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信桓
1993年8月,我應聘在貴州省成套建筑工程公司參加云南瑞麗市至緬甸八莫市高速公路工程建設,該段高速公路正好靠近緬北野人山舊戰場。站在瑞麗江邊,遙望緬北野人山莽莽蒼蒼的原始森林,禁不住思潮翻滾,老淚縱橫。在國境線那邊,遺留著我國遠征軍中的萬千英魂。他們為挽救民族危亡、保衛國家疆土、援助鄰邦戰死異國他鄉,長眠在友邦的土地上。
1941年,我從軍校十七期機械化兵科畢業,同廣東籍同學共100 名奉命加入第五軍奔赴緬甸戰場。這時,杜聿明已奉命率部隊向緬北原始森林野人山方向轉移。我們剛好被分配到正在掩護大軍轉移、連續苦戰中的二〇〇師。戴安瀾學長見我們是剛畢業的學生,還沒有實戰經驗,不愿派我們下連隊,就把我們組成軍官連,跟隨師部行動。
擔任掩護退卻的二〇〇師完成任務后,接到立即進入野人山、奪路回國的命令。戴師長本來可以把部隊帶入鐵路以東、薩爾溫江以西的夾縫中穿行回國的。但是他不忍心丟開多年戰陣與共的杜聿明學長和全體戰友,決心克服一切困難,進入無邊無際的原始森林野人山去尋找戰友。進入野人山半個多月后,糧食斷絕了,只好以坡禾、野果、芭蕉根充饑。最艱難的是還帶著一批跟著撤退回國的華僑。師長將我們軍官連集合起來下令說:不管遇到多大困難,也要把華僑帶回祖國,這是你們軍官連的任務。受命后,我們感到責任重大。原來幾萬華僑,經過艱辛跋涉,只剩下這幾千人了。每當祖國遇到災難,僑胞一向奮力支援,現在他們身家性命難保。我們遂下定決心,縱然血灑邊疆,也要保護好他們。我們分開在兩翼保護,并派出一些同學負責隊后收容。有時一天只能走三四十里,遇到懸崖峭壁,還得用繩子將他們一個個拉上來。這時的日寇飛機也不斷地尋找這支隱沒在叢林中的隊伍。

5月18日黃昏,全師官兵隱蔽運動到臘戍西南側細包至摩谷公路,這是歸國途中最后一段公路,再有3 天就可以到達國境線了。就在這個黑夜,突然響起一陣密集的槍聲,子彈像雨點般飛過來。遭敵人伏擊了!我們本能地應戰。軍官連走在后頭,即將華僑隱蔽在安全地點。當時,戰場上的喊殺聲、格斗聲、爆炸聲響成一片。激戰了一夜,天亮了,槍聲停止。埋伏的日軍害怕被我們包圍殲滅,借著密林的掩護逃走了。激戰后的密林,亂草叢中橫七豎八地躺著數不清的戰友遺體,其中也有不少敵兵的尸體。五九九團、六〇〇團各戰死幾百官兵。五九九團柳樹人團長和劉杰副團長殉國,戴師長胸腹各中一彈,他自覺傷勢嚴重,向圍在身邊的副師長、團長囑咐道:我死以后,由副師長高吉人和步兵指揮官鄭庭笈率領回國。當時,在惡劣氣候下,部隊不僅斷糧斷藥,加上原始森林終日大雨,蚊蟲、螞蟥肆虐,師長的傷口潰爛,化膿生蛆。5月26日,部隊到了緬北茅坪村,祖國已近在眼前。就在這時,師長與世長辭了!全師官兵無不哽咽流淚。
如今,70年過去了。我緬懷往事,縈懷當年抗日景況,追思千萬抗戰陣亡將士,痛楚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