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娜
倍他樂克聯合穩心顆粒治療老年陣發性心房顫動的臨床療效觀察
王麗娜
目的觀察倍他樂克聯合穩心顆粒治療老年陣發性心房顫動患者的臨床療效。方法選擇41例老年陣發性房顫患者,隨機分為兩組,一組為對照組:男10例,女10例,年齡61~80歲,在常規治療原發病的基礎上給予倍他樂克6.25 mg,2次/d口服,做為起始劑量。另一組為觀察組:男10例,女11例,年齡62~88歲,在對照組藥物治療基礎上加用穩心顆粒9 g,3次/d口服,療效不佳時兩組分別將倍他樂克逐漸加至25 mg,2次/d口服,共觀察4周。觀察治療前后每周心房顫動發作次數、房顫持續時間及兩組患者服藥后的臨床療效。結果兩組藥物治療后每周心房顫動發作次數、心房顫動持續時間均較治療前明顯減少,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且觀察組較對照組變化明顯,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臨床總有效率觀察組高于對照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倍他樂克治療老年陣發性心房顫動有效,且聯合穩心顆粒治療,療效優于單用倍他樂克。
倍他樂克;穩心顆粒;心房顫動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于我院內科住院的老年陣發性房顫患者的臨床資料,共入選41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21例,男10例,女11例,年齡68~88歲,其中冠心病10例,高血壓病9例,其他不明原因的
2例;對照組20例,男10例,女10例,年齡65~86歲,其中冠心病11例,高血壓病8例,其他不明原因的1例,所有病例均行相關檢查同時排除嚴重心力衰竭、嚴重肝腎功能不全、房室傳導阻滯、病態竇房結綜合征、急性心肌梗死、預激綜合征、甲亢、低血壓(90/60 mm Hg)、電解質酸堿失衡紊亂、創傷手術引起的房顫。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在常規治療原發病的基礎上,對照組給予倍他樂克(無錫市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生產)6.25 mg,2次/d口服,做為起始劑量,觀察組在對照組藥物治療基礎上加用穩心顆粒(山東步長恩奇制藥公司生產)9 g,3次/d口服,療效不佳時兩組分別將倍他樂克逐漸加至25 mg,2次/d口服,共觀察4周。
1.2.2 觀察指標與方法通過心電圖及動態心電圖檢查,觀察兩組患者服藥后的臨床療效,記錄服藥前1周內及服藥治療結束后1周內房顫發作次數、房顫持續時間等情況,房顫持續時間以1周內發作時間均值計算為準。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心率不低于50次/min,血壓不低于90/60 mm Hg,低于上述標準則停用倍他樂克。
1.2.3 療效判斷標準 采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
評定。顯效:心悸癥狀消失,心電示波觀察或動態心電圖明顯改善,心房顫動發作基本控制或頻發轉為偶發;有效:心悸癥狀大部分消失,心電示波觀察或動態心電圖有所改善,房顫發作較治療前減少50%以上,持續時間較治療前縮短
50%以上,或頻發轉為多發,或多發轉為偶發;無效:心悸癥狀和心電示波觀察或動態心電圖無變化或加重。
1.2.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3.0統計分析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內治療前后采用配對t檢驗,組間治療后比較采用成組t檢驗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和秩和檢驗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為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心房顫動發作次數比較 對兩組藥物治療前后,每周心房顫動發作次數做組內比較,結果示:兩組治療后每周心房顫動發作次數均較治療前明顯減少,P<0.01;并對兩組治療后做組間比較,結果示觀察組較對照組減少明顯,P<0.05,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房顫次數(次/周)(±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房顫次數(次/周)(±s)
注:■兩組治療后與治療前比較P<0.01,▲觀察組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20 4.36±0.55 2.67±0.56■觀察組 21 4.81±0.61 1.56±0.53■▲
