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這是一個永遠新穎、吸引眼球、并且可以反復重彈的“老調”。
北京某中式快餐連鎖企業的老總,在接受訪問的時候,曾經給我講過她的創業故事。在最開始做企業規劃的時候,她就按照100家門店的規模設計其企業結構及管理方法。在當時的餐飲行業中,遠程監控系統和信息化管理系統還未得到普遍的應用,這筆價格不菲且在當時看來頗有些超前的預算,在幾年之后顯得是那么的物超所值。
創業是一個復雜的多維度概念。“新”是橫向維度,企業在起步階段和其他企業之間存在著多大的差異化,將決定企業的定位和未來的發展空間;“高”是縱向維度,具象于企業的自我定位和發展戰略之中,決定著企業的生命力;“遠”則是深度概念,優秀的管理模式和切實的執行力推動企業在這一維度上有所建樹。當然,在創業過程當中,類似“運氣”這種不可抗力也會偶爾作用其間。但更多的,企業要認真思考自己的戰略和戰術,從未來的視角去看待企業經營。
臉書和蘋果,是大眾熟知的經典創業案例。在這些企業被大眾認知的過程中,媒體鋪天蓋地的報道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這使得創業者們常常感慨為什么自己沒有成功者們如此先驅的概念,讓自己能夠快速從同行中脫穎而出,甚至成為某一行業的締造者。其實從媒體的角度出發,他們的報道更屬意于企業“創新”的成功,這種天才式的成功,更容易引發“眼球效應”。如果餐飲企業有更長遠的目標與抱負,除了創新之外,更應該在高度和深度方面多作思考。
這一期的《餐飲世界》,我們探討企業資本運作中的風投問題,我們討論快餐行業的管理經驗問題,我們報道用《弟子規》進行企業文化塑造的案例,我們介紹分析企業文化營銷案例……模式和方法沒有最好的,只有最適合的。這些都是為了能夠讓餐飲企業從中獲得借鑒,更好地解決未來的問題。將眼光放得遠一點,再遠一點,也許一切會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