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楠
社會工作產生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歐洲,是現代慈善組織活動逐漸發展的產物,同時也是順應現代工業化和城市化發展的產物。社會工作是指社會工作者運用專業知識與方法幫助社會上處于不利地位的個人、群體和社區,克服困難、解決問題并預防問題的發生,恢復、改善和發展其功能,以適應和進行正常的社會生活的服務活動。
近年來,中國專業社會工作發展如火如荼,各地高校紛紛設立社會工作的專業,培養社會工作的專業人才,另外地方各級政府、各類組織協會積極響應黨中央的號召,提高對于社會工作專業的認識,在機構內設立社會工作專業性崗位,或者組織機構工作人員參加關于社會工作的培訓教育。
我國專業社會工作發展特點
目前我國專業的社會工作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績,但是,依舊存在很多問題,這些問題并沒有在借鑒歐美等發達國家優秀社會工作經驗時消失,而且這些問題是專業的社會工作在中國產生之初就已經存在的,并隨著該專業的發展逐漸顯現出來,可以說是中國社會工作發展與生俱來的“先天性疾病”。
專家指出中國社會工作的發展模式是一種由政府負責、非專業化的社會工作模式。政府承擔了幾乎所有的福利性和服務性活動,政府通過強有力的行政體系,動用行政力量,通過行政化的單位和群眾團體向人民群眾提供服務。目前中國的社會工作發展是嵌入性的。這種嵌入性的發展模式主要依賴政府主導推動作用,社會工作只是作為一種附屬“鑲嵌”在政府其他行動的表面,政府在此承擔了很多社會工作服務的內容與責任。然而在推行社會工作服務的過程中,處于主體強勢位置的政府的行為,卻同時產生了許多隱性問題。在中國,以前社會工作者并不是一種專門的職業,實際上從事社會工作職業的人員基本上是以行政干部的身份出現,他們在機構內工作的同時,也在行使一種“兼職”社會工作者的職能。但這部分人員大多沒有接受專業的社會工作技能訓練,不具有專業社會工作的知識背景。
對機構內社會工作發展的幾項訪談調查資料的分析
在當代中國,究竟機構內專業的社會工作發展是一種什么樣的狀況呢?唯有通過實證的研究手段,才能窺到現實狀況的一角。下面僅列舉三個具有代表性的訪談案例。
1.某私立養老院的社會工作發展情況
民政部在2009年發出通知鼓勵發展民間的養老機構,促進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近幾年,我國民辦養老院的數量大幅增加,但是伴隨我國老年人數量的劇增,養老院的數量和服務質量上依然存在巨大缺口。
一位從事社會工作服務的人員介紹,養老院“發展中心6名社會工作人員,其中4名已取得社會工作資格證書。中心采取一種績效工資的模式。可能起步比較低,每月1500元,以后都會漲。每月都會制定工作計劃,據此標準來制定工作標準……實際工資標準并不高”。
“從整體范圍來說,工作對象就是老人家屬。并沒有提升理論,沒有像專家教授一樣,始終處于一種驗證階段。”
該受訪人談到,現在的民辦養老機構并沒有完全發揮社會工作專業的優勢,沒有按著既有的經驗和理論提供服務,而是處于驗證和探索的階段,這樣勢必會走很多發展的彎路。社會工作的發展還沒有邁入一種“主動化”的階段。在很多發展層面,只是在“摸著石頭過河”,雖然國家和政府出臺了很多的支持政策,但是我們看到的還是民辦養老院步履維艱的發展狀態。
2.某公立養老院的社會工作發展情況
與私立養老院的境遇不同,在對各種政府和社會資源的把握利用層面,公立養老院有很大的優勢。
“發展社會工作是大勢所趨,社會各方面都需要社會工作。現在是一個比較迫切需要的工種,無論是在什么地方都需要這種專業人才介入”,公立養老院的工作人員表示,現在社會工作專業是一個比較重要和急需的專業,大學生“做社工的人也不少,但是目前我國社會工作者缺乏經驗,盲目性、被動性較強。比如學校的要來社會實踐,你安排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有的不知道干什么”。這就反映了現今一個比較重要的問題,學校教育和社會實踐嚴重脫節,社會工作者工作時缺乏主動積極性,被動性比較強。這些問題的出現,與我國政府發展社會工作的“硬措施”---教育政策支持廣泛培養社會工作專業人才,“自上而下”的專業產生發展模式分不開的,同時也與機構內嵌入性的發展有很大的關聯性。
綜合兩種性質的養老院內社會工作發展情況來看,該專業在機構內的發展遇到了困難,首先是社會工作專業服務人員的缺少,其次是社會工作專業知識和實踐環境嚴重脫節,民辦養老院對社會工作知識處于探索階段,而公立養老院的大學生就業者則缺乏工作的主動性。目前養老院存在的這些社會工作發展問題,都是和我國社會工作發展的嵌入性表現分不開的。
比較兩所養老院在社會工作方面的發展,民辦養老院的專職社會工作人員要比公立養老院多一些。服務工作形式也相對比較自由一些。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在完全市場化競爭中,民間私立養老機構的服務有更多的自主性和自由性。但是這些在社會工作方面體現的自主性和自由性并不能改變現在私立養老院的發展境地,在同政府主力支持發展的公立養老院的競爭中還是處于下風。因此我們可以認為,社會工作在私立養老機構的發展上所擁有的自由自主性是不完全的,不徹底的,依舊沒有走出依賴于政府的陰影,雖然這種影響已經潛隱化。另一方面,公立養老院在發展社會工作時,同樣不能脫離政府政策的影響,而且這種依賴很明顯,以至于受制于此。這可以解釋既然機構內急需社會工作服務人員,而現在卻只有兩名工作人員的原因。
3.某殘疾人聯合會社會工作發展情況介紹
“社會工作就是從事服務管理類型的工作,但是這里面不包含具有盈利性質的行業……沒有社會工作資格考試時,這些人也都在崗位上工作。取得資格證人數太少,取得資格證后去向何為?考不考又無關緊要。談到社會工作考試時,被訪談者表示,社會工作資格考試沒有落實,而往往流于形式,問題過于理想化……殘聯中并沒有設立單獨社會工作部門,沒有專業的社會工作人員。”某殘聯工作人員介紹說。
據此次訪談,該工作人員理解的社會工作的概念依然停留在非專業化的層次之內,認為“社會工作就是從事服務管理類型的工作”。在談到社會工作資格認證時,目前的資格考試脫離了實際的需要,這種考試形式化太嚴重,把問題處理過于理想化。另外,該部門并沒有專業的社會工作人員,部門工作人員“兼職”行使社會工作的職能。社會工作只是在循著政府的意圖發展,嵌入性表現十足。
我國專業的社會工作發展在改革開放后取得了非常明顯的成績,各方面發展很快。此時,針對國內各種機構社會工作發展情況的訪談性調查和再審視,變得尤其重要。通過以上針對私立養老院、公立養老院和殘疾人聯合會三種機構內社會工作發展情況的訪談和分析,發現隱藏在美麗現象之后的事實真相,雖然目前我國專業的社會工作雖然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但是面臨的問題還依舊存在,專業的社會工作發展的嵌入性表現很強。這有可能是影響專業社會工作進一步發展的巨大障礙。所以專業社會工作的發展似乎更需要一種“腳踏實地”的精神,克服困難,才能發展壯大。
(作者單位:天津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