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張洪峰,陳晨,魏亞超,李倩,王樂
邯鄲市中心醫院藥劑科,河北 邯鄲 056001
藥品不良反應(ADR)是指合格藥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發生的與治療目的無關的或意外的有害反應[1]。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健康意識逐漸增強,對ADR認知程度也日益提高。2004年衛生部《藥品不良反應和監測管理辦法》公布后,我院加強了ADR監測和報告工作。本文對我院2009~2011年報告的164例ADR進行回顧性分析,為臨床安全用藥,避免嚴重ADR發生提供參考。
1.1 資料來源 我院2009~2011年收集的并已通過網絡上報國家ADR監測中心的164例ADR報告。
1.2 方法 將164例ADR報告,按患者性別、年齡、給藥途徑、藥品種類、ADR累及的器官或系統及主要臨床表現等方面進行統計、分析。
2.1 發生ADR患者的性別與年齡分布 164例ADR中,男性78例,女性86例,分別占ADR總人數的47.56%和52.44%。其中50~59歲年齡組ADR例數最多,共37例(22.57%),其次為70~79歲和60~69歲組,分別為28例(17.07%)和26例(15.86%)。發生ADR患者的性別與年齡分布見表1。
2.2 引發ADR的給藥途徑 164例ADR中,口服給藥13例(7.94%),靜脈滴注148例(90.24%),胸腔注射給藥2例(1.21%),吸入給藥1例(0.61%)。引發ADR的給藥途徑分布見表2。

表2 引發ADR的給藥途徑分布Tab 2 ADR caused by the route of administration
2.3 引發ADR藥品種類分布 引發ADR的藥品涉及16類,46個品種。其中抗感染藥物引起的ADR最多,為11個品種,49例(29.88%)。其次為中藥制劑,為7個品種,20例(12.19)。引發ADR的藥品種類、例數及藥品見表3。

表3 引發ADR的藥品種類、例數及藥品Tab 3 Different types of drugs led to ADR
2.4 ADR累及器官或系統及臨床表現 164例ADR累及器官或系統排序第一位為皮膚及附件損害(40.49%),其次為全身性損害(25.58%)。主要臨床表現分別為皮疹、發熱、寒戰等。見表4。

表4 ADR累及器官或系統及臨床表現Tab 4 Involved organs or systems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ADR
2.5 發生ADR前5位的藥品 發生ADR前5位的藥品見表5。

表5 發生ADR前五位的藥品Tab 5 The top five drugs of ADR
3.1 ADR與年齡、性別 164例ADR中,男性患者78例,女性患者86例,無明顯性別差異。從年齡分布來看,各個年齡段都有可能發生ADR,但是老年人發生概率較高。其中50~59歲最多,為37例,占22.57%。其次為70~79歲,為28例,占17.07%。這說明隨著年齡的增加,老年人機體的代謝能力下降,肝腎功能呈生理性減退,影響了藥物的代謝或排泄,同時常伴各種基礎疾病,因此老年人用藥時應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如藥物劑型、劑量、給藥途徑和藥物相互作用等,必要時加強用藥監護,減少因ADR給患者造成再次傷害。
3.2 ADR與給藥途徑 從給藥途徑分布看,靜脈滴注發生ADR所占比例最大,有148例,占總數的90.24%。其主要原因可能為:靜脈給藥直接進入血液系統,無肝臟首過效應,藥物濃度較高,作用迅速,對機體刺激較強[2]。并且藥物的pH值、滲透壓、內毒素、微粒及給藥速度均可以是引發ADR的直接誘因[3]。另外輸液環境的潔凈程度、護理人員操作時安瓿的開啟、配加藥液順序、輸液的速度等操作過程均與ADR的發生有關[4]。由于注射給藥增加了臨床不安全因素,目前WHO已將注射劑人均用藥次數作為評定合理用藥的重要標準之一[5]。
3.3 ADR與藥物種類 164例ADR報告中,抗感染藥引起的ADR病例最多(49例),品種數最多(11種),這與抗感染藥應用廣泛、使用頻率高、藥物自身特點有關。我院在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中做了大量工作,各項應用抗生素指標都有嚴格的要求,但在個別科室還是存在無指征應用、品種選擇不當、超劑量用藥、無指征聯合用藥等不合理現象。因此我院將進一步加強臨床抗感染藥合理應用監測和管理,同時提高醫務工作者及患者合理使用抗感染藥物的意識。循環系統用藥與中藥制劑分別排在第2位和第3位。近年來,中藥制劑引發的ADR逐年增多,原因有很多[6]:⑴中藥制劑用量逐年增加;⑵與患者機體因素有關;⑶與中藥材的種類、制備工藝有關;⑷中藥注射劑的質量難以控制;⑸與臨床用藥劑量有關;⑹與中藥注射劑的溶媒有關。因此臨床醫師應嚴格按照《中成藥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合理用藥,確保患者安全。
3.4 ADR與累及器官 從ADR累及器官或系統分布看,共涉及9個系統,發生例數最多的是皮膚及附件損害,有70例,主要表現皮疹、靜脈炎、皮膚潮紅等,這也是藥物不良反應的重要指征[8];其次為全身性損害,有44例,主要表現為發熱、寒顫、乏力;消化系統損害排在第3位,有17例,主要表現為失眠、譫語、頭暈、頭痛;排在第4位的是神經系統損害,發生11例,主要表現為惡心、嘔吐及肝功能損傷。
3.5 發生ADR最多的藥物 從表5可見,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鈉注射液發生ADR例數最多,有12例。左氧氟沙星為廣譜抗生素,抗菌作用較強,因此用藥比較頻繁,由于其很少產生過敏反應,所以一般不做皮試,這就提醒醫務工作者,對這類常用藥也應警惕其不良反應的發生。
ADR監測和報告是醫院臨床藥學工作重要內容之一。臨床藥師應做好宣傳工作,使醫師和護士全面了解ADR的危害及監測的意義,提高醫師和護士報告ADR的積極性,為安全合理用藥提供保障。
[1] 杜志強,牛慧云,任志生,等. 我院341例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分析[J]. 中國藥房,2011, 22(6): 537-539.
[2] 王秀英. 545例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分析[J]. 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J].2011,11(4): 370-372.
[3] 姜玲,沈愛宗,杜德才,等. 我院2002-2005年990例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回顧性分析[J]. 中國藥房, 2007,18(8): 614.
[4] 陳艷敏,曹豐. 我院348例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分析[J]. 中國藥物應用與檢測,2007, 4(2): 38.
[5] 曾斌,高厚明,劉志承,等. 2006~2009年我院309例藥品不良報告分析[J]. 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J]. 2010, 10(6): 556-558.
[6] 金偉華,王曉蕙,陳華,等. 357例抗感染藥物不良反應/事件報告分析[J]. 中國藥物警戒, 2011, 8(2): 113-116.
[7] 閆建坤,劉劍. 中藥注射劑的不良反應[J]. 不良反應監測, 2010, 17(3): 147-148.
[8] 郭華.452例臨床藥物不良反應回顧性分析[J]. 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1,17(6):262-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