在腮腺腫瘤的診斷中具有重要的作用,CT檢查可以明確腫塊的部位、腫塊與周圍組織的關系,尤其是對于深葉部的腮腺腫瘤的診斷具有重要的作用[2]。
不主張在術前對腫塊進行穿刺細胞學檢查及活檢,術前穿刺可增加腫瘤擴散和種植的機會,活檢常可引起涎瘺,增加手術的困難。細針吸細胞學檢查在腫瘤與炎癥、腫瘤的良惡性方面,準確率≥95%[3]。術中冰凍切片在鑒別腫瘤的良惡性方面的準確率也較高,達到94%,為確定手術治療方式提供了依據。
3.2 腮腺腫瘤的治療 針對良性腮腺腫瘤,傳統的手術方式一般采用解剖面神經的腫瘤加腺體淺葉或全腮腺切除,本組中復發的2例多形性腺瘤,腮腺淺葉切除術后深葉復發,經再次手術切除全部深葉腺體及瘤體后未見復發。針對惡性腮腺腫瘤,常常根據腫瘤的分期、病史及臨床表現,大部分采用切除瘤體及全腮腺切除術,術后酌情放、化療殺滅術中可能殘存的癌細胞,有利于提高術患者術后治愈率和生存時間。
3.3 術后常見并發癥及處理
3.3.1 面神經損傷 是腮腺腫瘤手術過程中的常見并發癥之一,由于手術過程中面神經被切除、切斷或受到牽拉后導致的面神經水腫所致,患者表現出鼻唇溝變淺、額紋消失、眼瞼出現閉合不全、鼓腮漏氣等。經維生素B1、B12及地塞米松等營養神經及消除水腫,輔以理療,并進行表情肌功能訓練,一般情況下在術后2~6個月內均可恢復[4]。
3.3.2 切口出血 術中大血管受到損傷、切口縫合不妥當、頭部劇烈運動及切口敷料包扎不緊等原因易導致患者術后切口出血,術后應關注患者的生命體征、神志、切口敷料滲血等情況。術后切口敷料應加壓包扎固定,并囑患者減少頭部過度活動,妥善固定切口處引流管并保持通暢。
3.3.3 涎瘺 手術過程中殘留的腺泡過多,或腮腺組織被切斷的斷端或殘端未被仔細縫合結扎是涎瘺發生的最常見原因,術后負壓引流不當或加壓包扎處理不當,造成涎液潴留,導致壓力過大,涎液從切口處溢出而形成瘺[5]。常見于術后3 d,發生涎瘺后,需妥善加壓包扎切口,患者需禁食酸辣刺激性食物。患者進食前30 min口服阿托品0.3 mg,或皮下注射0.5 mg阿托品或0.3 mg東莨菪堿,可以減少唾液分泌量,預防涎瘺的發生。
3.3.4 切口感染 當患者體質較差、切口污染或加壓不當時,切口感染發生的機率較大。術后應遵醫囑靜脈滴注抗菌藥物,嚴密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定期更換傷口處的敷料,保證,嚴密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定期更換切口處的敷料,保證切口敷料松緊適度?;颊咭诉M食高蛋白、高維生素、能量密度大、易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食物,增強機體抵抗力,促進傷口愈合。
3.3.5 窒息 由于手術范圍大、局部水腫、呼吸道被血腫阻塞、插管所致喉頭水腫或敷料加壓過緊等原因導致。術后應及時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未清醒患者應去枕平臥位,頭偏向健側,保持切口敷料加壓包扎,松緊適宜,并尊醫囑使用抗菌藥物和類固醇類藥物。
[1]孫海鵬,馮力,范海東,等﹒184例腮腺腫瘤臨床治療分析﹒中華口腔醫學研究雜志(電子版),2010,4(3):41-43 ﹒
[2]邱蔚六﹒口腔頜面外科學(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306-307 ﹒
[3]馬大權﹒腮腺腫瘤治療探討﹒中華口腔醫學雜志,2003,38(2):151-152.
[4]陳衛民,陶學金,朱聲榮,等﹒腮腺混合瘤手術治療及并發癥處理﹒臨床口腔醫學雜志,1996,12(2):97.
[5]呂正君,高運來,李勵君.83例腮腺淺葉切除術后并發涎瘺的分析.口腔頜面外科雜志,2001,11(3):276.
221005 江蘇省徐州市第三人民醫院
表1 29例腮腺腫瘤前幾天理分型(例,%)
病理分型 例數 百分比(%)D良性腫瘤多形性腺瘤 10 34.5腺淋巴瘤 8 27.6基底細胞腺瘤 2 6.9管狀腺瘤 2 6.9肌上皮瘤 2 6.9合計 24 82.8惡性腫瘤黏液表皮樣癌 2 6.9惡性多形性腺癌 2 6.9腺樣囊性癌 1 3.4合計5 17.2
1.2 病程與臨床表現 腮腺腫瘤包塊生長緩慢,臨床上患者多以慢性生長的無痛性包塊就診。包塊表面光滑、質硬,包塊位于腮腺淺葉者較易發現。本病的病程最短為1個月,最長可達20年?;颊叨酂o自覺癥狀,局部可見面部膨隆,多無功能障礙。有疼痛表現的患者,其疼痛出現的時間和程度與腫瘤的病理類型、感覺神經被侵犯的時間和程度有關。本組29例患者中有6例患者在早期出現疼痛癥狀,術后病理診斷5例為惡性腫瘤,1例為多形性腺瘤合并感染。腮腺腺癌、未分化癌的惡性程度較高,患者的病情發展較快,常伴有疼痛、面部麻木、面癱或區域性淋巴結腫大。
1.3 治療方法本組29例病例均行手術治療,4例單純腫瘤切除,11例腫瘤+腮腺淺葉切除,5例腫瘤+腮腺全葉切除保留面神經,3例腫瘤+腮腺全葉切除不保留面神經,3例腫瘤+腮腺全葉切除并根治性頸淋巴結清掃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