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立歡
極低體重兒早期和常規喂養的療效觀察
黃立歡
目的探討極低體重兒早期微量喂養的方法及其喂養效果。方法 將我院收治的56例極低體重兒進行分組喂養,常規喂養組實施經口十二指腸管的喂養方法,早期喂養組在經口十二指腸管喂養基礎上,采用腹部按摩、非營養性吸吮及肛管刺激等方法。結果早期喂養組的患兒達到足量腸內喂養時間及出生體重的恢復時間明顯短于常規喂養組,并且早期喂養組患兒并發低血糖的概率明顯低于常規喂養組,常規喂養組發生喂養不耐受的機率高。早期喂養組患兒的增加奶量、排便量及排便次數均高于常規喂養組,其殘留奶量、平均腹脹次數、胎便排凈天數均明顯低于常規喂養組。兩組間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早期胃腸喂養能夠有效加快極低體重兒的體重增長,縮短靜脈營養時間,從而盡快達到足量喂養和出生體重。
極低體重兒;早期喂養;常規喂養;消化功能
極低體重兒存活的首要條件之一便是合理的喂養及營養,然而極低體重兒的胃腸功能尚未發育成熟,多會出現喂養不耐受。我院對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期間收治的56例極低體重兒進行分組喂養、對照觀察,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56例極低體重兒均由產科轉入我科病房,并具有喂養困難的特點。其中男30例,女26例;胎齡均在31~36周,出生體重在1055~1490 g;35例為第1胎,21例為第2胎;44例為自然分娩,12例為剖宮產;農村22例,城鎮32例。另外11例并發呼吸暫停,7例低血鈣,8例低血糖。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常規喂養組及早期喂養組各28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早期喂養組 實施經口十二指腸管的喂養方法,采用腹部按摩、非營養性吸吮及肛管刺激等方法。出生4 d內給予非營養性吸吮,即讓患兒吸吮無孔橡皮奶頭,同時管飼喂養,間隔時間為2 h。腹部按摩具體的操作方法為:以肚臍為中心,手掌四指并攏,手心按壓腹部并給一定的壓力,順時針運動,速度和壓力要適中,在每次飼奶30 min后進行按摩,3~4次/d,5 min/次,對于腹脹的患兒可延長到10 min。在飼奶前提取十二指腸液,并觀察其中殘留奶量,采用肛管刺激法進行人工排便,1~2次/d,每日對排便量及腹脹次數做統計記錄,患兒出現腹脹時要在人工排便后實施腹部按摩。胎便排凈后,仍要進行腹部按摩,次數可酌情減少至2~3次/d,如果患兒出現腹脹可隨時按摩。
1.2.2 常規喂養組 實施經口十二指腸管的喂養方法,未采用腹部按摩,僅依靠患兒自身的腸蠕動,在飼奶前提取十二指腸液,并觀察其中殘留奶量,統計每天的排便量、日排便次數、增加的奶量、胎便排凈天數、腹脹及哭鬧次數。若患兒出現腹脹可采用肛管刺激法進行排便,或是使用溫生理鹽水進行灌腸。
2.1 兩組患兒生長發育情況與并發癥的比較,見表1。早期喂養組的患兒達到足量腸內喂養時間及出生體重的恢復時間明顯短于常規喂養組(P<0.05),并發喂養不耐受和低血糖的概率明顯低于常規喂養組(P<0.05)。兩組均未發生NEC發生,兩組發生吸入性肺炎概率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兒的生長發育與發生并發癥
2.2 兩組患兒的消化功能比較,見表2。早期喂養組患兒的增加奶量、排便量及排便次數均高于常規喂養組(P<0.01),其殘留奶量、平均腹脹次數、胎便排凈天數均明顯低于常規喂養組(P<0.01)。

表2 兩組患兒的消化功能差別
3.1 經口插入十二指腸管對極低體重兒呼吸的影響。雖然鼻十二指腸管比口十二指腸管容易固定,但有研究報道,這可增加呼吸暫停的發生率[1]。為防止發生嘔吐,我科采用了將胃管頂端通過幽門下到十二指腸內,降低了嘔吐和吸入的可能性。
3.2 非營養性吸吮對極低體重兒消化功能及生長發育的影響。極低體重兒胃腸動力不足,易有食管反流且食管蠕動慢。采用非營養性吸吮給極低體重兒以感覺的刺激,興奮迷走神經,刺激胃腸道的G細胞釋放胃泌素,胃泌素不僅能促進胃酸、胃蛋白酶和胰酶的分泌,還可促進胃蠕動和胃黏膜生長。在經插管喂養的同時進行非營養性吸吮,能通過口腔內的感覺神經纖維興奮迷走神經,改變胃腸調節肽的水平,刺激胃腸道的發育與成熟,在不增加能量攝取的情況下,使生長加速,有助于從插管喂養過度到經口喂養。
3.3 腹部按摩在極低體重兒口飼喂養護理中的臨床效果。傳統中醫早已定論,按摩對極低體重兒的影響是積極的,可明顯改變其臨床癥狀,有促進其體重增長,智力發育等作用[2]。受其啟發,將腹部按摩應用于極低體重兒喂養的護理中,本院新生兒監護病房已初見成效。極低體重兒的生后早期,由于腸蠕動遲緩,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腹脹、反流,嚴重者可發生腸壞死,因此,緩解并解除腹脹成為極低體重兒喂養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有研究表明,當按摩時,治療信息會通過皮膚的觸覺及壓力感受器沿脊髓傳到大腦,反射性地引起交感神經興奮,而且按摩可使胃泌素和胰島素水平明顯升高,在不增加熱量的情況下,使極低體重兒增加對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及利用,使體重增長明顯[3]。由此得出,腹部按摩可使消化系統處于較好的平衡狀態。同時,腹部按摩對胃腸道是一種機械刺激,對促進腸蠕動是一種正向作用。
[1]周尚君.低出生體重兒的護理.中國民康醫學,2010(06):723.
[2]石琪.46例早產低體重兒的護理.中國傷殘醫學,2009(03):107.
[3]楊秀英.早產兒和低體重兒的觀察與護理.中國醫藥導報,2009(32):80-81.
515350 廣東普寧市婦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