2.2 兩組心房顫動持續時間比較 對兩組藥物治療前后,每周心房顫動持續時間做組內比較,結果示:兩組治療后每周心房顫動持續的時間均較治療前明顯減少,P<0.01;并對兩組治療后做組間比較,結果示觀察組較對照組減少明顯,P<0.05,見圖1。

圖1 兩組心房顫動持續時間比較
2.3 兩組臨床總有效率比較兩組治療后臨床總有效率比較,結果示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比較(%)
2.4 不良反應 觀察組2例患者有頭暈、惡心、食欲下降等不良反應,但持續時間短,無需減量或停藥即可恢復,余未見明顯不良反應。
陣發性AF是老年人最常見的心律失常之一,其發病率隨年齡增高呈顯著增長趨勢[2],年齡是與AF發生密切相關的因素,75歲以上可達10%以上。近年來AF的治療措施雖有長足進展,射頻消融、起搏治療及外科手術解決了部分AF的治療問題,但這些項目僅有少數大型醫院及心臟中心能開展,在我國AF仍以藥物治療為主[3],現有的抗心律失常藥物仍不理想,5年內僅有43%能維持竇性心律[4],且長時間用藥可導致甲狀腺功能失常、肺纖維化等多種嚴重不良反應。經電生理研究證實,穩心顆粒對K+、Na+、Ca2+離子通道有調節作用,具有的多靶點作用特性使其可能作用于不同的離子通道,產生對離子通道功能紊亂的調節作用。這些作用已被眾多學者得到證實[5]。
本研究通過應用穩心顆粒聯合倍他樂克治療老年陣發性AF,使AF發作次數、持續時間均較治療前明顯減少,均有顯著統計學意義,揭示了穩心顆粒聯合西藥治療心律失常療效顯著,同時本實驗還觀察發現穩心顆粒聯合倍他樂克治療老年陣發性房顫可進一步改善AF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在治療中均未發現明顯的負性心率和負性肌力作用,且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有統計學意義。綜上所述,穩心顆粒聯合倍他樂克治療老年陣發性AF,既克服了單用中藥收效慢的特點,又克服了單用倍他樂克量大時引起較多的不良副反應,又能有效的改善AF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起到了標本兼治的作用,其療效明顯高于單用倍他樂克治療,為中西醫結合治療老年心律失常開辟了一條新途徑。
本實驗局限性:由于本實驗觀察例數較少、觀察時間較短、觀察指標較少,其兩藥合用的遠期療效及確切機制有待于進一步研究與探討。
[1]中國醫學會心血管分會.中國部分地區心房顫動住院患者回顧性調查.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3,31(12):913-916.
[2]Tsang TS,Gersh BJ.Atrial fibrillation:an old disease,a new epidemic.Am JMed,2002,113(5):432-435.
[3]曾定尹,關啟剛.心房顫動的藥物治療.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6,26(3):170-172.
[4]Nichol G,McAlister F,Pham B,et al.Meta-analysis of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antiarrhythmic agents at promoting sinus rhythm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Heart,2002,87(6):535-543.
[5]劉峰,蘭燕平,周筠,等.穩心顆粒對家兔左心室內、外膜電生理特征的影響.心臟雜志,2006,18(6):22-25.
450000 河南省鄭州市金水區總醫院內科
心房顫動(AF)是心房無序激動和無效收縮的房性節律,可導致心悸、胸悶、頭暈等癥狀及心排血量下降,更可引發血栓栓塞,使中風的發生率及病死率成倍增加,其發病率隨年齡增高呈顯著增長趨勢,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可達3%[1]。陣發性AF是AF的一種特殊類型,是老年人最常見的心律失常之一,盡管大部分患者可在24 h內自動轉復為竇性心律,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許多患者轉變為持續性AF,故如何長期維持這部分患者的竇性心律非常重要,尤其是老年人,往往存在竇房結的退行性變、肝腎功能的減退,因此在藥物的選擇上注重治療作用的同時更要重視不良反應,特別是治療心律失常藥物的致心律失常效應,對心肌及心臟傳導系統的抑制作用等,均給老年陣發性AF的治療帶來了極大的不便。國內外研究學者應用倍他樂克治療AF取得了良效,但對于中藥聯合倍他樂克治療老年陣發性AF,國內外報道尚少。本研究通過應用倍他樂克聯合穩心顆粒治療老年陣發性AF患者,減少AF發作次數及持續時間、改善癥狀,觀察其療效,并探討其可能的作用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