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明豐 劉紹輝 張英儉 梁章榮 盧俊光 陳景利 梁偉偉
(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佛山中醫院,廣東 佛山 528000)
胸痹是以心胸劇痛,甚至持續不解,伴有汗出肢冷,面白唇青,脈微欲絕為主要表現的痛病類疾病。筆者對胸痹患者進行臨床分析,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1年3月至9月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佛山中醫院急診科收治的胸痹患者67例。所有患者均由2名以上高級職稱中醫師進行中醫辨證分型,嚴格按照文獻[1]進行分型。67例患者中男性38例,女性29例;年齡(63.25±15.88)歲。均符合胸痹診斷標準。其中氣滯血瘀證23例,痰濁閉塞證29例,陰血虛證7例,陽氣虛證8例。各組間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記錄項目 詳細詢問患者臨床病史癥狀及既往病史,包括胸痛的時間、胸痛的性質、有無放射痛等,所有患者均即時進行12導聯的心電圖檢查,和進行多功能心電監護,并即時進行抽血,檢查血常規,凝血7項,血脂常規,肝腎功能,心肌酶譜等項目。
1.3 檢測方法 患者就診后立即進行檢查,并使用快速心梗診斷儀,采用熒光免疫干片法檢測3項指標。抽取靜脈血2 mL,加入含有肝素鋰抗凝劑的真空管中,顛倒混勻8次,立即用全血檢測。操作方法嚴格按儀器說明書進行,檢測結果在15~30 min即可得出。使用美國公司生產可同時進行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肌紅蛋白(MYO)和肌鈣蛋白Ⅰ(cTNI)定量檢測的型熒光免疫干式快速定量心肌梗死/心衰快速診斷儀及配套專用試劑。cTNI<0.40 ng/mL為陰性,0.40~0.99 ng/mL為可疑,>1.0 ng/mL為陽性;MYO 0.0~107 ng/mL為陰性,>107 ng/mL為陽性;CK-MB 0.0~4.3 ng/mL為陰性,>4.3 ng/mL為陽性。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1.0統計軟件。數據以()表示、率用%表示,組間采用方差分析F檢驗;兩兩比較采用q檢驗,兩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發病時辰采用SAS統計包進行圓形統計分析。以子時作為0°(360°),先確定出每個時辰時間組中值,并轉換成角度,分別計算出其相應的正弦和余弦值。然后乘以該組段的頻數(患者例數見表1)。利用下列公式計算出角度均值(a)及標準差(s),換算成相應的時間(時辰),并對集中向量(r)做顯著性檢驗及推圓形分布資料統計分析。

2.1 胸痹發病時辰分析 見表1,表2。氣滯血瘀證胸痹患者發病時辰為卯時,痰濁閉塞證為未時,陰血虛證為午時,陽氣虛證為申時,各證型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不同證型急性心肌梗死不同時辰發病數(n)

表2 急性心肌梗死總體及各證型發病時辰結果比較
2.2 不同證型胸痹患者CK-MB、MYO和cTNI比較分析
2.2.1 不同證型的胸痹患者的CK-MB、MYO和cTNI的比較 見表3。其中陽氣虛證的MYO與其他證型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表3 不同證型胸痹患者CK-MB、MYO和cTNI比較(ng/mL,)

表3 不同證型胸痹患者CK-MB、MYO和cTNI比較(ng/mL,)
證型 n氣滯血瘀型 23痰濁閉塞型 29陰血虛型 7陽氣虛型 8 CK-MB MYO cTNI 9.75±20.95 163.02±158.88 2.25±6.91 8.07±19.58 135.96±162.86 2.77±7.47 4.35±5.16 69.98±66.67 0.36±0.70 5.12±9.19 274.40±297.19 0.54±1.20
2.2.2 氣滯血瘀、痰濁閉塞、陰血虛和陽氣虛的CKMB的陽性率為17.39%、13.79%、14.29%和12.50%(ⅹ2=0.18,P>0.05);MYO 的 陽 性率 為 30.43% 、17.24% 、14.29%和 75.00%(ⅹ2=11.06,P<0.05);cTNI的陽性率為 13.04%、13.79%、14.29%和 12.50%(ⅹ2=0.02,P>0.05)(具體見表 4)。

表4 各證型CK-MB、MYO和cTNI檢測陽性率比較(n)
近年來,通過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和方法研究中醫藥學,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現代醫學的內涵,促進了現代醫學的發展。隨著循證醫學在臨床的廣泛應用[2],許多同仁在病證結合基礎上探討急性心肌梗死中醫證型與西醫客觀指標的相關性,增加中醫辨證分型診斷科學性、可重復性和可比性,使中醫辨證朝著更加客觀化的方向發展,從而提高中醫辨證論治水平。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制定了《胸痹心厥(冠心病心肌梗死)急癥診療規范》[1]明確了心梗辨證分為4個證型:痰濁閉塞、氣滯血瘀、陰血虛證、陽氣虛證。真心痛的客觀量化開始涉及在各個生理病理系統,眾多的研究認為在血脂組分、血小板功能、心肌酶學、纖溶與凝血系統、心功能、心電圖QRS積分系統等諸多客觀指標,在中醫辨證證型中存在差異[3-4]。床旁檢測是急診疾病診斷的重要手段之一[5],可對 MYO、CK-MB、cTNI等心肌損傷標記物同步定量檢測。美國心臟病學院雜志報道:90 min,1285份病例,Triage診斷儀結合3項標記物,MYO、CK-MB、cTNI增幅,在90 min內不考慮心電圖變化,可達敏感度100%、特異性94%,CCU的入住率可以減少40%。同時在臨床上可以縮短檢測的時間,有利于ACS患者早期的診治。本研究顯示,陽氣虛證胸痹患者的MYO較高,MYO[6]是一種氧結合蛋白,廣泛存在于骨骼肌和心肌細胞質內,當骨骼肌損傷和劇烈運動時,可引起MYO升高。陽氣虛證患者一般病情較長,合并較多系統疾病,所以在臨床應重視和加強對陽氣虛證的胸痹患者的監護和相關治療。
[1]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政司.胸痹心厥(冠心病心肌梗死)急癥診療規范[J].中國中醫急癥,1995,4(4):183-186.
[2]羅智博,張東偉,張會永,等.對急性心肌梗死中醫證型客觀化研究的幾點認識[J].中華中醫藥學刊,2008,26(11):2345-2347.
[3]丁邦晗,呂強,張敏州,等.胸痹心痛的中醫危險證型—373例聚類分析[J].中國中醫急癥,2004,13(5):298-301.
[4]楊秀婕,何龍.真心痛的辨證分型及其血脂相關性研究[J].中國中醫急癥,2007,16(7):828-829.
[5]梁章榮,何明豐,張英儉.cTNI、MYO和CK-MB聯合檢測對急診胸痛危險分層的價值[J].中華全科醫學,2010,8(8):949-951.
[6]Seino Y,Ogawa A,Yamashita T,et al.Multi-biomarker approach to acute coronary syndrome[J].Nippon Rinsho,2006,64(4):691-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