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廣清 供稿)
2012年10月18日下午,在北京鑫海錦江大酒店成功舉辦了2012北京藥師沙龍專家組第三次學術活動會,來自北京地區醫療機構40余名藥學專家參加了此次學術活動,此次學術活動還得到了北京藥師協會袁瑞玲副理事長的支持和肯定。
本次學術會議共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由首都醫科大學外語教研室段平教授進行“國際會議口語表達技巧”的培訓。他重點從會議演講稿的準備、撰寫、報告形式選擇、報告的技巧和應對措施等幾個方面,用淺顯易懂的英文短句結合中文解釋給與會者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講解,與會專家深感受益匪淺。
會議的第二階段是專題學術報告。第一個報告的專家是南京明基醫院藥劑科的洪明岳教授,洪教授關于“臺灣合理用藥科普教育開展情況”的報告闡述了在合理用藥科普教育中發揮藥師作用的重要性和發揮藥師作用的形式。洪教授介紹:臺灣用藥科普教育的形式多種多樣,相比之下最受大眾歡迎的形式是廣播,聽眾可以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可以在各個時段、不同地點收聽;用藥衛教的受眾幾乎包括了各個教育階段,相比較而言,幼稚園的孩子和小學低年級學生既有好奇心也有積極性,對所講的內容易于接受;還有就是大學生,心智己成熟,可以有較好的心理接受;唯有初中和高中學生,逆反心理比較強,常常批判地接受甚至質疑。洪教授還介紹,在臺灣醫院中,藥師只有經過咨詢藥師、衛教藥師階段,才有可能去做臨床藥師。
第二個報告是由北京大學吳階平泌尿外科醫學中心、北京大學首鋼醫院副院長張祥華教授關于"BPH藥物治療的進展"的報告。張教授詳細地講述了前列腺增生(BPH)疾病的病生理知識,并系統歸納和評價了治療藥物的有效性和激素水平的變化對BPH的影響。并明確指出,該疾病確診后需要終身堅持服藥,否則會在停藥6到12個月后恢復到用藥前的狀態甚至會更加嚴重。
學術報告之后即第三階段是科普教育媒體宣傳部分。健康衛視節目設計總監趙振龍進行了針對“問藥8分鐘”欄目形態討論的講座。講座最后,趙振龍總監給與會專家留下了四個討論話題,即專家是否可以相對固定?贊助方的需求和期望?過程涉醫是否有問題?定位糾錯,是否具可持續性?對此,專家指出,科普宣傳不需要考慮贊助方的需求和期望,這項工作應以公益為主要訴求;但目前獲得這方面的知識的渠道比較多,科普教育要想做得好,難度比較大;尤其對于宣傳主題、內容及方式客觀上應易于接受,應使用老百姓通俗易懂的語言,表達深奧的藥學道理;有專家建議采取的切入方式可以是有吸引力的故事,因為醫藥理論本身深奧又比較枯燥,如果能利用生動的寓意故事,甚至反面素材引出需要衛教的醫藥知識不失為一個好的方法。
最后,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藥劑科趙志剛主任強調:培訓很重要,實踐更重要;北京藥師沙龍為藥師朋友提供了一個藥師互相溝通或藥師與媒體溝通的契機,希望通過這些活動能更好地搭建一個藥師與藥師、藥師與媒體、藥師與服務的終端客戶(患者)的溝通平臺,做好藥師的衛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