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宣超 吳清明 劉未艾 楊智慧 付 磊 馮國湘
(湖南省中醫院,湖南 長沙 410005)
筆者采用以針灸為主的綜合療法治療中風先兆癥患者,收效良好。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09年10月至2011年4月在湖南省中醫院治療的中風先兆癥患者60例,均符合文獻[1]中風先兆癥診斷標準。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各30例,治療組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齡(52.40±10.10)歲; 平均病程 (20.80±8.20)d。對照組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齡(50.60±11.40) 歲;病程(22.50±9.30) d。依照 Johnston 醫師的 ABCD2 標準[2]。治療組高危8例,中危12例,低危10例;對照組高危6例,中危15例,低危9例。兩組臨床資料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1)觀察組采用針灸為主的綜合療法(社區與醫院共同參與),包括:健康教育(社區)、健康檢查(醫院)、中風先兆危險因素的規范化干預(醫院)、針灸治療(社區)、養生保健(社區)。中風先兆危險因素的規范化干預包括對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癥、肥胖、無癥狀性頸動脈狹窄等的治療。針灸治療包括主穴選百會、神闕、足三里、合谷、太沖、太溪、三陰交、四神聰、風池、完骨、天柱。操作方法:百會、神闕、足三里予溫針灸,太沖、太溪、三陰交均行提插捻轉補法,合谷行提插捻轉瀉法,四神聰行捻轉平補平瀉法,風池、完骨、天柱行捻轉補法,每次行手法1 min,行完手法后留針0.5 h,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1個療程完成后休息2 d再行下一療程。治療22 d后評價近期療效,治療3個月后觀察遠期療效。(2)對照組予無針灸的綜合療法,包括健康教育(社區)、健康檢查(醫院)、中風先兆危險因素的規范化干預(醫院)、養生保健(社區)。
1.3 觀察指標 參照文獻[2],包括中風先兆的主癥:陣發性眩暈,發作性偏身麻木,短暫性言語謇澀,一過性偏身癱軟,暈厥發作,瞬時性視歧昏瞀。次癥:頭脹痛,手指麻,健忘,筋惕肉,神情呆滯,倦怠嗜臥,步履不正。
1.4 療效評定 參照文獻[2]制定,以療效百分數為主要依據。療效百分數=(治療前總分-治療后總分)/治療前總分×100%,治愈:療效百分數≥95%;顯效:療效百分數為61%~94%;有效:療效百分數為21%~60%;無效:療效百分數<20%,乃至負數,甚至發生中風。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χ2檢驗、t檢驗與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近期療效比較 見表1。結果示治療組近期療效高于對照組(P<0.05)。

表1 兩組近期(治療22 d)療效比較(n)
2.2 兩組遠期療效比較 見表2。結果示治療組遠期療效均高于對照組(P<0.05)。

表2 兩組遠期(治療3個月后)療效比較(n)
中風先兆癥是常易在中風前發生的一組綜合征,以陣發性眩暈、發作性偏身麻木、語言謇澀、一過性偏身癱軟、一過性暈厥發作、視物昏蒙等為主要臨床表現,或伴有頭脹痛、手指麻、健忘、神情呆滯、倦怠嗜臥、步履不正等。中風總體上死亡率高,治療效果欠理想,經濟負擔大,如果對其在先兆狀態就予以確定和干預,防止或延緩其發生,將有很大的現實意義。在腦卒中的治療中,國內外都首推卒中單元療法,既指改善卒中患者的醫療管理模式,專為卒中患者提供藥物治療、肢體康復、語言訓練、心理康復和健康教育、提高療效的組織系統。
在腦卒中單元中,針灸療法是一項很重要的治療措施,加之其簡、效、廉的特點,筆者仍將其作為干預中風先兆的主要方法之一。借用腦卒中單元模式,筆者擬定中風先兆的單元療法,包括針灸、健康教育、健康檢查、中風先兆危險因素的規范化干預、養生保健等,涉及醫院、社區、患者3個方面。針對中風先兆的基本證型,氣虛血瘀和肝腎陰虛型,選用百會、神闕、足三里,予以溫針灸以益氣活血,太沖、太溪、三陰交均行提插捻轉補法,以補益肝腎之陰,另外補太沖、瀉合谷為開四關,可以調和氣血、疏肝理氣、平肝息風、通經活絡,明顯降低頸總動脈及頸內動脈的血管阻力指數,提高血流量[3];四神聰為經外奇穴,行捻轉平補平瀉法,有醒腦益智寧神之功;風池、完骨、天柱行捻轉補法,有改善后腦循環的作用[4]。為便于把針灸這種治療方法充分利用起來,筆者將其從醫院延伸到社區,即醫院和社區按照統一的方法給患者施術,保證了針灸治療的連續性,也保證了對患者療效觀察的聯系性。事實證明,這種針灸方法近遠期療效可靠,是中風先兆癥治療中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該方法與其他治療方法的相互關系尚待研究。
[1]肖詩鷹,王玉來.中風病先兆證診斷與療效評定標準[J].北京中醫學院學報,1993,16(6):66.
[2]S CJ,Peter MR,Mai NNH,et al.Validation and refinement of scores to predict very early stroke risk after transient ischaemic attack[J].Lancet,2007,369(9558):283.
[3]楊波,張曉君,潘洪濤.針刺四關穴對頸內動脈血管阻力指數及血流量的影響[J].針灸臨床雜志,1997,13(4):44-45.
[4]廉玉麟.中國針灸100要穴臨床妙用[M].赤峰:內蒙古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89.